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的感覺器官,在妊娠早期就已形成。妊娠中期,胎兒的腦結構日趨完善,胎兒的各種感覺器官開始逐漸發揮作用。胎兒對聲音開始敏感。這聲音既包括母親體內的聲音,如大血管的搏動、子宮動脈和臍帶血管的搏動、胃的咕嚕咕嚕聲以及腸蠕動等,也包括母親體外的聲音,如外界的各種響動。即使是父母比較微弱的談話聲,胎兒也會全神貫注地傾聽。有人發現,孕婦的一次大聲噴嚏,也會使胎兒為之一驚。然而,支配胎兒所處環境的聲音,畢竟是母親那富有節奏的心髒搏動聲。如其節奏正常,胎兒就知道一切正常,就會因所處環境安全而無憂無慮。
現代醫學能借助於B型超聲波等多種診斷儀,觀察到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活動情況。胎教研究證明,胎兒能夠接受外界刺激,並作出反應。自妊娠6個月起,胎兒就開始成為“子宮內的小竊聽者”了。小小胎兒的好奇心並不亞於追逐黛安娜的“帕帕拉齊”們,一有機會,他總是在“凝神傾聽”來自子宮外麵的聲音。年輕的準父母們,你們可要當心,別說出什麼對小寶寶不利的話來,因為有個能聽見能記憶的小天使時刻與你們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