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誰(2 / 2)

銀壺的外形猶如皮囊,高14.8厘米,壺上方一端開有絡筒形小口,極像北方遊牧民族使用皮囊壺,這可能與舞馬多來自塞外有關。壺的提梁和蓋是鎏金的,兩幅形象相同的“舞馬銜杯”紋也是鎏金的,分別裝飾在銀壺腹部的兩個側麵上。“舞馬銜杯”紋是以模壓和錘揲的方法製成的。凸出壺腹的表麵,極具立體感。欣賞這匹舞馬,但見它鬃飛尾揚,纓飄眼迷,正舞得興起時,突然做出了“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的動作,雖然我們不能見到舞馬“垂頭掉尾醉如泥”的怩態,也聽不到舞馬時的華音妙樂,但我們能想象到唐玄宗喜樂開懷的情態,也能感受到大唐宮廷慶典的奢華。

何家村出土的另一件值得一提的珍寶是銀香囊。這件香囊呈圓球體,直徑4.5厘米,其上由吊鏈連接,鏈長75厘米,整體重36克,正好適合女子佩帶在衣物上。由於需要打開,香囊的球體分為上下兩個半球,可以隨意開合;球體內有兩個同心環和一個半圓形小金盂;球體、同心環、金盂之間有活動的軸連接;金盂裏放香料,由於金盂的重量和軸的機動性,無論球體怎樣擺動,金盂始終保持水平,香料和燃過的灰燼也不會漏出球體之外。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古代女子懸掛香囊而不擔心香料濺出。

唐代金銀器的興起,一是源於貴族相信以金銀為飲食器可以延年益壽,二是源於貴族對由絲綢之路傳入的外來金銀器的收藏和喜愛。為各投其好,地方官員以“進奉”名義給皇帝進獻金銀珍玩,而皇帝為了籠絡權臣,有時也會大量賞賜他們金銀器皿。貴族們的需求刺激了唐代金銀器製造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富戶收藏金銀器的數量也隨之增加,一方麵,金銀器擺在室內,使用和欣賞;另一方麵,金銀器是財產,有時需要秘而不宣。因此,有的金銀器就被主人埋於地下,由於某些原因,有的就永久埋於地底,直到今天才被發現。

關於金銀器窖藏,文獻的記載僅是星星點點,而考古的發現也是為數不多,但僅以這些材料足以說明,掩埋金銀珠寶在唐代已成風氣。

根據專家考證:何家村窖藏為唐代汾王府財產,因為窖藏地點與汾王府同在一個居住區域內,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時,皇帝逃跑,叛軍占領長安,汾王府人員在逃離前把金銀玉石埋於地下,這就是何家村窖藏。但近些年來,學者們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齊東方先生認為何家村窖藏是官府財產,為租庸使劉震所藏,何家村窖藏地點在劉震宅的附近。租唐使是唐朝中央政府為收地方稅而專門設置的官職,劉震為租庸使時,權利宏達,文獻上說他“門館赫奕,冠蓋填塞”。公元783年唐朝又發生一次叛亂,史稱“任原兵變”,這次皇帝和官員又逃出長安,劉震沒逃出去,卻做了偽政府的官,出逃前,他曾讓外甥運出了金銀羅錦20馱。據此,研究者認為,何家村窖藏的財物,應是劉震想逃之前收藏起來的。叛亂平定後,劉震被朝廷處死,所以此窖藏無人知曉。另外,還有人認為何家村窖藏是由少府所屬的掌治署或左尚署所有,它們都是唐朝中央政府專門管理和製造金銀器的機構。

何家村窖藏的主人到底是誰,目前尚無定論,還需要專家們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