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卷第十一(1 / 3)

說苑卷第十一 善 說

孫卿曰:“夫談說之術,齊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以持之,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歡欣憤滿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常無不行矣。夫是之謂能貴其所貴。《傳》曰:‘唯君子為能貴其所貴也’。”《詩》雲:“無易由言,無曰苟矣。”鬼穀子曰:“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入於人之心,如此而說不行者,天下未曾聞也。”此之謂善說。

子貢曰:“出言陳辭,身之得失,國之安危也。”《詩》雲:“辭之繹矣,民之莫矣。”夫辭者,人之所以通也。主父偃曰:“人而無辭,安所用之。”昔子產修其辭而趙武致其敬;王孫滿明其言而楚莊以慙;蘇秦行其說而六國以安;蒯通陳其說而身得以全。夫辭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國、全性者也。故辭不可不修,而說不可不善。

趙使人謂魏王曰:“為我殺範痤,吾請獻七十裏之地。”魏王曰:“諾!”使吏捕之,圍而未殺。痤自上屋騎危,謂使者曰:“與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趙不與王地,則王奈何?故不若與定割地,然後殺痤。”魏王曰:“善!”

痤因上書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趙以地殺痤而魏王聽之,有如強秦亦將襲趙之欲,則君且奈何?”信陵君言於王而出之。

吳人入荊,召陳懷公。懷公召國人曰:“欲與荊者左,欲與吳者右。”逢滑當公而進曰:“吳未有福,荊未有禍。”公曰:“國勝君出,非禍而奚?”對曰:“小國有是猶複,而況大國乎?楚雖無德,亦不斬艾其民。吳日弊兵,暴骨如莽,未見德焉。天其或者正訓荊也。禍之適吳,何日之有!”陳侯從之。

桓公立仲父,致大夫曰:“善吾者,入門而右;不善吾者,入門而左。”有中門而立者。桓公問焉。對曰:“管子之知,可與謀天下;其強,可與取天下。君恃其信乎?內政委焉,外事斷焉,驅民而歸之,是亦可奪也。”桓公曰:“善!”乃謂管仲:“政則卒歸於子矣。政之所不及,唯子是匡。”管子故築三歸之台,以自傷於民。

齊宣王出獵於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與勞王。王曰:“父老苦矣!”謂左右:賜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閭邱先生獨不拜。

王曰:“父老以為少耶?”謂左右:“複賜父老無徭役。”父老皆拜,閭邱先生又不拜。

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來觀,父老幸而勞之,故賜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獨不拜,寡人自以為少,故賜父老無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獨不拜,寡人得無有過乎?”

閭邱先生對曰:“惟聞大王來遊,所以為勞大王:望得壽於大王,望得富於大王,望得貴於大王。”

王曰:“夫殺生有時,非寡人所得與也,無以壽先生;倉廩雖實,以備災害,無以富先生;大官無缺,小官卑賤,無以貴先生。”閭邱先生對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願大王選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為吏,平其法度,如此,臣可少得以壽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時,無煩擾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願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長,長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貴焉。今大王幸賜臣田不租,然則倉廩將虛也;賜臣無徭役,然則官府無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

齊王曰:“善!願請先生為相。”

孝武皇帝時,汾陰得寶鼎而獻之於甘泉宮。群臣賀上壽曰:“陛下得周鼎。”侍中虞邱壽王獨曰:“非周鼎。”

上聞之,召而問曰:“朕得周鼎,群臣皆以為周鼎,而壽王獨以為非,何也?壽王說則生,無說則死。”

對曰:“臣壽王安敢無說。臣聞夫周德始產於後稷,長於公劉,大於太王,成於文、武,顯於周公。德澤上洞天,下漏泉,無所不通。上天報應,鼎為周出,故名曰周鼎。今漢自高祖繼周,亦昭德顯行,布恩施惠,六合和同,至陛下之身逾盛,天瑞並至,征祥畢見。昔始皇帝親出鼎於彭城而不能得,天昭有德,寶鼎自至,此天之所以予漢,乃漢鼎,非周鼎也。”上曰:“善!”群臣皆稱萬歲。是曰,賜虞邱壽王黃金十斤。

晉獻公之時,東郭民有祖朝者,上書獻公曰:“草茅臣東郭民祖朝,願請聞國家之計。”

獻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慮之矣,藿食者尚何與焉。”

祖朝對曰:“大王獨不聞古之將曰桓司馬者,朝朝其君,舉而晏。禦呼車,驂亦呼車。禦肘其驂曰:‘子何越雲為乎?何為籍呼車?’驂謂其禦曰:‘當呼者呼,乃吾事也;子當禦正子之轡銜耳。子今不正轡銜,使馬卒然驚,妄轢道中行人。必逢大敵,下車免劍,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寧能辟子之轡,下佐我乎?其禍亦及吾身,與有深憂,吾安得無呼車哉!’今大王曰‘食肉者已慮之矣,藿食者尚何與焉’,設使食肉者一旦失計於廟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無肝膽塗地於中原之野與?其禍亦及臣之身,臣與有其憂深,臣安得無與國家之計乎?”

獻公召而見之,三日,與語,無複憂者。乃立以為師。

客謂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王曰:“諾!”

明日見,謂惠子曰:“願先生言事則直言耳,無譬也。”惠子曰:“今有人於此而不知彈者,曰:‘彈之狀若何?’應曰:‘彈之狀如彈。’則諭乎?”王曰:“未諭也。”“於是,更應曰:‘彈之狀如弓,而以竹為弦。’則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說者,固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無譬’,則不可矣。”王曰:“善!”

孟嚐君寄客於齊王,三年而不見用,故客反謂孟嚐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見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過也?”

孟嚐君曰:“寡人聞之:縷因針而入,不因針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親。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

客曰:“不然!臣聞周氏之嚳,韓氏之盧,天下疾狗也。見兔而指屬,則無失兔矣;望見而放狗也,則累世不能得兔矣。狗非不能,屬之者罪也。”

孟嚐君曰:“不然!昔華舟、杞梁戰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為之崩,城為子阤。君子誠能刑於內,則物應於外矣。夫土壤且可為忠,況有食穀之君乎?”

客曰:“不然!臣見鷦鷯巢於葦苕,著之以發,建之,女工不能為也,可謂完堅矣。大風至,則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孤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燻也。臣未嚐見稷狐見攻、社鼠見燻也,何則?所托者然也。”於是孟嚐君複屬之齊王,齊王使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