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前 言(2 / 2)

然而,誰也沒想到,新倫敦條約的簽訂,竟然是人類世界的一道分水嶺。

在條約簽訂後,地球聯合政府吸取了經驗教訓,放下架子,逐步調整了自已作為人類起源地的優越心態,以平等共處的態度與其他少數幾個地球附近的殖民地政府重新組建了地球聯邦,在參議院的明智領導下,聯邦按自已的步調持續穩定發展;

與此相反,新獨立的各個殖民地政府雖然也共同組建了同盟,但同盟出於對聯邦壓倒性的武力優勢的恐懼,走上了軍事擴張的道路。到了星曆712年,同盟不論是疆域、資源還是軍力已經遠超地球聯邦,也是在同一年,軍人出身的參議員史蒂夫在忠於他的部隊支持下控製了議會,授予自已為終身最高元首,大權獨攬,實行新聞管製和高壓統治,成為名副其實的獨裁者,沒有皇帝之名的皇帝。

星曆782年,同盟的第三任元首約瑟夫.史蒂夫控製議會通過決議,銀河帝國誕生了。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這句話放在國際關係和政治上也不例外。從同盟和聯邦分裂以來,雙方雖然一直關係不睦,但好歹還能保持相安無事,不過口頭上不說,但私下裏一直相互以對方為假想敵,到了史蒂夫的上台,隨著眾多的異見分子不斷因迫害、高壓而逃往聯邦,雙方關係開始急劇惡化了,公開地指責成為家常便飯,軍事對峙逐漸成形,這場將近一個世紀的緊張對峙被後世稱之為新冷戰,直到星曆804年戰爭的來臨。

雖然新冷戰開始後聯邦就開始擴充軍力,以彌補雙方在實力上的差距,不過一直到開戰,聯邦的軍力相對於實行軍事擴張政策的帝國,還是處在相當的劣勢,開戰以來盡管實行了堅壁清野並進行頑強抵抗,但在帝國軍突然襲擊及強大軍力麵前,聯邦軍仍然不斷失利,盡管大部分居民都在帝國軍抵達前成功撤離,但開戰僅半年時間,與帝國相鄰的邊境地區十多個行星、太空站等還是相繼淪陷了,聯邦形勢岌岌可危,帝國艦隊兵鋒直指地球,聯邦急需一場關鍵勝利穩定戰局,鼓舞士氣,擋住帝國軍的進攻。

星曆806年,聯邦集中兵力,由著名將領漢密爾頓將軍指揮,在大角7星域戰役中,重創了帝國軍風頭最勁的第二、第三、第七艦隊,擊沉和重創了包括42艘太空母艦在內的近四百餘艘帝國軍各類艦艇,擊毀各型戰機3800餘架,取得了開戰以來聯邦第一個偉大勝利,雖然聯邦艦隊同樣損失慘重,但畢竟是第一次,聯邦擋住了帝國軍的前進步伐。

經此一役,帝國軍艦隊元氣大傷,兵力使用捉襟見肘,麵對聯邦的全麵反擊,帝國不得不從新占領區域全麵撤退返回本土,依托在本土的空雷、預警偵察衛星、空間要塞及自動防禦炮塔等構建的防禦網進行專守防禦;而聯邦兵力較帝國本就弱小,在收複了大部分被占星球後,也成了強弩之末,麵對帝國的堅強防線,繼續發動新的一輪攻勢根本就是有心無力,戰線基本穩定在開戰前的分界線附近。

經過之前的激戰,誰都明白了對方不是個軟柿子,除了前線一些小規模的戰役和衝突,大規模的戰事暫時是平息了,聯邦和帝國雙方開始進入了新的一輪蜇伏期,清舔傷口,雙方都在擴充軍備,征召後備人員,積聚力量......新一輪的大規模戰役正在醞釀當中。

在這樣複雜微妙的形勢下,銀河帝國邊遠星域行星海德堡的瑞森.尼高爾接到了帝國征召入伍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