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泰始元年),永安之圍結束後,孫吳武陵的部份地區投降曹魏。司馬炎篡魏後羅憲改封為西鄂縣侯,羅憲之子羅襲也任給事中。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羅憲入朝,司馬炎下詔說:“羅憲忠烈果敢剛毅,有才略器幹,可賜給鼓吹。”又賜他山玄‘玉’佩劍。
公元267年(泰始三年),冬天,羅憲入朝,進位冠軍將軍、假節。
公元268年(泰始四年)三月,羅憲跟隨司馬炎在華林園‘侍’宴,司馬炎詔問蜀國大臣的子弟,又問先輩適合時宜可用的人,羅憲推薦了蜀人常忌、杜軫等,都是蜀國的良才,司馬炎都召見並加以任命。
公元270年(泰始六年),羅憲卒於任上,被追封為安南將軍,諡烈侯。
羅憲子羅襲後為陵江將軍,統其父部曲,官至廣漢太守。兄羅式有子羅尚,因年幼喪父而依靠羅憲,後為梁州刺史。
霍弋的父親霍峻跟隨劉備入蜀,劉備與劉璋決裂時,霍峻駐守葭萌,先後阻擋張魯和劉璋的攻擊,劉備定蜀後,分廣漢設置梓潼郡,以霍峻為梓潼太守,霍峻在郡三年去世,靈柩運回成都安葬。劉備對霍峻之死非常痛惜,率領群僚參加霍峻葬禮,並留宿霍峻墓上,養其子霍弋於府上。
章武元年
(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政權,立劉禪為太子,霍弋被劉備任命為太子舍人。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去世,太子劉禪即位,史稱蜀漢後主。劉禪即位後,任用霍弋為謁者,伴隨劉禪左右掌管傳達等事。
建興五年(227年),丞相諸葛亮北往駐守漢中,準備北伐事宜,於是征召霍弋到丞相府,擔任記室,讓他與自己的養子諸葛喬(諸葛亮兄長諸葛瑾之子)一道周遊各處軍營,與士兵們同甘共苦。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霍弋擔任黃‘門’‘侍’郎。
延熙元年(238年),劉禪立劉為太子,任命霍弋為中庶子,成為太子的近‘侍’。劉喜愛騎馬‘射’箭,出入沒有節製規矩,霍弋引經據典,盡心規諫劉,甚為教育得體正導得力。
後來,霍弋擔任降屯副貳都督閻宇的參軍,又轉任護軍,管理軍營事務照舊。當時永昌郡地區少數民族依恃險阻地勢不臣服,經常進行‘騷’擾,朝廷於是以霍弋兼任永昌太守,率領一部分軍隊征討他們,終於斬殺他們的頭領,攻破他們的村寨,永昌郡界便得到安寧平靜。霍弋因功升任監軍翊軍將軍,兼任建寧太守,回軍後統管南郡政事。
景耀六年(263年),霍弋進號安南將軍。霍弋在任時,能“撫和異俗,為之立法施教,輕重允當,夷晉安之。”
同年(263年),魏國攻打蜀漢,霍弋聽聞魏軍來伐,打算前往成都協助防守,劉禪以戰略已定,不聽其建議。等到成都失守,霍弋身穿喪服,痛哭告祭三日。其部下諸將都勸霍弋應該盡快投降魏軍,霍弋說:“今道路隔塞,未詳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主上與魏和,見遇以禮,則保境而降,不晚也。若萬一危辱,吾將以死拒之,何論遲速邪!”在得到劉禪已經東遷洛陽之事時,才率領六郡太守投降。上表說:“臣聞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難所在,則致其命。今臣國敗主附,守死無所,是以委質,不敢有貳。”受到司馬昭的讚賞。司馬昭以霍弋能保全一方,舉郡內附,仍委以舊任,官拜南中都督。
霍弋後來派遣部將救援呂興,平定‘交’、日南、九真三郡,以功受封列侯。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他的哥哥霍篤,曾在鄉裏召集家族武裝幾百人。霍篤死後,荊州牧劉表命令霍峻統領這支隊伍。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歸降劉備,並被任為中郎將。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劉備進至葭萌(今四川廣元西南),準備回軍南襲劉璋,留霍峻鎮守葭萌城。張魯得知,便派楊帛引‘誘’霍峻共同守城企圖奪取葭萌,霍峻知道有詐,對楊帛說:“你們可得到我的頭,但得不到這座城。”楊帛無奈,隻得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