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話傳說

盤古開天地

據說在最古老的時候,天地初分,有一個人叫盤古。他生在天地中間,天每日高一丈,地每日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一丈。所以,他老是頂天立地地活著。

經過一萬八千年,天極高了,地極厚了,盤古也極長了。他呼吸的氣變成了風,聲音變成了雷,眼睛一閃一閃地變成了閃電,他哭的淚變成了雨水。他高興時就成了晴天,他生氣了就是陰天。後來他死了,頭發變成了山嶽,眼睛變成了日月,身上的毛發變成了草木,脂膏變成了江河。他就是我們人類最早的祖先。

冰天鵝、冰螞蟻造天地

很古的時候,沒有天沒有地,隻有風在吹,結淩冰的時間很長,天氣很冷。不知過了多少年,半空中慢慢聚成一根很長很長的冰葫蘆藤,藤子上隔好遠好遠才結一個冰葫蘆,總共結了五個,有四種樣子。第一個是細腰杆葫蘆,長得最大。葫蘆裏,上一層住著一對天鵝,下一層住著一對螞蟻。第二個是圓葫蘆,裏頭裝的是一個太陽。第三個也是圓葫蘆,裏頭裝的是一個月亮。第四個是長葫蘆,裏頭長有一棵鬆樹。第五個是橢圓形的長葫蘆,裏頭住的是俄沙扒莫。

冰葫蘆越長越大。有一次,吹過一陣大風,細腰杆葫蘆爆開了,從上層飛出一對很大的天鵝,從下層爬出一對很大的螞蟻。它們出世以後,親親熱熱地鑽攏來商量,天鵝問螞蟻:“你們朝上走還是朝下走?”螞蟻說:“你住上層葫蘆,我住下層葫蘆,還是你走上,我走下吧。”天鵝說:“行啊,那我們去上麵造藍園,你們在下麵造綠園。”它們說定了,各走各的。

天鵝的翅膀很長,很寬,往上飛時遮住很多很多的風,它身上又白又細的毛被風吹掉了一些,變成一朵朵白雲;它用自己的口涎,把染藍的羽毛粘連成藍色的天。天鵝的子孫繁衍得慢,沒多少幫手,藍園造得很慢,隨它咋忙,也趕不上螞蟻造的綠園寬。

有一次,天鵝飛到綠園來,對螞蟻說:“你們累了有歇處,我累了沒處歇,一天都在飛,今天才來歇—口氣。”螞蟻說:“綠園倒是造起了,就是光禿禿地很難看。把你的長毛給我們一點,做個綠景來看看。”天鵝一看,真的不好看,就給了螞蟻四根很長的毛。螞蟻把長毛拿去,東一根,西一根,南一根,北一根,插在四方;又搬來很多碎冰片,一塊一塊地綁在上邊。螞蟻的子孫繁衍得快,大夥都能幹,綠園造得比藍園大得多。

天鵝第二次飛來歇息時,看了看地壩,有些擔心,對螞蟻說:“綠園造得又大又平,天上冰雨落下來,水流不走,會淹死你們。我們造的藍園小些,跟綠園不搭配,是不是把綠園收小點?”螞蟻覺得這話對,大聲一喊,小螞蟻密密麻麻地爬滿綠園,使勁地拉。東一拉,西一拉,綠園拉皺起來,有了山,有了溝,有了梁子,還有平壩。天鵝飛起來一看:綠園收的跟藍園差不多大了,很喜歡,說:“阿唄——!做得好,做得好,幫了我的大忙!”螞蟻說:“你們送長毛給我們做綠景,綠園才變得好看一點。你們喜歡綠園,以後多下來耍吧。”

藍天、綠地造出來了,螞蟻的大事做完了。天鵝飛去飛來,看見到處還是黑黢黢的,很不方便,又扇著大翅膀,飛呀飛,飛去找到第一個圓葫蘆。它們用翅膀撞破殼,葫蘆裏滾出個圓圓的太陽來。太陽一照,這方亮了,但那麵還是黑的。天鵝又飛呀飛,飛到黑的那麵去,找到第二個圓葫蘆,用翅膀一扇,葫蘆破了,裏頭滾出一個月亮;包在月亮外麵的冰片碰碎了,變成了大大小小的星星。天鵝想: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還是冰綁起來的一樣,再想點辦法去變一下。它又飛呀飛,飛到長葫蘆側邊,用翅膀撞破殼,裏麵現出一棵鬆樹,就把鬆樹銜到地上去栽下。鬆樹越長越大,樹上結了各種各樣的樹種和糧食種子。這些種子在大樹上結呀結,結了好長時間才飽滿了。天鵝又飛去用翅膀扇幾扇,各種各樣的種子飛到四麵八方去灑在地上。不多久,地上長出了各種各樣的樹林和莊稼,到處是綠油油的,變成真正的綠園了。

