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傳說1(1 / 3)

第三章 自然傳說1

棋盤石的來曆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峨眉山上到處都是千姿百態的奇峰怪石,燦爛瑰麗的奇異景色,隻可惜沒有上山的路,人們不能上山去遊玩。

有一年,峨眉山下來了兩兄妹。哥哥叫春哥,妹妹叫巧姑,要到山上去遊玩。他們看見山上沒有路,就商量說:“我們修條路上山吧!”春哥說:“我們一人修一條,看誰修得又快又好。”巧姑說:“前山風景好,我從前山修。”春哥說:“後山道路近,我從後山修。”於是,二人約定,誰先修上去,就在山頂上掀起一片彩雲。

商量好以後,兄妹二人就開始修路了。春哥是個棋迷。他想,巧姑怎麼能修得比我快呢?我下盤棋再修也不遲。於是,他不慌不忙地在後山腳下的一塊石頭上,擺好棋盤,同別人下起棋來。兩人的棋藝都很高明,下了很久,一直不分輸贏,春哥早把修路的事忘得幹幹淨淨。

這時,巧姑正在山上修路。她采來最硬的花崗石,開成石塊,在上麵刻上花、鳥、蟲、魚等,鋪在路上。又運來最好的木料,在上麵雕上玉龍和彩鳳,用來修橋。她還在路旁栽上了熱杉、冷杉、雲杉、水杉、柳杉、雪鬆和翠柏等樹苗。這些樹苗隨著道路的延長,一天天長大成林,把峨眉山裝點得一片翠綠。

這時,正在下棋的春哥,忽然抬頭一看,見巧姑已經快修到山頂了。這下他著急起來,棋也不下了,把棋盤一推,棋子掉了滿地,都變成了金子。春哥慌忙動手修路,可是已經遲了。剛修到山腰,就見山頂上飄起了一片彩雲。春哥一看,知道巧姑已經修到了山頂。他連忙解下身上雪白的腰帕,往山頂上一拋,隻見一片滾滾雲海,從後山腰一直湧上山頂。太陽給那翻卷的雲濤鑲上了一道道耀眼的金邊。春哥對巧姑說:“巧妹,你給峨眉山修了一條路,我給峨眉山修了一個海。”巧姑站在山頂一望,隻見滾滾雲海簇擁著蒼翠的群峰,就像大海裏一顆顆碧綠的明珠,好看極了。巧姑高興地說:“春哥,我們再給峨眉山增添些美麗的景色吧!”說著,巧姑摘下頭上的紗巾,披在山上,給峨眉山罩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又把頭上插的花摘下來栽在山上,讓滿山開遍了各種顏色的美麗鮮花。巧姑還給那紅豔豔的像鈴鐺似的花取名叫杜鵑,給那白酥酥的像張開翅膀飛翔的白蝴蝶似的花取名叫珙桐,給那清香撲鼻、生長在深山幽穀的花取名叫蘭草花……

春哥見巧姑把身上的許多東西都用來打扮峨眉山,自己卻沒有什麼東西拿出來,很不好意思。他往身上一摸,摸到了下棋時揣在身上的四個金棋子。於是,他用一個棋子給山頂上的寺廟做了一個金廟頂,人們把它叫做金頂。剩下的三個棋子,他往天上一甩,有兩個掉到金頂旁邊變成了兩個小山峰,就取名叫千佛頂、萬佛頂。從此,峨眉山就有了三個山頂。另外一個棋子掉在了雲海裏。以後,每當早晨雲海裏波濤平靜的時候,人們就看見有一個金光四射的、圓圓的東西出現在雲海裏,大家都以為那是日出,其實,就是那顆發光的金棋子。

