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漫到金山寺門前,法海和尚著了慌,連忙脫下身上的袈裟,往寺門外一遮,忽地一道金光閃過,袈裟變成一堵長堤,把滔天大水攔在外邊。
大水漲一尺,長堤就高一尺,大水漲一丈,長堤就高一丈,任憑你波浪怎樣大,總是漫不過去。白娘子看看勝不了法海和尚,隻得叫小青收了兵。她們又回到西湖去修煉,等待機會報仇。
金鳳冠
許仙被關在金山寺裏,死活也不肯剃掉頭發做和尚。關了半月,終於找著個機會,逃了出來。
他回到保和堂藥店,看看白娘子和小青都不在了,人去樓空,真叫人傷心呀!他又怕法海和尚再來尋他生事,不敢住在鎮江,隻得收拾起一點東西,回杭州來。
許仙來到西湖斷橋邊,看看那株大柳樹,仍舊是青枝綠葉的,長得很茂盛;想想自己和白娘子一對恩愛夫妻,活活被法海和尚拆散,心裏越想越疼,不覺淚珠撲簌簌地滾落下來,頓著腳叫喊:
“娘子呀娘子,如今我到哪裏去找你呀!”
這時,白娘子和小青正在西湖底下練功夫,隱隱聽得湖上有人叫喊,這聲音很熟悉,側耳一聽,原來是許仙。她倆從湖底下鑽上來,撈片樹葉,吹口氣,變成一隻小船,打起雙槳,來尋許仙。
夫妻兩人又在斷橋相會了。他們談談別後情形,真是又難過又高興,說著,說著,不禁都流下淚來。小青在一旁說:
“碰也碰到了,哭什麼呢!還是找個落腳的地方吧!”
於是,三人坐上小船,劃到清波門上岸,仍舊寄住在許仙姐姐的家裏。
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過了新年,元宵節下,白娘子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娃娃。許仙樂得整天合不攏嘴巴,見人老是笑。
伢兒滿月的那一天,許仙家裏要做湯餅會,辦滿月酒,許仙姐姐和小青忙著裏外張羅。白娘子清早起身,在內房梳妝打扮,許仙在一旁看著自己的妻子,見她紅嬌嬌的臉,烏光光的頭,比以前更好看了。他看著看著,忽然想起:今天娘子要抱伢兒出去跟長輩親友們見麵,討個彩頭,可惜她頭上戴的首飾都丟在鎮江沒帶來……這時,忽聽得大門外弄堂裏有個貨郎在叫喊:
“賣金鳳冠啦,賣金鳳冠啦!”
許仙一聽是賣金鳳冠的,便三腳兩步奔了出去,找到貨郎。見珠寶串成的金鳳冠,金光閃亮的,許仙越看越中意,便把它買下來,拿進房裏,對白娘子說:
“娘子,我給你買來一頂金鳳冠,你戴上去試試,看看合適不合適。”
白娘子看看那金光閃亮的金鳳冠,心裏很歡喜,就讓許仙把它戴到自己剛梳好的頭上去。不料這金鳳冠一戴到頭上,就脫不下來了。它越箍越緊,越箍越緊……白娘子一時隻覺得頭重腦疼,眼前金星亂冒,便一頭倒在地上昏暈過去了。
這飛來大禍,許仙哪裏防得到啊!他急得雙腳亂跳,慌忙奔出門去,要找貨郎算賬。許仙奔到門口,貨郎不在了,隻見法海和尚橫著青龍禪杖,擋在門外。原來那賣金鳳冠的貨郎就是法海和尚變的。自從許仙逃出了金山寺,法海和尚便滿世界地尋找他,今天打聽到給他兒子辦滿月酒,就用金缽變頂金鳳冠,自己化成貨郎,上門來叫賣。這時,法海和尚見許仙氣急敗壞地奔出來,麵色都變青了,料想已經上了圈套,就衝著他嘿嘿一陣冷笑:
“施主,好言好語你不聽,今天我到你家裏收妖來了。”
說著,便大踏步闖進房裏來,許仙要攔也攔不住。法海和尚朝白娘子頭上吹口氣,金鳳冠就變成金缽。金缽射出萬道金光,把白娘子團團罩住。小青撲過去要跟法海和尚拚命,隻聽白娘子在金光裏麵喊她:
“小青快走,小青快走,練好功夫,再來替我報仇!”
