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帶著自己的行禮,走了兩個半小時的山路才回到家,回家時差不多9點鍾。
張雲家他們爸爸有七子妹,大伯是爺爺和前妻所生,爺爺的前妻多年前就死了,老二就是我爸爸是爺爺和現在的奶奶所生的老,家裏麵就隻有爺爺奶奶,大伯以及大姥兩人在。父母以及其他的叔叔審審們他們都在G省打工,G省是改革開放之後發展最快的沿海城市之一,父親他們幾兄弟還是比較團結,然後一個一個的進入了這樣自來水設備公司,大伯以前也在這家公司由於年齡原因回來了。
爺爺已經60多歲了,爺爺從我記事開始就是一直在吃藥,奶奶50多歲,稍微好一些,但後來也開始慢慢吃藥。爺爺奶奶在還在地裏幹農活,家裏麵一個人也沒有。回家後上二樓將電視打開看電視。那個時候我們家剛剛修了一棟房子,這個房子是我爸爸兩年前修好的,我們村基本上是我們家最先修,然後才開始一家一家修起來。
看了一會電視,弟弟回來了,弟弟比我小6歲,他今年7歲,正讀1年級。他回來給爺爺他們端開水的,我說“我端去給爺爺”。
我端著一杯開水,來到了爺爺他們忙農活的地裏。我把杯子遞給爺爺,爺爺先是端進杯子喝了口茶,然後在說:考得怎麼樣?。
“不清楚,等成績下來之後才曉得。
“那你估計你自己能做多少分?”
“應該在400分左右吧。”我們主要考語文、數學、外語,這三科各150分、物理化學150分、政治曆史120分;另外在有30分的體育。我們體育已經考了,我的成績是25.5分。
“隻要能考到400分也不管他,你先回去吧!我和你奶奶把這點做完了就回來了,你餓了的話,在鍋裏麵有冷飯。”
“好的,那我先回去了”
山村的人們很樸實,也很無耐,每一家人都喜歡和別人進行比。簡單的說,就是看不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的,特別是親屬關係較進的,更是如此。
大伯家和我們家的關係就不是很好,雖然逢年過節大家還在一起吃飯什麼的,卻不得不說很多時候說話要很小心,因為你一句話就可能鬧得大家很不開心。
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大姑爺他們家,因為他們家有很多果樹,並且他們家還有一個比我隻小一兩歲的弟弟,他叫海河。
我們這個村,在我們鎮新龍鎮上是比較出名的富裕村,叫做富貴村,我們村也隻是在前幾年剛剛通車,這是一條鄉村土路,坑坑窪窪的,平常沒有什麼車走。
在我們村裏,很多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去了,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婦婦和孩子。當然這對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說,其實這些都不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
雖然,父母不在沒有人管到起,也很不錯。但是在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我聽到爺爺說的一句話,把我氣得都不想說,當時我和爺爺一起到新龍中學去報道,在什麼都搞完了之後,他對班主任說:“孩子送過來是受教育的,如果他有什麼不聽話的,你盡管打就是,我們當家長的絕對不會怪老師管得不該。”
家鄉是山禿水渾,但這就是我的故鄉。家裏麵要燒好的材火,都隻能是上山頂才能弄到了,其他的地方基本都種的農作物,或者是光禿禿的。都大-躍-進鬧的,本來是山清水秀的地方,搞成了現在這樣。
現在的農村到是好的,吃能吃得飽,穿能穿得暖,這是長輩們常常教育我們的一句話:吃得飽,穿得暖就夠了,不要挑什麼好壞了。這句話,以後也成了這一生的堅持,過了數年,等我長大了連父親他都沒有想到,這句話對我影響有那麼的大,並且我想把這句話傳下去,傳給我的後輩們要向他們的先輩一樣要求低一點,人就會開心一點。
暑期,家裏麵人最擔心的是在孩子,偷偷摸摸的在堰塘、河溝裏麵遊泳,我是得到了家裏人的許可,然後帶著弟弟,叫上幾個小夥伴就是堰塘裏麵遊泳了。確實遊泳很危險,我是在遊泳還好點,有一個小夥伴,閉著眼睛遊,不知道換氣,差點被淹死,還好當時有紅林哥哥看到了這個情況,在救他的時候,有兩個人去救他,另外的一個不差點叫他給一起搞下去了。當然我是隻旱鴨子不會遊得,隻能在旁邊看著。連續三天我就學會了遊泳,遊得多好不敢說,自保在一定時間內是沒有問題的,我當初的想法就是萬一有一天落水了也能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