後人把春哥下過棋的那塊石頭叫做棋盤石。

牡牛道的傳說

河北省安國縣南婁底鄉西北馬大隊村西,有一條小路叫牡牛道,相傳,這裏流傳著一段楊六郎擺牡牛陣的故事。

楊六郎在任丘縣一帶駐軍,接到了援救保州(今保定市)的軍令。他帶兵趕到保州打仗,遭到敵軍的襲擊,打了敗仗,人馬傷亡不計其數,隻好敗退到安國縣西北這一帶來招兵買馬,準備迎擊敵人。那時候兵員雖然有了補充,但還是不夠用,敵人說不定哪天就要追來。怎麼辦呢?揚六郎左思右想,終於想出個好辦法來。他買了幾百頭牡牛,把這些牛拴在樹林子裏,不給它們吃草料,困餓了幾天;然後他又指示部下,在野地裏用幹草綁紮起幾百個草人,綁紮草人的草把裏裹著黑豆、黃豆、高粱等精料;又給草人穿上敵人的衣服,戴上敵人的帽子,幾十畝地裏黑壓壓地站了一大片,遠看真像是敵人殺來了。這陣勢一擺布停當,就把早已餓急了的牡牛群趕進草人地裏,群牛一聞到草人身上有草料豆香味,就用角挑破草人的衣服,把草料吃了個精光。最後,地裏隻剩下些撕爛了的帽子和破布條。這樣演習了兩次,楊六郎突然得到軍情,敵人已經南下殺來了。他們趕緊把牡牛照舊歸林困餓起來,並在每頭牛的角上綁了兩把鋒利的尖刀。萬事俱備,隻等著敵人來送死。

兩天以後,幾千敵兵果然張牙舞爪地殺來了,楊六郎不慌不忙,等到能看到敵人兵馬的時候,便傳令兵士準備趕牛。敵人來到西北馬村外,那些牡牛一見他們的打扮與草人一模一樣,高興地奔向敵兵,迫不及待地要去飽吃一頓。頭舉兩把尖刀的牡牛,一頭頭奔跑如飛,徑直闖入敵群。它們追上一個敵兵,就用牛角挑倒一個,一聞不是草料,再追上一個敵兵,再挑倒一個,每頭牛都挑殺了好幾個敵人。不到一頓飯的工夫,開腸破肚的敵人,東一堆西一堆,橫三豎四地躺了十幾裏地。活著的敵人一看這陣勢,都知道和牛作戰明明是等於送死,就再也不敢往前衝了,一個個都嚇得不知逃到哪裏去了。後來,人們把楊六郎擺牡牛陣的地方改名為牡牛道。

花邊姐姐織彩虹

從前,寨子裏有一個漂亮的姑娘,她很會編織花邊。她在花邊上編出的花草鳥獸,光彩耀眼,活靈活現。大家都叫她花邊姐姐。

無論誰隻要得到花邊姐姐編織的一條花邊,就馬上縫在衣衫上或袖筒上,他們總是高興地說:“唔,你看,我身上有花邊姐姐的花邊呀!”花邊姐姐的名聲,就這樣傳遍了天下。

各村寨的姑娘都來向花邊姐姐學編織花邊。花邊姐姐也盡心地教她們。可是,學來學去,都不如花邊姐姐編織得好。花邊姐姐說:“耐心學吧,我一定要教會你們!”

花邊姐姐的名聲越傳越遠,一直傳到皇帝的耳朵裏啦!皇帝把大臣臭罵一頓,說:“有這樣一個又美又巧的姑娘,你們為什麼不早告訴我?”他立刻派大臣帶了一隊人馬,翻山越嶺來搶奪花邊姐姐。

花邊姐姐哪裏願去呢,她說:“我要教姑娘們編織花邊啊!”

大臣說:“皇帝要你去,你怎敢抗拒不去?”

姑娘們緊緊地圍著花邊姐姐,不讓她被那些豺狼們搶去。大臣喝令兵士們動手,把花邊姐姐塞進一個小轎裏。花邊姐姐在轎子裏一麵掙紮著,一麵還不住聲地對姑娘們哭喊著說:“我就是死了,也要想法教你們織花邊啊!”