小青自量這時鬥不過法海和尚,就借一陣青煙從窗口遁走了。許仙死死抓住法海和尚不放,隻聽白娘子在金光裏麵喊他:
“官人珍重,官人珍重!你要好好撫養孩子呀!”
許仙是個凡夫俗子,他奈何法海和尚不得;隻好從床上抱起伢兒,給白娘子再看上一眼。
白娘子淚痕滿麵,她的身體在金光下麵已漸漸縮小,漸漸縮小……最後,變成一條白蛇,被法海和尚收進金缽裏去了。
法海和尚收了白蛇,在南屏淨慈寺前的雷峰頂上造了一座雷峰塔,砌進金缽,把白蛇鎮壓在塔下,自己便在淨慈寺裏住下來看守。
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裏練功夫,也不知練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練得差不多了,就趕回杭州來,尋法海和尚報仇。
這時候,法海和尚還在看守著雷峰塔。小青尋到淨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戰起來。他們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戰越猛,法海和尚直累得“呼哧呼哧”喘氣。兩人從淨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揮起一劍,隻聽“轟隆隆”一聲巨響,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從塔裏跳出來,和小青一道圍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來就已支撐不住,如今再添了個白娘子,哪裏還敵得過!隻好且戰且退,想找個機會逃走。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邊,沒防一腳踏了空,“撲通!”跌進西湖裏去了。
白娘子見法海和尚掉在西湖裏,便從頭上拔下一股金釵,迎風一晃,變成一麵小小的令旗。小青接過令旗,舉上頭頂倒搖三搖,西湖裏的水便一下幹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東躲西藏,找不著一個穩當的地方。最後,他看見螃蟹的肚臍下有一絲縫隙,便一頭鑽了進去。螃蟹把肚臍一縮,法海和尚就被關在裏麵了。
法海和尚被關在螃蟹肚子裏,從此再也出不來啦。——原先,螃蟹是直著走路的,自從肚子裏鑽進那橫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隻好橫著爬行了。
梁山伯與祝英台
祝英台家兄妹九個,她上頭有八個哥哥,她是老九,人都叫她祝九妹。
一天,她把哥哥的衣裳、帽子、鞋子穿起來,到哥哥的書房裏去。祝英台一進門,就喊:“祝八哥。”
哥哥一望,咦,是個白麵書生:“噢,請坐,請坐。”
茶一倒,祝八哥就問嘍:“公子,你是哪兒人氏?家住哪裏?姓甚名誰?”
祝英台就笑嘍:“八哥,小弟姓祝名英台。”
“哎呀!原來是九妹化妝的。”
“哎。”祝英台說,“我穿的七哥的衣裳,哥哥你認不得我了。”
“我眼力還算好的,也看不出你是我妹子。”
“既看不出我是妹子,哥哥要答應我一件事。”
“什麼事?”
“讓我到杭州讀書。”
“你是個姑娘家!”
“我穿起哥哥的衣裳,不也是個男的嗎?”
“爹媽不同意呀!”
祝英台跟哥哥撒起嬌來了,拉住哥哥的手說:“哥哥幫我去說情。”
“好啊,好啊,我幫你去談談看。”
這麼,祝八哥到爹媽麵前,幫助九妹求情了,好說歹說把爹媽心說活了,同意了。祝英台穿起哥哥的衣裳,打起書包,準備去杭州讀書。
祝英台要去杭州讀書,六嫂和她打賭。六嫂嫂說:“九妹啊,你到杭州去讀書,三年以後,找一個頂好頂俊美的姑夫轉家門,我等著抱外甥。”
祝英台臉一紅,說:“好的,嫂嫂,我同你打一個賭,弄一塊三尺六寸布,一塊三尺六寸紅綾綢,一塊放在香籠裏,一塊埋在門口梧桐樹下。”
六嫂嫂說:“這幹什麼呢?”
