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未解之謎題的最初幻想 - 表(1 / 3)

“——姐姐!!”

魏瀟承大聲地呼喊著,猛然坐了起來;他急促而甚至已經不規律的呼吸和心跳,卻無法安撫那未定的驚魂。

眼前還是自己臥室裏的那片熟悉的景象:被子和床單都胡亂地卷著半搭在身上、昨天晚上忘記關上的燈依然點亮著,而那一遝厚厚的《二重世界樹理論》的稿紙也正如自己睡覺之前那樣胡亂地布滿了桌麵。

“感覺應該就像,又一次從夢中醒來一樣……嗎?”魏瀟承再一次輕聲地念道,揉了揉自己的頭發,“果然,不過也隻是一個噩夢罷了呢。”

……等等。

魏瀟承似乎就在那突然間想到了些什麼,他的動作立刻就僵滯住了。

在那個“夢”中,金發的少女曾對自己說過,在醒來之後那個世界相對於他將是“從未存在過”的存在;然而此時,那個自己“死去”的夜晚在他的記憶中,卻比曾做過的的任何一個夢都要真切——

包括那條不知名的小巷上方閃爍的繁星、包括閃爍著暗紅色火光的箭矢、包括那把刺入胸口的長劍、甚至包括那個酷似自己姐姐的少女;

包括在那個世界被凍醒時全身的酸痛、包括手中的磚塊被擊中時右臂的酥麻、包括被巨大的衝擊力推飛出去時那跌跌撞撞、以至於在最後血液噴湧而出時自己力量急速的流失;

他仿佛感覺到,之前的那一切並不隻是一個夢,而是他自己所親身體驗一般!

“該……該不會是……”

一切,都是這麼的違背科學——單用魏瀟承一直以來所學習的那個充滿了公式與定理的理論體係作為依據,並無法解釋在那個世界度過的夜晚。

一切,又是那樣的不可否認——“自己正在走向死亡”這一生物本能之所恐懼的感受,似乎在他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更為深刻的烙印。

這不是夢。

這是現實。

那個永遠隻會毫不留情地將最冷冰冰的真理放在自己眼前的,現實。

在這個年代,所有涉及到“多世界”的言論一概都被視為空談。

原因很簡單——無從證明。

無論是怎樣或是華麗或是簡約的模型構造,都終究因為無法得到任何理論依據和實際材料作為支撐而不得不被放棄。

20世紀末,多世界理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21世紀初,人類試圖利用光速級飛船穿越蟲洞、或是製造時光機器試圖進行跳躍,所有實驗無一例外地失敗。

同一時期,“世界樹理論”係統的雛形被提出,被當時的研究者視為無稽之言。

22世紀中,計算機體係模型發生重大的變化,運算精確度大幅提高;借此,更高速的飛行設備開始研製,人類有關“多世界”的探究暫緩。

23世紀末,光子化傳輸係統研製完成,借用這種係統可以將物質轉化為光子之後以真光速進行傳輸;該設備立刻被利用於物流運輸業。

24世紀初,人類試圖利用該係統進行活體傳輸;試驗成功,用於實驗的動物不論物種全部成功存活。

24世紀中,在經過反複實驗、確定安全後,光子化傳輸係統被應用於人類旅行。

同一時期,研究員試圖利用其“光速”這一特性,再一次嚐試開啟跨越世界的大門。

24世紀末,光子共鳴式蟲洞生成係統被發明;其原理是通過讓兩套光子傳輸係統並行運行使光波產生共鳴,並逐漸加輸出能量強度、最終產生足以撕碎空間的波動從而形成臨時蟲洞完成穿越。

同一時期,人類將探測器送入了蟲洞;但是無論進行多少次實驗,並沒有得到期望中應該出現的返回信號。自那時起,因為安全原因,這項研究被禁止繼續進行。

25世紀初,幾名不願放棄的研究員利用光子化傳輸係統來到一顆遙遠的行星上,並擅自開啟係統、親自進入了蟲洞。光波共鳴係統由於受到了精神的波動而產生紊亂,最終生成了一個巨型黑洞;那顆行星所在的整個星團都因此而慘遭毀滅,甚至連銀河係都遭到了波及。一個神秘人物出現在地球上,並利用不知名的設備將整個銀河係瞬間移走,這才勉強救下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