無邊量子號:驚變(3 / 3)

麗莎停下,掃視著眼前的隊員們,最後宣布:“過去的十天,你們要學會的是等待,但從現在開始,你們要忙得停不下來!”

隨後,她開始給小隊布置任務。

天乾三小隊的訓練任務是手動重啟聚變環。這是一個複雜的流程,首先要啟動等離子分離,在高壓艙內把液態氫加熱到等離子體的狀態,然後打開聚變環的控製磁場,導入少量等離子體,當聚變反應開始時,聚變環會向外供能,這時再導入大量等離子體,就能形成穩定的能量輸出。整個過程需要小心細致地控製高壓艙的溫度和等離子體的流向,隨著等離子體在聚變環中轉速的變化,更要及時監控調整電磁場。這就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否則很可能導致聚變環熄火,任務失敗。

李子牧身穿簡易的太空服,在動力艙的維修通道裏蹲著,維修通道很窄,勉強能夠讓兩個人緊挨著交錯而過。他的麵前放著一個小小的屏幕,屏幕是一塊厚實的玻璃,約兩個手掌那麼寬,隻有四指高,像素很低,肉眼都能看出來屏幕上的一個個小格。這些需要手工運行的係統,往往顯得很原始,和虛擬界麵有天差地別。據說是因為火星的工業資源不足,在一些能夠節省的地方,就用了庫存的老貨。

屏幕上的圖形也很簡單,隻是一些色塊。每個色塊表示一個模塊,紅色代表燃料池,當紅色線條從燃料池裏流出,進入綠色色塊,表示核燃料開始注入。同時,屏幕上有巨大的字體顯示著燃料注入的數據。

此刻,顯示的數據是一千一百四十六百萬流明。

李子牧注視著不斷跳動的數據,心頭不斷默念。一旦這個數字達到一千二,他就要向通道盡頭的大個兒傳遞消息,大個兒就要小心地擰動那個巨大的限流閥,抬高注入的能量。一旁的劉立武則不斷地報告著環流磁場。磁場的任何波動,對於聚變環來說都是個危險的跡象。雖然正常情況下磁場很穩定,然而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必須有人時刻監控著。

“指數正常嗎?”大個兒問。

“還差五十,小心,動作放慢。”李子牧回答。

數字緩慢增長,逐漸接近預定值。

“一千二!”李子牧大喊。

大個兒快速轉動限流閥,屏幕上流動的紅色線條停了下來。

大個兒佝僂著身子從通道那頭走過來,在李子牧對麵一屁股坐下,推開麵罩說:“累死我了,那個轉盤轉起來竟然這麼費勁兒!我都快憋死了!”

“戴上麵罩,我們在進行模擬訓練!”李子牧提醒他。

“不就是訓練嘛!”大個兒滿不在乎地說。

“你還得回到轉盤那兒!”李子牧說。

“什麼?”大個兒有些意外,“怎麼了?”

“萬一磁場有任何變化,你必須立即切斷核燃料的注入。”

“我們的任務不是手動點燃聚變環嘛!哪有什麼磁場波動!”

李子牧轉頭看了看劉立武,劉立武仍舊專心致誌地盯著屏幕。

“你看劉立武。”李子牧對大個兒說。

大個兒看了劉立武一眼,默默起身向著自己的崗位移動。

通道裏暫時安靜下來。

現在需要等待其他三個小組的行動,隻有四個小組都成功完成任務,才算是圓滿的結果。在過去的三個小時裏,小隊曾四次嚐試啟動聚變環,但總會有一組失誤導致其他小組前功盡棄。希望這一次,大家都能完成任務。

突然間,李子牧隻覺得身子被狠狠一推,一個趔趄撞在艙壁上。他條件反射般伸手撐住艙壁,才讓自己沒倒下。

“所有乘員注意,前方發現意外隕石,飛船將采取規避行動,調整航線,所有乘員停留在目前的崗位上,不要移動。”警報響了起來。

“天乾三小隊,原地待命!”麗莎的聲音通過訓練服上的麥克風傳入大家耳中。

李子牧和大個兒、劉立武彼此對望了一眼。此時此刻,除了等待之外沒有別的事可做。

究竟發生了什麼?李子牧心想。他有一種衝動,想立即去看一看究竟是怎樣一塊石頭,竟然迫使無邊量子號緊急變向。

精彩點評

本作是係列作品的第二部,故事承接《無邊量子號:啟航》的情節,講述主人公李子牧和夥伴們在探尋“第二地球”的航程中,遭到了其他星球智慧生命的阻撓與偷襲,其背後的真相似乎與幾百年前占領地球的人工智能係統有關,關鍵時刻李子牧承擔重要職能,帶領飛船衝破阻礙繼續航行。係列小說試圖以太空歌劇的形式構築一群少年的成長路徑,宇宙風貌與宇航知識成為小說中重要的科幻元素,加之作者先前的硬科幻創作經驗,故事中的諸多科學闡釋豐富且細膩。在宇航背景外,小說以當下流行的人工智能題材構築起一個更為宏大的人機鬥爭背景,這也是作者此前科幻創作所擅長的內容。故事用充滿童心的語言構築龐大世界觀,宇宙壯美景致的描寫和快節奏的情節相得益彰。小說中仍有對本土傳統文化的科幻闡釋,例如艦隊命名與建製靈感源於八卦,並將八卦與二進製代碼進行比較,貫通古今的同時也有助於讀者理解。太空漫遊與人機鬥爭作為科幻書寫的常見題材,將在《無邊量子號》係列中迎來一個適合少年兒童審美與價值觀的版本。

科幻研究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碩士 肖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