“嫂嫂,我到杭州去讀書,如若有什麼錯事,紅綾綢和布爛得幹幹淨,要是沒做錯事呢?布和紅綾綢還是一樣新。”
“好的。”
祝英台一走,沒過三天,嫂嫂翻開來望望,布和紅綾綢還是和新的一樣,她就天天弄一缸水去衝衝,翻開來望望,布和紅綾綢還是和新的一樣,她還不死心,幹脆天天衝一缸鹽水去澆澆,翻開來望望,布和紅綾綢還是一樣新。原來,澆了鹽湯水,反而使布和紅綾綢不爛了。
祝英台上路了,半路上碰見梁山伯,兩人便結伴同行。一天,兩人到烏塘鎮住宿。晚上,祝英台和梁山伯住一個房間裏,梁山伯看祝英台衣裳脫得慢慢騰騰。梁山伯說:“你這衣裳,怎麼這麼難脫呢?”祝英台說:“山伯哥哥,你不知道,我這衣裳上有三十六個同心結,下有七十二個馬披環嘍!不慢嗎?”
梁山伯說:“啊呀,這樣不要脫到三更後,五更穿到天明嗎?”
祝英台笑著說:“這個你就不知道了。我家母親關護我,特為我做了這套好衣裳。”
梁山伯說:“好了,你慢慢脫吧!我先睡了。”
梁山伯一睡下,祝英台忙不迭脫衣服睡覺,沒露半點女子痕跡。
他們兩個到了杭州,老師叫梁山伯和祝英台睡在一張床上。
祝英台說:“山伯哥哥啊,我們兩個在一張床上睡是可以的,大家都不許亂動。”
“怎麼曉得呢?”
“床中間放一盆水,誰把這水弄潑出來,就罰誰抄字。”
“好吧。”
梁山伯和祝英台兩個睡在一張床上,規規矩矩,水盆裏的水,一滴不曾潑出來。過一天,祝英台故意自己翻了一下身,把水弄潑出來,就喊梁山伯。梁山伯忙說:“我沒動,我沒動。”
祝英台說:“你沒動,水是怎麼潑出來的?”
梁山伯老實呢,說:“那好,你說是我潑的水,那我就來抄字,抄多少字呢?”
“抄三千七百字。”
梁山伯飯也不吃,便一個人在抄字。祝英台看看不忍心,便說:“我也幫你抄一半吧!”兩個人坐到一條板凳上抄字了。
梁山伯和祝英台同窗三年,兩人都有了感情,要分手了,互相依依不舍。走到鳳凰山,祝英台故意說:“山伯哥哥,這鳳凰山上各式花都有,我看就是缺少鮮花好牡丹。”
梁山伯一點也聽不懂她的啞謎,便說:“是啊,這塊是缺少鮮花牡丹。”
祝英台沒有辦法,隻好直截了當地說:“山伯哥哥,我家有枝好牡丹,和你哥哥把夫妻配。”
梁山伯說:“你要替我做大媒?”
祝英台紅著臉說:“是啊,我家有個祝九妹。”
梁山伯說:“長得如何?”
祝英台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要看她的模樣,我們是一對雙胞胎。”
梁山伯還是不明白她的意思,說:“這倒好呢!”
祝英台沒有辦法,隻好說:“初三、初八,最晚到十三,你到我家來,和我家九妹把婚配。過了十六、十七、十八,你就不要來了。”
兩個約好,送了一程又一程,到四岔路口,兩人這才戀戀不舍地分手。
梁山伯回去把祝英台的話忘記了,等他想起來趕到祝家,已是二十二了。祝英台出來和梁山伯見麵,梁山伯一望,原來祝英台是個年輕美貌的姑娘,他這才想起那天相送時,祝英台要給他做媒,將九妹許配給他,原來是她自己。
“山伯哥哥,我叫你早點來,你怎麼今天才來呢?我家老子已經把我許配給馬員外家的兒子馬文才了!”
