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軌道號(2 / 3)

“這可不是你們上次看到的那種溶液計算機了——那個技術上還有些問題,讓他們拿回去了。現在你們看到的是我們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設計的生物計算機。所謂生物計算機,顧名思義就是用生物體來充當計算設備。他們嚐試了各種生物組織,看哪些能充當計算機元件。據說,第一個試驗的是葉綠素。你們知道葉綠素吧?那是一種能把陽光和空氣轉化成能量的植物結構,但可惜它的計算能力不行。現在改用一種叫‘秀麗隱杆線蟲’的蟲子。這種蟲子大概有一毫米長,雌雄同體,自我受精和繁殖。有意思的是,它的繁殖周期、繁殖量跟溫度和食物、催化物之間有穩定的關係。例如,16攝氏度的時候繁殖一代要5天,20攝氏度的時候繁殖一代要3天,25攝氏度的時候繁殖一代隻要2天。在它的成長過程中,還會有固定的4次蛻皮。繁殖和蛻皮之後,培養液中的色彩就會變化。所有這些,就成了我們做生物計算機的基礎。小蟲子就是算籌,相當於算盤珠子;溫度、食物、催化物就是我們給它們的計算要求,類似程序和數據。池子裏麵的水因為蟲子數量或者蛻皮的多少所產生的色彩變化,就是計算的結果。”

“啊,蟲子計算機?”

“嗬嗬,是啊,還挺有用呢。但是,這樣的計算太簡單了。他們又引入了一種秀麗隱杆線蟲的敵對微生物,這種微生物也有自己的計算功能。當兩種微生物合在一起的時候,外部條件的變化就能讓它們相互對抗。秀麗隱杆線蟲代表0,那麼引入者就是1,相互的吞噬、排斥、共存就形成了‘與非門’式的二進製邏輯計算。不過,這些就太深奧了。我要說的是,這種計算機比起北大和中科院計算所正在做的晶體管計算機,不但體積更小,而且可以同時完成多項任務。就是說,半導體計算機一次算一道題目,生物計算機一次能算50道、100道,甚至1000道題目。”

“哈,好神奇啊。但這種東西怎麼帶上天空呢?”

“問得好!下一步,他們準備嚐試把整個係統縮小在一個小小的玻璃盒子裏麵,加上周圍連接食物和催化物的容器,最多是一個晶體管收音機的大小。你看到的這台就是大的了。這個將來會放在地麵。”

看見這個奇怪的水池,想到未來的中國軌道號上竟然有這麼神奇的設備,我覺得真是有趣。恍惚中我仿佛看到池子周圍的射線燈明滅變換,乳濁液裏麵凝膠狀態的東西正大片大片地發生著顏色的變化。我發現冬冬對這個畫麵特別感興趣。聯想到他曾經畫出過很美麗的圖畫,難道這也跟大腦中不同的計算方式有關?

顧阿姨跟我們說,今天,我們要放棄“德國鋼盔”,用咱們自己發明的“新帽子”。

顧阿姨說的新帽子,還真跟上次的德國鋼盔有很大的不同。最明顯的是,內側的那些帶著彈簧的金屬片,現在變成了一片麻紋織網,能把腦袋全部覆蓋。“麻紋”是我瞎編的詞,就是摸起來像麻布一樣,表麵有許多小小的窟窿;“織網”的意思是它們縱橫交織,形成一個個規則的格子。

現在,我們已經戴上了新帽子。麻紋織網的感覺跟之前完全不同,給人一種溫熱的觸感。

我回頭看了看冬冬。由於是第二次來實驗室,冬冬已經變得特別放鬆。我們很快就戴好了頭盔,坐在椅子上。我們的手中握有一個小型按鈕,可以按不同的按鍵來回應對我們的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