一隊人馬吵吵嚷嚷地抬著小轎走遠了。

小轎抬到皇宮裏,花邊姐姐死也不肯走出轎來。

皇帝喝令宮女,硬把花邊姐姐拖了出來。

皇帝說:“你來到這裏,永遠也不能回去了。”

花邊姐姐想到自己那美麗的寨子,想到寨子裏的眾姐妹,她恨透了皇帝。恰好皇帝來拉她,她就狠狠地咬了皇帝一口,把皇帝的手指咬破了。

皇帝惱羞成怒,把花邊姐姐關進監牢裏。

第二天,皇帝走到監牢門口對花邊姐姐說:“你跟了我,有享不完的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你莫蠢啦!”

花邊姐姐大聲地說:“我隻愛我那寨子,我隻愛我那寨子裏的姐妹們。我死也不在這裏!”

一個大臣聽了,對皇帝說:“把她殺了吧。”

皇帝臉色一變,對那大臣說:“我費心費力好不容易才把她弄了來,你不給我想個好辦法,反倒勸我把她殺了,要你有什麼用!來人呀,砍了他的頭!”

兵士們一聲吆喝,把那大臣推出去殺了。

臣子們嚇得臉都青了,渾身像篩糠一樣發抖。

另一個大臣湊近皇帝的耳朵說了幾句。皇帝點點頭,笑著對花邊姐姐說:“聽說你的花邊編織得很好,不知是真是假?你隻要在七天內在花邊上編織出一隻活公雞來,我就放你回家;要不,你就得永遠跟著我。”

花邊姐姐流著眼淚在監牢裏日夜趕織那隻公雞。到了第七天,果真一隻公雞編織成了。她咬破手指把血滴在雞冠上,又把眼睛一眨,一滴淚水像珍珠樣滾進公雞嘴裏,隻聽“撲拉”一聲,公雞便站起來了。

皇帝走進監牢,一抬頭,看見那隻活蹦亂跳的公雞,不禁驚呆了。他說:“這是宮裏養的公雞,不是你編織的。從今天起,再限你七天,給我編織個野鷓鴣吧,要是辦得到就送你回家!”

公雞突然跳起來,飛到皇帝的頭頂上,豎起頸毛叫道:“我可憐的花邊姐姐啊!我惱恨皇帝啊!”臣子們忙來趕公雞。公雞用腳爪在皇帝額上抓了幾下,飛到花園裏,不見了。

皇帝的額頭鮮血直淌,又惱又羞地走開了。

花邊姐姐流著眼淚在監牢裏日夜趕織那隻野鷓鴣。又過了七天,把鷓鴣編織成了。她咬破指頭把血抹在鷓鴣羽毛上,羽毛染得紅斑斑的。又把眼睛一眨,一滴淚水像珍珠樣滾進鷓鴣嘴裏,隻聽得“撲拉”一聲,鷓鴣便站起來了。

皇帝又走進監牢,一抬頭看見鷓鴣,驚呆了。他說:“你錯了,我叫你編織天上的龍呀,誰叫你編織這個東西?再限你七天時間,給我編織一條龍。織不好,就得永遠跟我!”

鷓鴣突然跳起來,飛到皇帝的肩上,張開嘴叫道:“花邊姐姐苦苦,惱恨皇帝喲!”臣子們忙來趕鷓鴣,鷓鴣伸起腳爪,拚命往皇帝的脖頸上抓了兩爪,飛出宮去,不見了。

皇帝的頸上鮮血直淌,又惱又羞地走開了。

花邊姐姐在監牢裏含著眼淚日夜趕織。過了七天,織成了一條小龍。她咬破指頭,用血把小龍染成一條紅龍,又把眼睛一眨,一滴眼淚像珍珠樣滾進小龍嘴裏,隻聽得“撲拉”一聲,小龍活了。

花邊姐姐摸著小龍說:“小紅龍啊,雖然你活了,皇帝還會反口的,他會說他叫我織的是魚。看來,我是回不到寨子上去了!”