天鵝又想:天、地、太陽、月亮、星星、樹林、莊稼都有了,再找哪個來把天地分開又統管才好?它們又飛呀飛,飛到最後一個橢圓形的長葫蘆側邊,用大翅膀一扇,葫蘆破開,滾出一個很大很大的人。天鵝對他說:“我給你取一個名字,叫俄沙扒莫。你去分開天地,管好藍園和綠園。”俄沙扒莫很喜歡,說:“好啊,好啊。”他站在空中,伸開大手說:“都聽我說,從今天起,我手底下的綠園為大地,手上麵的藍園為藍天。空中沒有冰星的叫太陽,有冰星的叫月亮;太陽白天出來,月亮晚上出來。”

從此以後,天和地分開了,太陽就白天出,月亮就晚上出。

天火

傳說上古幾萬年前的洪荒時代,東海南岸邊,有一塊方圓百丈像山的巨石,這就是大石母。在大石母附近有個村莊,住著幾戶人家,其中一家有兄妹二人,兄名祖兄,妹名先妹,常趕牛到大石母旁的草坪上放牛。牛吃草去了,兄妹就在大石邊草台上乘涼、遊戲,到中午就拿出隨帶的飯菜邊吃邊談笑。

有一天,兄妹倆依傍在大石母背陰處,忽然聽到有人叫:“阿弟呀!阿妹呀!我肚子餓得很,嘴也幹得很,能不能給我一瓢飯一羹湯?”兄妹倆四處查看並無一人。再回頭細察,話聲來自石中,才知石母開了腔。石母又說:“阿弟、阿妹你幫我解饑,將來我也會幫你的。”祖兄心想,說得也是,寧願自己少吃一點,也要讓些給石母吃,就這樣每天兄妹中午吃飯時都留一碗飯塞到石母嘴裏。一餐又一餐,一次又一次。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就是數年。兄妹倆也逐漸長大成人了。一年盛夏,天氣奇熱,有一天,天空中突然間連續不斷地向大地下起天柴,連下了三天三夜;接著又下了三天三夜天油,像下雨一樣流得滿地油滑。一陣雷電爆發火星,把天柴和天油都燃燒起來,燒得大地、山川變成一片火海。兄妹二人走投無路,隻得一步一跌地直奔南岸大石母邊,雙腳跪地連聲大喊:“石母石母,救我、救我!”石母說:“快躲進我的嘴裏來。”兄妹二人趕緊爬到石母嘴邊鑽了進去,石母就把嘴閉上了。這時,大地上一切都被天火燒得精光,地焦三尺深,高山成為一片黑炭,河流幹涸,大海的水被火燒成熱湯,海水降落三丈。那塊大石母也被天火燒得難受,一直滾到東海裏翻來覆去。天火連燒了七日七夜,大石母才張開嘴巴,叫兄妹二人出來。兄妹出來後,就到處去找吃的東西,他們邊走邊尋,不知走了多久,直到洞庭湖定居下來。後來兄妹二人結成夫歸,生男育女,成為天下人類的祖先。

龜為媒

洪水淹田的時候,天底下隻剩姐弟二人沒被淹死。這姐弟二人就是女媧和她的弟弟伏羲。

有一天,弟弟伏羲提出來要跟姐姐成親。女媧聽了很生氣,對弟弟說:“咱是一母所生,哪能成親?不行!”女媧氣得離開弟弟走了。弟在後邊跟著。

女媧心生一計,對弟弟說:“我藏起來,你能找到,咱就成親。”弟弟說:“行。”女媧說罷就跑。弟弟在後邊追。

繞過一個山腳,女媧藏了起來。伏羲找來找去,不見女媧的蹤影。

伏羲到處找,路上碰見一隻烏龜。它對伏羲說了女媧藏的地方。伏羲一找就找到了。女媧問弟弟:“你咋知道我藏在這裏?”弟弟說:“烏龜給我說的。”女媧恨這隻烏龜。她對弟弟說:“我不信。走,咱去問問它,”他倆找到那隻烏龜,女媧也不問,一腳跺下去,把龜蓋跺成八十八塊,然後又對弟弟說:“我再藏個地方,你能找到,咱就成親。”說完又跑了。

伏羲見女媧把龜蓋跺碎了,很可憐它,又一塊一塊地把龜蓋對起來。

他找呀,找呀,哪裏也找不到。最後還是這隻烏龜給他說了女媧藏的地方。伏羲一找,又找到了。女媧問弟弟:“你咋知道我藏在這裏?”弟弟說:“還是那隻烏龜給我說的。”女媧說:“我不信。那隻烏龜早死了。”弟弟說:“它還活著。不信咱去看看。”他倆又找到那隻烏龜。女媧一看,被她跺碎的龜蓋又長到了一塊,真的還活著。她說:“不死的東西,叫你多嘴!”飛起一腳,把烏龜踢了起來,落在好遠好遠的地方。這隻烏龜正巧落在一塊石棱上,把下甲摔斷成兩截。至今雞公山一帶還有這種下甲是兩塊、可以活動的龜,名叫夾板龜。這種龜敢與蛇鬥,它的兩塊活動的下甲還能把蛇夾死呢。女媧踢開了烏龜,對弟弟說:“你找到我藏的地方,是烏龜給你說的,這不行。咱倆放火,你在東山頭放,我在西山頭放。火能燒到一塊兒,咱就成親。”弟弟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