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九回 新仇舊恨清帝入空門 燕唱鶯啼吳藩登大位(3 / 3)

那道上諭下來,吳三桂接著,忙召諸將商議。夏國相攘臂大叫道:“王爺如今日再不自決,隻好束手待斃了!”吳三桂見清廷相煎過急,使自己不得不然。正在遲疑的當兒,恰好總兵郭壯圖從外進來。聽說清廷欽使來催促移師,不禁大怒道:“咱們若移師關東,是就死地去了,這如何使得。咱們橫豎有將來的一天,不如今天幹了吧!”說罷,拔出佩劍來,把欽使飛起一劍,揮作兩段。吳三桂大驚道:“斬了欽使,這禍可不小了。”夏國相說道:“事到了這樣,騎在虎背上就幹他一遭。”郭壯圖大叫,“反了吧!反了吧!”一聲吆喝,胡國柱、高大節、馬雄、馬寶等一齊叫道:“反了!”於是各人紛紛上馬,調兵的調兵,布置的布置,霎時風聲傳揚開去。吳三桂反叛的聲浪,宣傳得無人不知。豫撫哈銘這時已接到密旨,一麵布防,一方麵命總兵何文雄,統兵進剿。三桂的部下,以胡國柱為先鋒,領兵抵禦。一場鏖戰,清兵大敗。胡國柱星夜追逐,連破清軍四十四寨、二十三城,軍聲大震。總督蔡毓榮,親統六師來戰,被夏國相伏兵中道,驟起邀擊。清兵又複大敗,蔡毓榮夜遁貴州,夏國相追蹤進兵,貴撫孫叔雍開城迎降。三桂大兵進了貴州,蔡毓榮駐屯不住,隻得退守桂林。

吳兵一路進軍,勢如破竹。不到一年,雲貴及兩廣,凡永曆帝舊有的地方,以前經清兵攻陷的,此時都歸了三桂。時孫可望已降清被殺,靖南王耿清忠在福建響應三桂,平南王尚之信也起事粵中。三桂兵克四川,一時聲勢日振。這時部下諸將,見地段漸廣,看著大事已很有希望,便大家商議好了,上疏勸進。三桂再三地謙讓,末了推辭不得,擇日築壇即皇帝位,國號曰周。改是年為利用元年,以夏國相為宰輔,胡國柱為大將軍,郭壯圖為左將軍,馬雄為右將軍,高大節為總兵官。其餘大小將士都按級封賞。

這樣一來,清廷大震。急將總督蔡毓榮革職,以前豫撫圖海為征西大將軍,趙良棟為副,任傅宏烈為參軍,張勇為先鋒。大兵浩浩蕩蕩,殺奔雲南而來。其時張勇欲先取兩粵,傅宏烈獨謂不可,趙良棟也附從宏烈,張勇很是反對,弄得個老於戎行的圖海,被他們爭得沒了主意。傅宏烈說道:“雲南是吳三桂巢,擒賊擒王,破敵必先搗其巢。雲南若一有失,周軍全功盡棄,各省必率眾來救。那時俺們領兵,從間道進攻,取兩粵和川中無異反掌。羽翼既除,還怕三桂飛到天上去嗎?”圖海見說,毅然說道:“傅參軍的議論有理。”當即下令,進撲雲南。

這時,夏國相方駐兵瓊崖,聽得雲南被困,匆匆地引兵回救,清兵抵擋不住內外夾攻,暫退五六十裏下寨。圖海急和傅宏烈、趙良棟互相計議道:“吳三桂軍馬銳氣正盛,俺們和他力敵,終非他的對手。為今之計,隻有先去他的外援,使他軍心渙散,然後雲南不難一鼓攻破。”傅宏烈笑道:“三桂外援不過耿、尚兩王罷了。倘能除得此二人,三桂勢孤,自破之不難了。”圖海撫掌道:“俺正為這個緣故,籌思了好幾天,卻沒有良策。”傅宏烈奮然起立道:“耿、尚兩人,雖已響應三桂,其誌並不甚堅,隻須有人說以利害,保管他棄了三桂來降。某不才,願憑三寸不爛舌說耿、尚兩人投誠何如?”圖海道:“參軍忠忱可嘉,隻是太嫌冒險。萬一不成,那不是枉送了性命?”傅宏烈笑道:“人誰不死,某就死在耿、尚手裏,也為國而死,又有什麼悔恨。”說畢便退入後帳。

第二天上,傅宏烈隻帶了兩名親隨,辭了圖海,先往福建去說靖南王耿精忠。那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孫子,父名繼茂。清兵進關,恥仲明血戰保定,身中六槍,得反敗為勝。順治帝定鼎,封耿仲明為靖南王。仲明病死,繼茂襲爵。不多幾時,繼茂也死了。耿精忠統了他祖父的部眾,仍襲靖南王的封號。吳三桂雲南起事,約精忠援助,精忠便在福建變叛起來。不知傅宏烈怎樣說降耿精忠,再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