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霸者,何謂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韋氏、齊桓公、晉文公也。昔三王之道衰,而五霸存其政,率諸侯朝天子,正天下之化,興複中國,攘除夷狄,故謂之霸也。昔昆吾氏,霸於夏者也;大彭氏、豕韋氏,霸於殷者也;齊桓、晉文,霸於周者也。或曰:五霸,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職,會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義,故聖人與之。非明王之張法。霸猶迫也,把也,迫脅諸侯,把持王政。《論語》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春秋》曰:“公朝於王所。”於是時晉文之霸。《尚書》曰:“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知秦穆之霸也。楚勝鄭而不告,從而攻之,又令還師,而佚晉寇。圍宋,宋因而與之平,引師而去。知楚莊之霸也。蔡侯無罪而拘於楚,吳有憂中國心,興師伐楚,諸侯莫敢不至。知吳之霸也。或曰:五霸,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也。宋襄伐齊,亂齊桓公,不擒二毛,不鼓不成烈。《春秋傳》曰:“雖文王之戰不是過。”知其霸也。

伯、子、男臣子於其國中,褒其君為公。王者臣子獨不得襄其君謂之為帝何?以為諸侯有會聚之事,相朝聘之道。或稱公而尊,或稱伯、子、男而卑。為交接之時,不私其臣子之義,心俱欲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稱其君為公也。帝、王異時,無會同之義,故無為同也。何以諸侯德公齊侯桓公。《尚書》曰:“公曰:‘嗟。’”秦伯也。《詩》雲:“覃公惟私。”覃子也。《春秋》曰:“葬皆繆公”,許男也。《禮·大射經》曰:“則釋獲。”大射者,諸侯之禮也,伯、子、男皆在也。 諡

諡者何也?諡之為言引也,引烈行之跡也。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故《禮·郊特牲》曰:“古者生無爵,死無諡。”此言生有爵,死當有諡也。死乃諡之何?言人行終始不能若一,故據其終始,後可知也。士冠經曰:“死而諡之。今也所以臨葬而諡之何?因眾會,欲顯揚之也。故《春秋》曰:“公之喪自乾侯。”昭公死於晉乾侯之地,數月歸,至急,當未有諡也。《春秋》曰:“丁巳葬,戊午日下側,乃克葬。”明祖載而有諡也。

黃帝,先黃後帝何?古者質死生之稱。各持行合而言之。美者在上,黃帝始製法度。得道之中,萬世不易。名黃自然也,後世雖聖,莫能與同也。後世得與天同,亦得稱帝,不能立製作之時,故不得複黃也。諡,或一言,或兩言何?文者,以一言為諡;質者,以兩言為諡。故尚書曰:高宗殷宗也。湯死後稱成湯,以兩言為諡也。號無質文、諡有質文何?號者,始也,為本,故不可變也。周已後用意,尤文以為本。生時號令善,故有善諡,故舍文武王也。合言之,則上其諡,明別善惡,所以勸人為善、戒人為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