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彌漫流動,靜謐的曠野寂然無聲。戰爭的利劍在這裏劈開了一條真空地帶,似乎再往北走,就將是渺無人煙的荒漠了。
北邊傳來嚓嚓的腳步聲。在這似乎專門捉弄哨兵的霧靄中,踩著戰爭的旋律到來的腳步聲格外陰森刺耳。漸漸的,似照片顯影一般,霧氣中沉澱出了兩個匆匆的行人。前麵的那位,一身夥計打扮,明顯是個跟班;後麵的這位,禮帽、布鞋、貂皮長袍,二三十歲,英俊灑脫,看起來是個精明能幹的商人。
“站住!”哨兵一聲斷喝,推子彈上膛,整個動作麻利準確。
“別誤會!別誤會!”小夥計跑上去,點頭哈腰央求道,“放我們過去吧!”
“幹什麼的?”哨兵推開小夥計敬的煙,鼓著牛眼。看來第三綏區的官兵還有些規矩。小夥計急得麵紅耳赤,那年輕商人的臉上卻漾著不易察覺的微笑。他走上前去,摘帽致意,然後對哨兵說:“我要見你們的何副司令官。”
“你是什麼人?”哨兵一怔。
小夥計也有點拿腔了:“叫你們連長來見我們。”一會兒,連長來了。他一見小夥計,拍著巴掌直跳:“哇,老孫呀!”
老孫一指那年輕的商人,小聲向他說:“這位是楊部長。快,馬上要見何將軍。”
楊斯德到時,中將副司令官何基灃正在收聽河北解放區電台播放的節目。當副官報告楊斯德求見時,連忙出門迎接。他拉著楊斯德的手,眼含熱淚,說:“可把你盼來了,我和張克俠同誌都在盼你來嗬。你來了就好,我們就知道怎麼配合黨的進一步工作了。”
楊斯德握著何基灃的手說:“何基灃同誌,你和張克俠多年辛苦了。陳毅要我向你們兩位問好。關於起義之事,我們再做商議,不過越快越好。”
何基灃眼含熱淚激動地把楊斯德拉到屋裏,親手沏上一杯熱茶說:“斯德同誌,你不知道,起義,回到黨的身邊是我和克俠做夢都盼的事。過去,有好幾次機會,我們想率部起義,但都讓毛澤東擋住了。毛澤東說:‘你們不要性急,要做國民黨的大官,起碼混個少將幹幹,’現在我和克俠都是國民黨的中將了。現在起義正好,正好達到毛澤東所期望的釜底抽薪的效果。”
何基灃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
盧溝橋事變中,他率西北軍舊部反擊日軍的侵略,打響了中國人民全麵抗戰的第一仗。何基灃和他的戰士們拚死廝殺,但因孤軍無援,致使大名失守。何基灃痛心疾首,當即寫下“馬革裹屍去,不演風波亭”的詩句,然後含淚仰天大喊一聲“我的祖國”後,拔槍自殺。結果彈穿右胸,血流如注,一時震驚朝野,也震醒了一大批愛國之士。傷愈後,何基灃開始尋覓救國出路。在武漢,他找到了周恩來。與周作徹夜長談後,他於1939年1月秘密前往延安,見到了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葉劍英等,並由中共中央批準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直接受黨中央領導,一直在敵營壘裏工作,為黨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1946年,他的父親在北平故去,奔喪的追悼會上,他遇上八路軍總部聯絡幹部徐冰,強烈地提出了回“家”工作的要求。徐冰一邊勸慰他不要急,一邊將其情況報告上級。不久,身為國共和談代表的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在北平後寺胡同秘密接見了他,推心置腹地告訴他說:“你現在回解放區還不是時候,還是回原部隊好,不要輕易暴露身份,但到關鍵時刻,要毅然決然地領導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