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葉劍英作抗登陸演習講評(1 / 1)

第5章 葉劍英作抗登陸演習講評

在遼東半島抗登陸軍事演習結束後,召開了演習的總結會議。

參加總結會議的除了國防部部長彭德懷,還有參加軍事演習觀摹的中央領導,各代表團的團長以及參演的官兵代表等。

葉劍英在總結會上作了講評。葉劍英說:

國防部長同誌,各位代表團團長及全體團員同誌,請允許我向參加遼東軍事演習的全體演員和見習人員作演習的總結講評。

葉劍英的講評包括演習課目的說明、軍事演習的意義、從戰役演習中看出的若幹問題3個部分。

葉劍英講這次演習的課目是:

在使用原子武器和化學武器條件下,在方麵軍抗登陸戰役中主要方向上行動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

葉劍英講這次軍事演習的意義時,他說:

我國大陸海岸線蜿蜒一萬八千多公裏,百年來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戰爭,主要來自海洋方麵。

葉劍英從分析我國從鴉片戰爭開始的近代戰爭的曆史中指出,百餘年來,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的入侵,除了沙俄侵略新疆和東北,英軍侵略西藏等四次是從陸上來的以外,從海上來的大小達470次之多。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為84次。

葉劍英告誡說:

那種有海無防造成的曆史悲劇,千萬不能忘記。

葉劍英指出這次軍演的意義時,他說:

我們研究在新條件下進行戰鬥、戰役新穎樣式的同時,要改善軍隊指揮的組織和保障的方法,並尋找在戰鬥和戰役中最有效的使用新式技術兵器的方法。

此次演習就是在雙方使用原子武器與化學武器條件下來組織實施的,這對我軍現代化建設上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這次講評中,葉劍英還說: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果帝國主義想要來侵略我國,首先要克服海洋的障礙,渡過海洋……實行登陸戰役。

這是葉劍英鑒於當時的戰略環境所做出的極為正確的判斷。

在20世紀50年代初,國民黨退據台澎金馬,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利用其海軍對我東南沿海地區進行海上封鎖和軍事襲擾。

特別是美帝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阻撓解放台灣,並在我國周邊建立軍事基地,從海上對我國實行新月形軍事包圍。

在這種形勢下,防止敵人渡海登陸進攻和最後統一祖國,就成了我軍的主要戰略任務。中國人民革命武裝鬥爭的主要戰場,已曆史地從陸上轉移到海上。

對此,葉劍英高瞻遠矚地說道:

無論敵人登陸,首先從海上來,我們要積極的抗登陸;無論我們解放自己的領土金馬台澎,我們要渡海。

所以海上的生活,近海的戰鬥,將成為我們今後戰備訓練中間的一個主要課題。

葉劍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既從曆史軌跡中、又從現實鬥爭中,全麵分析我國麵臨的客觀情況,在深刻認識戰爭規律基礎上,教導廣大官兵努力樹立海防觀念,加強海上戰備,這在國家戰略指導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