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高度關注新疆(2 / 3)

毛澤東請張治中促成新疆的和平解放

在解放戰爭取得節節勝利的大好形勢下,特別是解放軍已經在西北戰場的長驅直入,大敗了國民黨軍隊,使10萬解放軍集結於酒泉,進而逼近新疆大門。

為了爭取和平解決新疆問題,9月8日,在北平中南海,毛澤東約見了張治中將軍,準備勸說他接受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張。當時張治中是同中共談判的國民黨政府首席代表,所以毛澤東對他很尊重,總是以禮相待。

張治中是一位性格豪爽之人,一生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以誠待友不僅是他個人的高貴品質,而且也是他在與共產黨的長期合作中表現出來的政治道德。

張治中一生堅持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力主用政治方式解決國內問題,這是他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的基礎。因此,在他與中國共產黨交往過程中,無論政治形勢多麼險惡,他都能一如既往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和職權內,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做了許多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和平的好事,在客觀上為中國的民主革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的誠意自然也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讚許。

而新疆要和平解放,關鍵人物是陶峙嶽,他是張治中在保定軍校的同期同學,在胡宗南手下多年,根深蒂固。

在新疆駐軍中,除了馬步芳一個軍的騎兵部隊和盛世才屬下的兩個旅外,名義上都歸陶峙嶽領導。陶峙嶽本人一直受蔣介石嫡係所排擠,張治中出任西北軍政長官兼新疆省主席後,把陶峙嶽調入新疆,成為張治中最信賴的部下,為張治中穩定新疆複雜局麵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由張治中出麵與他溝通,是再合適不過了,事情的成功率自然會大大提高。

張治中來到後,毛澤東已經在那裏等候多時了,像見了老朋友一樣同張治中親切地握手問候,令張治中很感動。

0在一陣寒暄之後,他們坐下來,毛澤東對張治中笑著說道:“大家都知道,將軍曾經在國民黨中擔任過西北行營主任和新疆省主席,有著極高的威望,而且很多人都是你的老部下,所以關於新疆和平解決的事情,希望你能幫幫我們啊,我黨和全國人民會感謝你的!”

看到中共和毛澤東主席這麼信任自己,令張治中感激不盡,並在他的心裏流淌著一股暖流。其實,張治中很願意為全國的解放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誠懇地答應了毛澤東的請求。

帶著對國家和平的期盼以及對中共的感激,張治中態度堅定地說道:“請問主席需要我做什麼,如果是我能夠做到的,我很願意去幫助你們。”

毛澤東吸了口煙,熱切地看著張治中,說:“我黨想讓將軍能以個人的名義,給新疆軍政當局發一份電報,希望以你在西北和新疆多年的威望,勸說他們接受和平解放的主張,實行和平起義。”

毛澤東說完自己的建議後,張治中顯得有些興奮,他說:“主席,我早就有這樣的打算了,隻是我現在已經和陶峙嶽、包爾漢失去了聯係,我無法再收到他們的電報,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和他們取得聯係。”

毛澤東笑著說道:“將軍請放心!我軍已經在伊寧建立電台,你可以把電報先發到伊寧再轉到陶峙嶽、包爾漢的手中。我黨在伊寧負責的鄧力群同誌會幫助你送達的。”

“太好了,我會按照你的意思去做的,也請你放心!”張治中誠懇地說。

張治中回去後,首先給陶峙嶽、包爾漢發一份電報,在電報中勸說他們接受和平起義的主張,之後又做了其他對新疆解放有利的事情。張治中為了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自己的重要貢獻。

其實早在1948年秋,陶峙嶽在赴任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時,就曾專門繞道蘭州拜會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張治中。

當時在張治中的私宅裏,他跟陶峙嶽促膝長談,並出示自己曆次建議蔣介石力主國內和平的函件和談話記錄。

張治中給陶峙嶽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張治中說:新疆局勢穩定的關鍵,在於取得蘇聯的理解與合作,尤其要注重疏通蘇聯駐迪化總領事,這不僅在政治上十分有利於我們,而且還可以擴大新疆對蘇聯的貿易。

當時,解放軍的紅旗已經飄遍了神州大地,勝利的歌聲響徹全國,國民黨的統治開始土崩瓦解。

新疆位於我國的西北邊陲,遲早要麵臨或戰或和的抉擇。張治中和陶峙嶽審時度勢,都認為新疆人民需要和平安定,新疆不能出現戰火和槍聲,不然局麵就會變得很亂。

在這次交談中,張治中和陶峙嶽都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兩人像出生入死的戰友一樣,肝膽相照,這對以後新疆的和平起義起到了促進作用。

