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三人並舉,不能確指為誰。墨子孟子皆好譏評,而未嚐一及老聃。……以此推之,其書或頗晚出。要之,最早不能在孔子以前,最晚不能在莊子以後也。”而顧實的中國文學史大綱上卻說:“史記傳中用‘或’‘蓋’等疑辭,若僅見補綴之狀者。然考史記一百三十卷,其中傳人者,無慮數百,而記其生地,始其國而及其縣鄉裏者,僅三處;其一漢高祖;次則孔子又次老子。示其非不測之人,與其結末細述子孫之事相對,愈可斷定其無錯誤。”所以他莊子天下篇講疏附表中,擬老子去世,為自周襄王三十三年,至周安王二十六年;約當西曆紀元前六百十九年,至三百七十六年。日本人高桑駒吉原著的中國文化史中,也說:“老子差不多和孔子同時代的人。”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說:“老子比孔子至多不過大二十歲。老子當生於周靈王初年,當西曆前五七〇年左右,老子死時不知在於何時。莊子養生主篇明記老聃之死,莊子這一段文字,決非後人所能假造的;可見古人並無老子‘入關仙去’,‘莫知所終’的神話。”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有人說老子不是真名姓,因為他年老,所以稱老子。神仙傳裏說:“生而皓首,故稱老子。”高士傳裏說:“以其年老,故號其書為老子。”這樣說來老子的年老可知了。但據史記索隱說:“是古時好事的人根據外傳。因為要使老子活到孔子的時候,所以說他一百六十歲;又因為要把老子說成就是周太史儋,所以說他年紀活到二百歲。——因為周太史儋是見過秦獻公的。胡適卻說:史記中這個話,是後人加入的;老子即享高壽,至多不過活了九十多歲罷了。秦與周合而離——這一段話,在史記周本紀秦本紀中都有。那時周室衰微,秦國強盛。周太史儋對秦獻公說這一番話,是諂媚秦王的意思。秦王的始祖,原沒有國土的,隻在周朝做臣子,君臣在一處,所以說“秦與周合”。直到秦國的祖宗伯翳,因平犬戎有功,周孝王便封他為侯為伯,秦便與周朝脫離,另立諸侯國,所以說“合而離”。以後秦國勢力日強,周朝勢力日弱,到秦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臣獻三十六座城池與秦國,周地與秦地合並,這時離秦伯翳時候,有五百十六年,所以說“別五百載複合”。自從周朝送地與秦國十七年以後便生秦始皇,所以說“霸王者出”。周本紀說:“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秦本紀裏說:“合七十七歲而霸王出”。老子列傳裏說:“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大概十七年是不錯的。史記索隱裏說:“自周以邑入秦至始皇初立,政由太後嫪毐,至九年,誅毒,正十七年。”隱君子——隱君子,是說有道德學問的人,看破名利,不願把自己的名望顯露出來。絀儒學——絀是說看輕的意思。儒學,是孔子的學問。老子是主張無為而治,一任自然,力排“幹涉主義”,反對孔子的名教,主張不要名;他看作孔子的禮教,是作偽的,是人類爭奪的起源。他的思想,是建設在絕對的自由主義上麵,和孔子人為的倫常禮教,恰恰是一個反麵。所以老子一班的學者,看不起孔子的。但是稱孔子的學問為儒學,這是後世定下的,在當初,孔子一班學問家,也從不會自己稱儒的。照古書的解釋:“通天地人謂之儒”。原來儒字是有才學的人的通稱。那沒所謂諸子百家的學問,都可以稱做儒學。孔子說:“勿為小人儒”。這儒字明明是說做學問的人,如何可以拿來做孔子學派的專門名詞?儒學亦絀老子——孔子的學說,全用主觀的情感,以人造的倫理,在時代環境以內,求相對的自由和平等,以人造的禮教束縛人心,求暫時的調和,不求天地真理,不主張絕對的思想解放,所以恰恰站在老子學說的反對麵。便也看輕老子的學說了。無為自化清靜自正——這八個字,是老子學說的根本。無為是說人不要造出種種製度來。自化,是說聽天地自然的氣化。化清靜,是無為的表現。自正,是說得天地自然的正理。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