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一章 為什麼要讓胎兒遠離噪聲?(1 / 1)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空軍F104噴氣機試飛6個月後,附近農場1萬隻鴨子死了6 000隻,4 000隻幸存者,不是變成羽毛脫落的“裸體”鴨就是成為不下蛋的“絕種”鴨。無獨有偶,1997年某日,遼寧省某地一架B3875農用飛機為稻田灑藥滅蟲,正巧稻田旁有一家當地農民經營的養雞場,飛機經過雞舍上空時(當時飛行高度距地麵約5~7米),巨大的轟鳴聲當場嚇死了200多隻雞,飛機作業結束後,幸存的雞不長重量,並且每天死亡100多隻,共死雞1 000多隻。強噪聲對動物致命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對人的危害,科學家們也找到了有力的證據。

當音響超過60分貝時,對人的大腦開始產生不良影響;75~90分貝的噪聲會損害人體內耳的聽覺細胞;90分貝的噪聲會使視覺細胞敏感性下降,識別弱光反應時間延長;超過90分貝時,對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構成威脅。

據調查,暴露在噪聲為95~102分貝的孕期女工,不僅妊娠嘔吐、高血壓和浮腫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而且自發性流產、早產的比例也明顯高於對照組。高噪聲區出生的嬰兒比低噪聲區出生的嬰兒體重少70克左右,聽力也往往減退甚至引起胎兒死亡。胎兒期,生命的各個係統正處於稚嫩的幼芽狀態,盡管有母親較厚的腹腔脂肪層、皮膚與子宮肌肉層等天然的保護,可阻擋大部分的高分貝聲音,並使其顯著衰減,但較長時間在音高很強的環境中,仍難免一些高音傳入子宮直接危及胎兒。

一般來說,不同的聲音經耳蝸神經傳入大腦聽覺中樞後,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生理反應。和諧、悅耳的聲音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而音高和音頻變化混亂,聽起來不和諧的刺耳、嘈雜的聲音則讓人情緒不安、精力渙散,並可引起不同的生理反應。長期噪聲刺激,會對孕婦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產生不良影響,妨礙胎兒的生長發育。不僅如此,噪聲還能加速人體對某些氨基酸如穀氨酸、賴氨酸、組氨酸和部分B族維生素的代謝消耗,高強度的噪聲刺激,甚至能引起胎兒死亡。

可見,噪聲對胎兒的不良影響絕不是危言聳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