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迷宮的寶藏在何處
16世紀和17世紀是宗教爭論的年代。
馬丁·路德是德國北部的一個牧師,性格聰穎而堅強。他進入雷爾福特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當修士,在那裏學習神學,並且潔身自律。1508年他成為維登堡大學的神學教授。
1513年利奧十世任教皇時,財政瀕臨破產。為了籌集現款,教廷開始銷售“贖罪券”。所謂贖罪券就是用一定數目的錢換得一張羊皮紙,允許罪人可以縮短他死後需要呆在煉獄裏滌罪的時間。按照中世紀後期的信條,教會既有權為凡是在死之前真正懺悔的人赦罪,當然也有權向教徒代為祈禱而縮短其靈魂呆在煉獄裏贖罪的時間。但這些贖罪券必須用錢來買。
1517年,有一個名叫約翰·特茨爾的多明我派教士被派到薩克森地區專門銷售贖罪券。這人原來是推銷員,采取強買強賣來兜贖罪券。路德看到後覺得十分氣憤,1517年10月31日,他走到維滕堡的宮廷教堂的門前,在門上貼出一張用拉丁文寫著95條論點的布告,攻擊教會銷售贖罪券。路德本無意於掀起一場反叛,他隻是反對銷售贖罪券製度,並希望他的教會同事們支持他的主張。
然而,令路德始料不及的是,不到兩個月,全歐洲都在熱切討論他的95條論點。教皇大為震驚,他命令路德到羅馬去做出解釋,路德擔心被害,不敢前往,於是受到開除教籍的懲罰。
1520年,20歲的德國皇帝查理五世在沃永姆斯會議上,判定路德是個在神和人麵前的不法分子,禁止所有德國人供他吃、喝和留宿,禁止人們閱讀他所寫的書。路德則無視教皇的權威,自己動手把全部聖經翻譯成德語,使所有德國人民都能親自閱讀和理解“上帝的聲音”。
1546年2月,路德去世。一些支持路德、抵製羅馬教廷的教徒成立了新教,宗教改革引起的騷亂席卷整個德國,出現舊主教和新教兩個對立的教派。更加複雜的是:羅馬教皇因反對宗教改革而支持德皇。法國為了反對德國的集權和統一,而支持新教諸侯反抗德皇;荷蘭和英國也支持新教徒;丹麥和瑞典則想趁機奪取波羅的海。因此,法國、荷蘭、英國、丹麥和瑞典支持“新教聯盟”,而德國皇室、羅馬教皇、西班牙和波蘭則支持“天主教聯盟”。這樣,不但德國成了當時國際矛盾的焦點和各派勢力爭鬥的戰場,而且很快連整個歐洲也變成了一個政治與宗教鬥爭的大戰場。
夏朗德位於法國西南部,雖然隻有1000多居民,但也是一座曆史名城。1569年的法國,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打得不可開交,“異端邪說”被視為洪水猛獸,新教徒開始迫害天主教徒。天主教也不斷把新教徒送上斷頭台。不論是哪一派的教徒,遇到對方都可能轉眼之間招來殺身之禍,且常常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對方斬盡殺絕於混亂之中。
法國科利海軍司令手下的一名中尉羅日·德·卡爾博尼埃男爵在占領夏朗德以後,不僅縱火燒毀夏朗德修道院,還屠殺了所有的修道士。
大屠殺之前,可能修道士們提前預見到這種被殺的可能性,早已十分謹慎地把聖物和財寶隱藏了起來。然而,由於沒有一個修道士能逃脫滅頂之災,沒有留下一個活口,這批聖物和財寶也隨之成了千古之謎。
幾百年來,夏朗德居民一直都會不時地奇跡般地發現閃閃發光的金銀財寶和各種罕見的聖物。而且每隔7年,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總有不少宣稱“修道院的珍寶將出現在聖體顯供台下”的布告張貼在夏朗德的大建築物正門和古老市場的柱石上。令當地人心存異動,又不知所措。這使人們更加堅信,此地一定埋有一筆寶藏。
但是它們究竟隱藏在何處呢?
像我們中國的地道戰一樣,不知400多年前的夏朗德人是出於什麼動機和目的,把這座小城的地下挖成了縱橫交錯的地下網道,其複雜程度不亞於現代的迷宮。這些地下網道大部分都跟地麵建築物接通,一部分地下網道與城堡相連,一部分地下網道與修道院、教堂接通,另一部分地下網道則與住宅、莊園相通,地下網道之間彼此連接。進入現代以來,人們越來越講究“私密性”,這些地下通道有的因幾百年失修造成坍塌,大多數已被居民們用水泥黏合的厚牆所隔斷,所以要清理發掘這些地下通道幾乎已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