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宋家子女(1 / 2)

昭康三十四年,宋家現任家主宋令肅過七十大壽,宋家賓客盈門,一改過去的冷清沉靜。

說是冷清,其實也不是因為別的,而是過去幾年間,上一代的宋致遠,還有宋致誠等長輩都先後去世,算是剛脫了一個孝沒兩年就又守一個,宋家自然也沒有大肆宴客。

今年,宋令肅也走上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歲了,作為家主,便辦了一個三天的流水席,使得宋家熱鬧不已。

而借著辦大壽這個契機,宋令肅這一代現存的兄弟姐妹都難得聚在了一塊,推杯換盞,歎歲月如飛。

“這光陰似流水飛逝,當年我們亦如這些孩子們一般跳脫鬧騰,抓個大雞爪吃著也咬得噶蹦響,但現在,我們卻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連這桌上的吃食,也都特特做得綿軟好克化一些嘍。”宋如茜眯著眼睛戲謔地說。

長輩上,四叔年紀比她還小,也猶在世,隻是近期四嬸身子不爽利,他放心不下,便在府中陪伴著沒來,所以這一桌,她年紀最大,已是望八的人了,幸得這些年保養得當,日子亦是過得舒心,是以身體康健,倒還算耳清目明。

而她的妹妹宋如琪,倒是比她先走了一步,離世前也記不得幾人了,可也已過七十高齡,算是高壽了,其餘的堂妹宋如臻,侯府太夫人,生了四子一女,尊貴非凡,宋如薇也是兩子一女,日子舒心,也都是滿了一甲子的人。

宋家人普遍高壽,尤其是男子,除了當年英年早逝的三叔,其餘的人,不說祖父足有九十二高壽,連父親也是八十八,還有二叔也有八十九的高壽,而她們這一代,基本都奔七望八了。

世人都說宋家有長壽之秘,但他們深知,這長壽之秘,是出於家庭和順,所謂家和萬事興,兄弟姐妹有力一處使,又因為家風的原因,後宅算是簡單,兄弟妯娌孩子之間太多的爭鬥,自然不必操心太多幺蛾子的事。

當然了,人無完人,一個家族人多了,小私心自然是有的,但不出大格,不影響大局,一些小打小鬧,自然隻眼開隻眼閉。包括紈絝子弟亦是,你紈絝歸紈絝,仗著家世欺善霸惡,毫無底線,那自然是不成的,做人沒有底線,那就和宋家家風相悖,是要出家法的,嚴重的,出族。

這人呐,一旦被出族,就算沒了根,如浮萍,除非你真的另有際遇靠自己再起來,但那必然要走許多的彎路,要熬許多的苦。

所以眼下,宋家的後代子孫,聰明的有,自詡聰明的也有,耍小聰明的亦有,但人品上,比起許多世家子,卻是好大多了。

家門昌盛,子孫成才,這哪能不舒心,這人舒心,萬事不愁,哪能不長壽。

更莫說,家中有個當世神醫,一個保養的養身方子,千金難尋,再還有功德氣運加持,自然命數好,畢竟宋家這幾十年來,哪怕世道艱難時,也沒斷過行善積德的行為,這是祖訓。

氣運好,家宅人丁自然興旺又長壽。

宋令釗豪爽大笑:“我看大姐您牙口依舊整齊不缺,要不讓廚房的上個豬肘子來,讓您試試牙口?”

宋如茜啐他一口:“都老小子了,還沒大沒小。”

宋令釗咧嘴笑,他從戎多年,這些年也是大傷小傷不斷,在父母親相繼去世後,他要丁憂,幹脆就向昭康帝辭官回京守孝並養老。

這些年,他早在西北打下了自己的根基,他和自己的老妻回京養老,也隻帶了一個孫子孫媳在跟前伺候起居,其餘人均在西北駐守。

他腦子沒幾個兄弟強,可也知道根基打來不易,要是悉數回來,說撬就被人撬起了,而花無百日紅,焉知宋家是不是一直長虹,若沒有,西北總算留有根。

這一點,是宋致遠在世時就已經囑咐過的,無論如何,得在那邊留下一根,算是多給宋家留個後路。

宋令釗自然明白,所以既是裝傻扮懵又是故作示弱的,他帶著老妻回來,大本營卻紮守。

父母均不在了,兄弟幾個就算分家了,他這一支,能在西北發展到什麼程度,將來兒子又能不能憑借軍功撈個什麼侯爵世代傳承,就看底下的孩子了,他混到三品,已是盡了全力。

宋令肅捏著酒杯,笑著說道:“人生短短幾十載,我們兄弟姐妹這個年歲還能坐一桌說話磕叨,這是福運,也離不開大家的彼此扶持,我敬你們。”

他舉了酒杯,抬了抬手,一飲而盡。

大家紛紛拿了酒杯喝下。

宋令傑也道:“確是福運,也是祖上的福萌,當年若無祖母,沒有大伯父,宋家也難以走到今日。”

眾人默了一下,臉上都帶了幾許緬懷。

確實啊,祖上鋪路栽樹,傾盡心力,才有他們乃至子孫後代才能在大樹下乘涼,暢談風生。

“還有二叔四叔等人,也都離不開的,全靠了他們彼此扶持和信任,隻盼著以後底下的孩子們也有樣學樣才好。”宋令肅淡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