皇帝一走進監牢,被小紅龍嚇呆了,忙說:“這不是龍呀,是一條蛇!”

小紅龍發怒了,抬起頭來,張開大嘴,噴出一團熊熊的大火球,把皇帝和臣子們燒死了。大火球滾出了監牢,又把整個皇宮燒了。

花邊姐姐跨著紅龍升了天。在天上,她照樣辛勤地織著花邊。據說,天上那些五顏六色的彩虹,就是花邊姐姐織的。

五泉山的來曆

西漢時期,匈奴經常侵犯邊境,漢武帝大怒,封霍去病為大將軍,率兵征討。大軍出發了,浩浩蕩蕩,一路西進,經過十多天的艱苦行軍,在一天日暮黃昏的時候,來到了一座光禿禿的山前。這時,全軍上下已是疲憊不堪,又饑又渴。而前麵的路,又崎嶇不平,十分難走。山下紮營,埋鍋造飯,準備駐紮一宿,明日一早,趁涼趕路。大營很快紮好了。霍去病正和眾將在軍帳中議事,突然一小校來報:“無水做飯。”

霍去病便命令各營派人四處找水。

天色漸漸暗了,出去找水的人先後回來了,一個個垂頭喪氣,回答都是兩個字:無水!

怎麼辦呢?霍去病和幾個將領站在山坡上,看著靜靜的軍營。淡淡的月光下,兵士們把地上稀疏的小草拔起來放在嘴裏嚼著,用那一點點苦澀的汁水解渴。戰馬臥在地上,用舌頭舔著已經冷下來的石頭……

霍去病平時是十分愛護將士們的,這會兒,看著人馬渴成這佯,心裏十分難受。而且,以後還得從這條路經過,難道每次都這樣嗎?他把腳一跺,牽過戰馬,要親自出去找水。

像這樣幹得連草都長不好的地方,哪來的水呢?將士們連忙勸阻。

脾氣暴躁的霍去病,呼的一聲拔出寶劍:“我就不信這地方沒水!”說著,舉起劍對著身邊的石壁,“唰”地刺了過去,隻見寒光一閃,寶劍在石頭上磕出了幾朵火花,深深地插進了石壁,隻留下劍柄在外麵。周圍的將士們都驚呆了!霍去病氣惱地哼了一聲,拔出寶劍,突然一股清清的水從劍洞裏流了出來,落在石頭上,四處濺開,像撒下了一串串晶亮的珠子。

將土們又驚又喜,紛紛湧上來,一個個用手捧起清涼的水,喝著,笑著。

霍去病看人多水少,又接連在山上山下刺了四劍,處處都有清泉流出。將土們用這些清水洗去征塵,飲飽戰馬,煮好晚飯。全軍上下,歡天喜地。

第二天,霍去病又率領大軍出發了。而那五處泉水,仍在不停地流著。因為有了水,後人便在山上種了樹木花草,修了亭台樓閣,使這裏成為風景秀麗的遊覽勝地。後來,人們就稱那座山為五泉山。直到現在,那裏的泉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斷,清涼可口,據說還是一種礦泉水的原料呢。

月桂峰

在唐朝時候,有一年的中秋節夜裏,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照得滿世界晶亮晶亮。

半夜時分,靈隱寺裏的燒火和尚德明,起身到廚房去燒粥,聽見了一陣滴滴答答的聲音,覺得很奇怪,望望窗戶,月亮明光光的,哪裏來的雨聲呢?於是他就開門出去,仰頭望望,見有無數珍珠般的小顆粒兒,從月亮裏紛紛落下來,掉在寺邊的山峰上。他看著看著,等那小顆粒兒落完了,就來到山峰去尋找。尋一粒,拾一粒。尋一粒,拾一粒……那小顆粒兒都有飽飽綻綻如黃豆那麼大,色彩多樣,真好看呢。他拾呀拾呀,從半夜拾到大天亮,拾了滿滿一兜。

第二天清早,德明和尚把夜裏拾來的那些小顆粒兒拿去給智一老和尚看,問他這是什麼東西。智一老和尚細細看了一會,說:“月宮裏有一株大桂樹,還有個莽漢子叫吳剛。他一年到頭砍這株桂樹,但總是砍不斷。有時使勁過大了,就會把桂子震落下來。說不定這就是月宮中落下來的桂子呢!”