從那以後,陶峙嶽的腦子裏總是縈繞著和平的念頭。他在“看”中觀察著形勢的發展。

在4月21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向人民解放軍發出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的宣告。

1949年5月,張治中在北平給陶峙嶽發了一份電報。在電報中,張治中希望陶峙嶽和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等,一定要維護新疆的穩定局麵,根據形勢變化確定對策,爭取和平起義,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戰爭。

看到電報後,陶峙嶽很興奮,仿佛道出了自己的心裏話,而且他很讚同張治中的建議。陶峙嶽對包爾漢激動地說:“看來張治中的電報是受毛澤東、周恩來的囑托打來的,這是中共對我們的勸告和信任啊,更是中共方麵對我們的期待,我們一定要以新疆的大局和穩定為重!”

不過興奮之後,陶峙嶽又開始猶豫了,帶著某種遺憾說道:“但馬、胡控製的部隊,特別是那幾個掌有實權的軍官是新疆和平起義的主要障礙。這些人是很難同意和平起義的,終為和平之患。可現在又不能對他們怎麼樣,他們都是有軍權的人,還是看看國內的形勢,再做決定吧。”

到了6月下旬,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在西安及關中廣大地區取得一係列勝利後,華北野戰軍第十八、十九兩兵團一起繼續前進,繼而逼近新疆。

當時,新疆省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陶晉初向陶峙嶽呈上了一份《請起義投降中國共產黨意見書》。而陶晉初就是陶峙嶽的堂弟,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與周恩來身邊的喬冠華結識,並一直保持著秘密聯係。

在新疆如何解放的問題上,陶晉初堅決走和平之路,並同中共地下黨員屈武、劉孟純等人展開了合作,為和平解放新疆做出了重要貢獻。

6月26日,張治中以國民黨和談首席代表的身份,在北平發表《對時局的聲明》,他向大家宣布:將與國民黨政府脫離一切關係,投向人民民主陣營和國家的解放事業。

迫於當時的政治形勢,陶峙嶽等國民黨人士開始慎重對待新疆未來的命運。後來,印度新德裏《美國之音》廣播了湖南程潛、陳明仁通電起義的消息,一時人心浮動。

屈武、劉孟純秘密約見了陶峙嶽後,陶峙嶽在那一“看”中,對和平起義的態度漸漸明朗起來。他的轉變也大大觸動了包爾漢。包爾漢當時是新疆省政府主席,和陶峙嶽交情很深,而且對局勢的看法也很一致,兩人一起為新疆的和平解放事業努力著。

包爾漢於7月間曾邀屈武、劉孟純、陶晉初等人,也邀了蘇聯友好人士在南山住了幾天,進行了秘密的交談,就新疆未來的命運談了各自的看法。隨後陶、劉等又邀包主席、蘇聯友人去郊外湖邊住了幾天,繼續進行交談,雖然沒有談及具體問題,但也心知肚明了,對新疆戰與不戰有了一致的看法。

在這樣的前提下,陶峙嶽的信心堅定了,於是開始了他的秘密的行動,為將來的和平起義積極準備。

不過,在陶峙嶽的心裏還有另一個顧慮,就是新疆警備副總司令兼南疆警備司令趙錫光。陶峙嶽一直在琢磨這個人。新疆和平起義,如果遭到他的反對,可能一切計劃行動都要麵臨破產,所以爭取趙錫光的支持對和平起義很關鍵。

為了打探趙錫光的政治態度,並勸說他接受和平起義的主張,8月19日,陶峙嶽以檢查部隊後勤工作的名義,在焉耆和趙錫光進行秘密會晤。軍需供應局長郝家駿,當地駐軍旅長鍾祖蔭也和陶峙嶽一起去了焉耆,但談話的時候隻有陶、趙二人,郝、鍾都不在座。

陶峙嶽經過耐心地勸說趙錫光,兩人逐步達成了一致看法,並秘密討論了和平起義的具體事宜,還對可能出現的變故商定相應的對策。

他們最後一致決定:起義的一切行動,陶峙嶽負責北疆,趙錫光負責南疆,並達成了兩點協議:一、待解放軍部隊靠近時才接頭,陶、趙兩人站開,將部隊交出來;二、部隊由解放軍無條件改編。

為了新疆人民的安危和國民黨駐軍的命運,陶峙嶽等人的政治態度發生著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