梁山伯說:“九妹啊,你我從前相約的話,我怎麼能忘記呢?”
祝英台說:“這樣吧,拿兩隻骰子來,擲成三回雙,點子都雙的嘛,我們仍可以配成雙,要是點子都單的呢,姻緣還不曾來。”
擲骰子啦!頭一把,擲出去一顆一、一顆二。祝英台一望,淌下眼淚說道:“一、二共成三,姻緣不曾來。”
梁山伯也抹起眼淚,又擲第二把,一顆三,一顆四。祝英台哭著說:“三、四共成七,姻緣不甚吉。”
梁山伯眼淚簌簌,又擲第三把,一顆四,一顆五。這時,祝英台一看,號啕大哭,說:“四、五共成九,姻緣不曾有,你回去吧。”
梁山伯不肯。
“好,就在牡丹亭上來成雙吧。”祝英台捧床花花被,想到牡丹亭上去成雙。正在這時,花神菩薩用拐杖把梁山伯打的跑掉了。梁山伯沒辦法,哭得簡直像淚人兒,一回到家就害起了相思病。
梁山伯害了相思病了,飯不吃,茶不喝,覺不睡,人一天天消瘦下去。他家娘問梁山伯:“你在杭州讀書,有什麼相好學生吧?”
梁山伯說:“有的,粉紅莊上一個祝九妹,隻有她才能治我這個病。”
他家娘跑去找祝英台。祝英台聽說山伯哥哥為她害了病,眼淚“叭噠,叭噠”直滴。但自己嫁給馬文才的事木已成舟,沒有辦法,隻好叫梁山伯忘了自己,就隨手寫了個藥方子:
三寸太陽光,
雨師公公趾腳皮;
忽閃娘娘腳丫垢,
螞蝗骨頭要半斤。
祝英台淌著眼淚說:“可以取到這樣幾種藥嗎,山伯哥哥的性命還能牢穩,要是取不到,要想性命到來生。”
他娘不識字,帶回去給梁山伯一望,是張無法取得的藥方,他曉得和祝英台的婚事已無法挽回。梁山伯跟娘說:“我死了,把我屍骸葬在白石山的十字路口。”
梁山伯話一說完,就把藥方揉成團團,往嘴裏一塞,噎死了。
祝英台被逼得要出嫁了。她跟娘說:“要嫁人可以的,不過要允承我一件事,這轎子要從白石山過,我要到山伯哥哥墳上燒陣紙火吊陣孝哩!不然,我就死在家裏。”
老子沒辦法,隻好依了她。轎子抬到白石山的十字路口,祝英台下轎了,她把白衣裳、白頭巾、白鞋子全都穿起來,到墳頭來磕頭。忽然,半空中起了一陣忽閃,風伯雨師雷公電母一齊來了。頓時,天昏地暗,狂風四起,“叭——”一聲,墳爆開來。祝英台見到裏麵躺著梁山伯,她一下跳進去……一班轎夫、押轎佬嘍,連忙來拖,一抓,那個布角一飄,扯下兩塊布襟角落下來。
那墳“轟”地一聲,又閉上了。眾人一慌,手一鬆呢,那兩個衣襟角就飛了。隨著風在半天空飄呀!飄呀!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對花蝴蝶。
再說,馬文才是個“十不全”的拐子。他本站在高樓上等轎子來,可轎子不曾來,反傳來祝英台去祭梁山伯的消息。他這個氣呀,一氣一急從高樓上“骨碌骨碌”滾了下來。一跌跌死了。他就變成一個啄木鳥。
你看,每逢花蝴蝶歇下來成雙成對時,啄木鳥就去啄,這啄木鳥就專惹著他們生事。
牛郎織女會七夕
相傳很早的時候,伏牛山下有個聰明忠厚老實的看牛娃,人們叫他牛郎。牛郎聽說伏牛山中臥著一頭老黃牛,病得快要死了。他覺得那頭老牛很可憐,就翻山越嶺跑到那裏,果然見到一頭皮包骨頭的老病牛,可憐巴巴地在一塊大石頭上臥著。牛郎說:“牛大伯,請你跟我走吧!”老黃牛睜開眼看看他,沒說話,又合上了眼。他看那老黃牛無精打采的樣子,心想它可能是餓了,就去割草給老黃牛吃。他割了一捆又一捆,老黃牛總是吃不飽。就這樣,他連喂了老黃牛三天,老黃牛終於開口對他說:“後生仔,多謝你救了我。我本是住在天宮裏的,盤古開天辟地的時候,地上沒有五穀,我偷了天倉的穀種撒下來,惹怒了玉帝,他一腳把我踢下天庭。我摔壞了腿不能動彈,在這裏可憐地躺了幾千年了。我的傷很重,要用百花上的露水塗洗一百天才會好。”牛郎聽了,決定留在山上為老牛治傷。他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山泉。每天早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治傷,夜裏和老黃牛躺在一起。這樣整整治了一百天,老黃牛的傷好了,就跟著牛郎回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黃牛形影不離,他們成了相依為命的好朋友。