德明和尚聽了很高興,說:“師父,我們把它種起來,讓大家見識見識月宮裏的桂樹,聞聞月宮裏的桂花香。”

於是,他們便把那些色彩多樣的小顆粒兒種在寺前寺後的山坡上,過了些天,居然發出了芽;到一個月,芽又長了一尺多高的小樹苗,抽出了翠綠的葉子。

這月宮裏的桂樹,長得可真快呀,一月長一尺,一年高一丈,到第二年的中秋節,就長得又高又大,每株樹上開滿了小花朵兒,有橙黃的,有淨白的,有緋紅的,什麼色彩都有。德明和尚就按照桂花的不同色彩,把它叫做金桂,銀桂,丹桂……從這時候起,西湖四周就有各種各樣的桂花了。

現在,靈隱寺旁邊有一個山峰,叫月桂峰,傳說就是當年月宮落下桂子的地方。

石人嶺

很早很早以前,杭州還是一片幹涸的海灘。周圍幾十裏內見不著一條小河,也找不到一條小溪。住在這裏的老百姓,每天都要擔著水桶到老遠老遠的地方去挑水。他們光為這點點水就日愁夜愁,從來沒有過上開心的日子。

老一輩有人知道靈隱後山裏有股清泉,因為被一道很厚很厚的石壁擋住了流不出來。多少年來,曾有好些年輕人上山去過,想把那道石壁鑿穿,可是都沒有成功。慢慢地知道的人也就少了。

後村有個小夥子名叫水兒,從小沒爹媽,是跟著他老爺爺長大起來的,從六歲起,他就跟著老爺爺一起去挑水,至今已經整整十五年了。這一天,是水兒二十歲的生日,老爺爺為他下了一大鍋麵,祖孫兩個快快樂樂地過了一天。到了晚上,老爺爺將水兒叫到麵前,把靈隱後山那股清泉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水兒聽了高興,緊緊腰帶,捋捋袖子,就去把平時幾個要好的小夥子叫攏來,大家商量著一道上山去鑿石壁,一定要使這股清泉流進村來。老爺爺見水兒有這麼大誌氣,高興得掉下眼淚,連夜準備幹糧,明天一早好讓他們上山。

第二天,水兒他們一夥十個人,帶著鐵錘、鑿子,準備上山。臨走,老爺爺對小夥子們說:“你們去鑿石壁,要一口氣鑿下去,如果停下來,它又長成原來的模樣,那就白費勁了。還有,當石壁鑿穿的時候,裏麵的一股石漿噴出來,噴在身上會把人凝成石頭的。你們千萬要記住啊!”水兒他們一邊答應,一邊就上山去了。

他們到了山上,馬上就動手鑿石壁。鑿呀,鑿呀,從三月清明鑿到五月端陽,鑿子短了一截,雙手都起了血泡了,那石壁還是沒有鑿通。有四個小夥子說:“也許是老爺爺記錯地方了。這裏哪會有什麼清泉!還是回去用水桶挑吧!”說著自己回去了。

剩下水兒他們六個,從五月端陽又鑿到八月中秋,鑿子又短了一截,手上結滿了厚繭,可是石壁仍然沒有鑿通。有兩個小夥子說:“一口氣鑿到底,誰知道要鑿到什麼時候呀,家裏也該回去看看啦!”說著說著也回去了。

秋天過去,冬天來了,山上雪落得有半人多深,西北風呼呼叫,像尖刀一般在刺人。水兒他們四個一口氣也沒鬆。鑿呀,鑿呀,一直鑿到了第二年春天,杜鵑花開得紅豔豔的時候,那石壁已經鑿進去很深很深了。

