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前策反孫良誠(1 / 2)

陣前策反孫良誠

國民黨的一○七軍孫良誠部,原隸屬於馮玉祥西北軍第二集團軍,是一支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馮蔣大戰時,孫良誠受蔣介石誘惑,倒戈馮玉祥,投向了蔣介石的懷抱。抗日戰爭爆發後,孫良誠拋棄蔣介石投靠汪精衛偽政權。抗戰勝利後,孫良誠被蔣介石收編為二十五師。1948年11月改編為一○七軍,下轄二六○、二六一兩個師,軍部駐睢寧縣城。

孫良誠被收編後,作戰十分賣力,曾一度得到過蔣介石的賞識,被提升為第一綏靖區副司令。他是抗戰勝利後,被收編的偽軍高級軍官中,唯一升到副司令兼軍長的人。但他因不是黃埔出身,又在馮玉祥手下幹過多年,還是經常受到蔣介石的猜疑和國民黨嫡係們的排擠。淮海戰役前夕,馮玉祥的夫人李德全曾向舊西北軍將領發表廣播講話,號召他們棄暗投明。蔣介石知道後,立即召集原西北軍高級將領馮治安、劉汝明、孫良誠等到南京,要他們表示“忠黨報國”的決心。馮等隨即聯名發出擁蔣電。盡管如此,蔣介石對他們仍放心不下,密令軍務局俞濟時、特工局鄧文儀等對他們嚴加監視。孫良誠曾無可奈何地歎息說:“老頭子指揮我孫某多年,無役不從,如此賣命,現在還把我當雜牌對待,怎不令人灰心。”

11月14日,孫良誠被召前往徐州參加顧祝同召開的作戰會議,他的一○七軍被顧劃歸黃伯韜指揮。會後,孫良誠去黃伯韜處請示任務,黃不在。孫良誠被告知黃伯韜又被召去開會了。孫良誠見自己和馮治安、劉汝明都未被召去開會,便覺得顧祝同仍視其為雜牌,不讓其了解整個作戰計劃,心中甚為不快,早早地就離開黎州回到了睢寧。

淮海戰役前夕,共產黨分析了孫良誠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派周鎬、李群等敵軍工作人員到一○七軍做工作,動員孫良誠棄暗投明舉行起義。孫良誠見解放軍大軍南下,決戰在即,自己孤軍被丟棄在雙溝、睢寧一帶,恐難逃被殲命運,曾表示願意在睢寧舉行戰場起義。

11月10日中午,黃伯韜電令孫良誠主力進攻宿遷東進去解被圍窯灣鎮的第六十三軍陳章之圍。孫良誠見黃伯韜自己已往西撤,卻要他東進百多裏去打宿遷,覺得這是黃伯韜故意要犧牲他的部隊,甚是生氣。於是他把黃伯韜的命令丟在一邊,當天便令駐雙溝鎮的二六一師速開睢寧,準備率一○七軍起義。可當天夜裏他打電話給劉峙告黃伯韜的狀時,劉峙要他開往徐州,他又改變了起義的決心。11日令頭天剛開來的睢寧的二六一師返回雙溝,並從徐州“剿總”要來10輛大卡車,當晚裝滿彈藥,12日上午9時率軍部及二六○師從睢寧撤退,向徐州開去。

11月12日8時,二縱令四師在右六師在左,五師為二梯隊,以合擊雙溝為目標並肩前進。16時,四師先頭十二團與孫良誠一○七軍二六一師遭遇,殲敵2個連,二六一師主力遂向西逃竄,二縱司令員滕海清令四師跟蹤追擊。與此同時,六師先頭十七團也與一○七主力遭遇,當即發生激戰,並俘敵四十餘人。一○七軍主力遂向東回竄邢圩地區。滕海清令六師按計劃繼續前進。下午5時,六師進抵雙溝鎮,與二六一師遭遇發生激戰,殲敵兩個連,敵軍在師長孫玉田帶領下,匆匆向徐州方向逃遁。

孫良誠率領一○七軍軍部及二六○師於12日淩晨2時從睢寧撤出後,倉皇向西逃跑,走不多遠即發現公路兩側均有解放軍向西與其平行急進,並不時與其部隊發生零星槍戰,他擔心部隊在行進中會被解放軍切斷而各個擊破,於是一麵令直屬軍部和二六○師東返邢圩地區,搶占有利地形,構築工事,固守待援,一麵讓二六一師回師邢圩,接應軍部及二六○師一起西撤徐州。

12日下午,二縱五師尾四、六師抵進邢圩地區附近,五師副師長周純麟追至邢圩村外時,見大股敵人正在村中搶挖工事。此時村中敵人發現了周純麟的騎兵班,當即射來一排炮彈,周純麟被彈片擊傷。騎兵班很快偵察得知,一○七軍出人意料地被困於大王集外,軍部和二六○師均蝟集於邢圩、高集一線防守。五師於是一麵向縱隊報告敵情,一麵迅速展開兵力、火器。防守,和淮北獨立團一起,準備強攻。

二縱滕海清司令員接到五師報告後,令五師積極準備進攻,並令炮兵團進至邢圩附近占領陣地,隨時準備協助五師強攻,同時還想爭取孫誠投誠,減輕傷亡。五師遂命十五團包圍邢圩後,限命一○七軍於13日上午10時半以前全部放下武器,免遭無謂犧牲。

13日中午,一○七軍仍無降意,五師遂命十五團二營向大王集被圍之一○七軍教導團展開攻擊。16時30分,全殲敵教導團。五師進一步縮小包圍圈,勒令一○七軍立即投誠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