牛郎長大了,哥嫂要與他分家。牛郎不要房子不要地,隻要了老黃牛和一輛破車,到村外搭了一個草棚安了家。老黃牛從嘴裏吐出一粒葫蘆籽給牛郎,牛郎把它種在門前。第二天發芽了,第三天長藤了,牛郎馬上搭了個葫蘆架,沒過幾天,滿架子就鋪上了葫蘆藤。老黃牛對牛郎說:“你夜裏藏在葫蘆架下,就能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們也能看見你。要是哪位仙女連著偷看你七個夜晚,就表示她願意做你的妻子,我就拉著車子帶你上天,把她接來與你成婚。”
這天夜裏,牛郎站在葫蘆架下向上望去,真的看見一群仙女在禦池洗澡。臨走時,有一個仙女向下偷看他一眼。第二天夜裏,牛郎看見那個仙女獨自來到禦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裏仙女向牛郎微微笑,第四天夜裏向牛郎點頭,第五天夜裏端出一籃子蠶,第六天夜裏又搬出一架織布機,到了第七天夜裏,仙女手拿布梭向牛郎招手。就這樣他們兩人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經過了七個夜晚的眉眼傳情,相互愛慕。不久,從天上飛來一隻喜鵲,停在老黃牛的頭上,吱吱喳喳地叫著。老黃牛明白這是仙女派來傳信的天鵲,就叫牛郎套上車,老黃牛四蹄騰空,一會兒就馱著他來到禦池。牛郎和織女一起抬起織布機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和牛郎一起上了車。老黃牛又騰起四蹄,不一會兒就把他們馱回了家。
牛郎和織女成親了,大家都來賀喜。織女把帶來的蠶分給姐妹們,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綢緞。第二年,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小孩。他們男耕女織,日子過得幸福又和睦。
不料這事終於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很生氣。有一天,牛郎正在犁地,忽聽晴空一陣響雷,隻見老牛流著淚對牛郎說:“我把織女接下天來與你成親,犯了天規,現在天鼓在響了,我已難活,我死後王母娘娘會來拆散你們夫妻倆。你記著,我死後你把我的皮剝下,肉吃了能脫凡成仙,皮做成靴子穿上就能騰雲登天。”老黃牛說完倒下死了。牛郎哭了一陣,就照著老黃牛說的話做了。
七月七那天,牛郎正在鋤地,兩個孩子哭著跑來對他說:“爸爸快回去,媽媽被一個老太婆拉走了。”牛郎扔下鋤頭,穿上靴子,一手拉一個孩子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照腳下一劃,一條波浪滔滔的大河出現在牛郎麵前。牛郎拉著孩子站在河邊哭,哭聲驚動了玉帝。玉帝見一雙孩子怪可憐的,就讓他們一家人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從此,每年到了七月七日的夜晚,人們就會看見滿天喜鵲向銀河撲去,它們互相咬著尾巴,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拉著一雙兒女在橋上和織女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