這一天是三月三,水兒突然聽見了石壁那邊有汩汩的響聲,他把耳朵貼近石壁一聽,不由驚叫起來:“啊!泉水!這是泉水流動的聲音呀!”大家也都高興得跳起來了。水兒回過頭來向夥伴們說;“你們快點走開,石漿就要噴出來啦!”眼看泉水也要跟著流出來了,誰也舍不得離開那裏。水兒見大家不肯走,急得大叫道:“你們再不跑開,我就停下不鑿啦!”大家聽他這麼說,生怕他真的停下來,弄得前功盡棄,隻得四散跑開。這時水兒打下最後一錘,隻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石漿噴了出來,把水兒凝成一個三丈多高的石人!接著,一股清清的泉水,順著山穀汩汩地流下來,流過村子,灌在海灘邊的一塊窪地裏,窪地被灌得滿滿的——這就是現在的西湖。

從此,這一片地方再也不愁沒有水了。水兒鑿過的那座山,後來就叫做“石人嶺”。

玉泉

在仙姑山北的清漣寺裏,有一口長方形的水池,叫做“玉泉”。玉泉的水清澄澄,玉泉的水亮晶晶,清亮清亮的泉水是怎麼樣來的呢?

有這樣一個傳說。

早先,錢塘江口有一條深不見底的地溝,叫做“天開河”。在天開河裏,住著一條草龍。草龍能翻江倒海,騰雲駕霧,本領很大,但他粗裏粗氣的,不懂得世事,整天在江裏鑽進,海裏鑽出,和大小魚蝦們嬉戲。

一天,有隻官船押著兩隻駁船從錢塘江口經過。官船鳴鑼喝道,神氣十足,駁船上卻是一片哭聲。草龍見了很奇怪,左右一打聽,才知道人間有個皇帝,皇帝手下有許許多多官,這便是皇帝派官捉老百姓到京裏去做苦工的。草龍知道了這個緣故,心中十分氣憤,他把尾巴一甩,“嘩啦”一個大浪頭撲過去,打翻官船,救下了兩船百姓。草龍想:官船是給我打翻了,可是皇帝還在京城裏!皇帝這樣壞,我應該收掉他,換個好的。於是,他便駕起烏雲,衝出天開河,向京城飛。

皇帝正在宮廷裏和大臣妃子們飲酒作樂。宮娥彩女們吹的吹,彈的彈,唱的唱,好不快活,不防一霎時天色變了;狂風刮得大樹折腰,傾盆大雨嘩嘩地落個不停,但見草龍駕著烏雲,氣勢洶洶地闖進來,這下,嚇得三千禦林軍抱頭亂竄,皇帝更驚得目瞪口呆。幸而有個膽大的侍從,拉開彈弓朝草龍打了一彈丸。這一彈弓湊巧打中草龍的右眼,疼得他大吼一聲,扭過頭,“嘩啦啦!”尾部掃去宮殿一隻角,飛走了。

草龍逃回錢塘江口的天開河裏,越想越思越惱火,咬咬牙,發誓要報仇。

那時,清漣寺裏住著一個會看病的老和尚,醫術很高,草龍打聽到有這麼一個和尚,便變成一個粗黑的大漢,上門來求醫,老和尚看他形狀古怪,心裏很懷疑,就問:“哎呀,哎呀,你這隻眼睛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的呀。”草龍編個謊話,說是上山鑿石頭,不小心被碎石子爆的。

老和尚用鉗子鉗出草龍眼睛裏的東西,一看是彈丸,就往地下一摔,說:“明明是顆彈丸,為啥說碎石子呀,你到底是什麼人,不講明白我不醫!”

草龍見老和尚發了脾氣,怕他真的一給自己醫治,就把怎樣被打了一顆彈丸的經過,老老實實地說出來。末了還說:“等你把我的眼睛醫好了,我就去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