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服務的態度 一 加強認識我們服務的廣大對象
我們為著爭取民族解放的勝利,在抗戰以前和抗戰以後,都是提倡並擁護全國團結一致對外的,就是除了漢奸賣國賊以外,整個民族的各階層都要團結起來,一致為民族解放而努力奮鬥。在政治上如此,在文化上也是如此。就文化工作者方麵看來,是要配合抗戰建國偉大時代的需要,把我們的服務範圍擴大到整個民族的各階層——隻有漢奸賣國賊不是在我們的服務範圍之內。最近廖庶謙先生曾說起幾句有趣味而值得我們玩味的話,他說在全國團結大原則之下,就是民族資本家到生活書店來買書,也尋得到他所需要看的書,買幾本他所需要的書帶回去。就這個意義說,我們服務的廣大對象應包括整個民族的各階層。
就另一意義說,我們應顧到最大多數的落後群眾。我們是信仰群眾的偉大力量的,因此我們深信中華民族的光明前途的基礎是建在最大多數的群眾。這最大多數的群眾,就目前文化水準方麵說,是比較落後,這是無可諱言的事實,我們要希望群眾偉大的力量能得到充分的發揚光大,是要使最大多數落後群眾的文化水準盡量提高。這個原則是我們大家所承認的,似乎無須多所說明,但是僅僅承認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在實踐上能夠顧到這一點,能夠對這一點加以充分的注意。我們在以往對於這方麵也不是沒有注意,但是還做得太不夠,好像我們的注意特別偏重於前進分子的範圍,而未對於最大多數的落後群眾有足夠的注意。關於前進分子的文化需要,我們當然也要顧到,但是如果偏於這種狹窄的範圍,而忽視了滿足最大多數的落後群眾在文化上的需要,所發生的功效,是不夠遠大的。我們要深切地明白,無論民族解放的勝利,或革命事業的開展,不能僅靠比較少數的前進分子,同時還要依靠最大多數群眾的覺醒與努力,這種任務,本店尤其義不容辭,因為本店十餘年來的努力(生活周刊社包括在內),我們的服務對象本來是很廣大的,我們所得的社會信任與同情,本來也是很廣大的,我們應該寶貴這個傳統,我們應該更發揚光大這個傳統,使我們對於中華民族的文化有更偉大而廣泛的貢獻,我們要加強認識我們服務的廣大對象。 二 本店同人的做人問題
諸位同人突然看到這個可驚或可異的題目,也許要嚇得一跳,或者感覺到未免滑稽,我們每個昂藏七尺之軀,活了幾十年,至少的也活了十幾年,難道還不懂得做人之道嗎?甚至引起一些反感,簡直好像懷疑我們還不像人的樣子,這不是含著侮辱我們的意味嗎?
侮辱是不會有的,因為本店同人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內,沒有人願意侮辱自己,至於懂不懂得做人之道,卻也還有商量的餘地,因為就是懂得了,再多懂些也無妨。
而且這個題目的寫出,我並不是無病呻吟,卻是有感而作。為什麼呢?因為據我所知道,一般社會上的人,把生活書店的人看得太好了,或想得太好了。於是乎生活書店的人更感覺到做人難,更要注意到做人之道,所以有本店同人做人問題的提出。
一般社會上的人對於生活書店的人特別的“要好”,這是多在外麵跑動跑動的同事所共同感到的。我不但在國內有這樣的感觸,在國外遇著不少的僑胞,隻要他們做過我們的讀者,經過我們服務的,談起來或問起了生活書店及生活書店的人。他們在音容上表現著的驚異、敬重、羨慕、誠懇的神情,使我們隻能在心坎裏感到深深的感動乃至慚愧,而不是任何言語或筆墨所能形容其萬一的。我每遇到這樣的情景,我深切地感到我們許多同人的辛勤勞苦是不曾空擲的。久在各處跑動的嚴長衍同事,也常和我談起這樣的感觸。他在火車上,輪船上,有人知道了他是生活書店的人,就另眼看待,給他以種種特別的優待。張仲實先生不久以前往新疆去,沿途也有同樣的感觸,特為寫信來告訴我,他也因此感覺到我們全體同人的辛勤勞苦是很值得的。
有的時候,簡直使我們很慚愧地感覺到,有些人簡直把生活書店裏的每一個同事都看作聖人!
這些情形為什麼會引起什麼做人的問題呢?朋友們把我們看得特別好,對我們特別厚,希望我們也特別好,有時責備我們也特別嚴。記得不久以前,重慶的同人因避空襲,有一部分同人乘卡車到郊外去,回來時有幾位同情我們的朋友附乘我們的車子,有極少數同人對這些朋友的態度言詞不客氣了些,便引起他們格外的氣憤,他們說,我們一向相信生活書店對社會是熱心服務的,今天才知道原來是這樣!卡車地位有限,路上人眾多,這裏麵當然也有苦衷,但是在可以容納的範圍內,我們還是盡可能服務的,尤其在態度言辭上要有禮貌,要誠懇。我在這裏順便提起這件事,隻是表示,朋友們待生活書店的人太好,不周到處引起的反感也特別深,一二同事對外的態度言辭偶爾不客氣,不誠懇,可以影響到朋友們對於整個書店及全體同人的印象。
從這裏,我們可以引伸出一個要點:我們的做人不僅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有關我們整個團體的問題。我們不僅是要自己負責任,同時也要對我們每個人所愛護的整個團體負責任。
這是我們全體同人所要注意的問題。尤其是門市部的同人對於讀者接觸的機會特別多,讀者們在別的地方,對於商店職員的疏忽、怠慢、不耐煩、不誠懇種種缺點,也許還不甚注意,但對於生活書店的同事卻特別注意,因為他們對於生活書店的每一個同事是要“另眼看待”的!在別的商店,職員是要由“老板”監督著,才能減少這種種缺點,在生活書店卻不然,是要由同人執行自發的、自覺的、自願的紀律,要辦到這一點,首先要徹底明瞭自己對社會服務的責任,對整個團體的責任。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門市部的同人已有這種種缺點,我的意思是說,我們都要提防這種種缺點,要不讓這種種缺點發生。這不隻是有關“生意眼”的問題,是有關本店同人的做人問題。
我們既徹底明白我們個人的言語,行動要影響到整個事業,要影響到整個團體,我們對於做人的態度便不應該乘個人的高興,隨個人的脾氣,依個人的喜怒,而應該顧到整個事業,整個團體,這是有關集體的責任,而這集體的責任,是需要這集體中每一個分子熱烈忠誠支持的。
本店同人的做人問題,不僅是含有個人的意義,尤其重要的是含有集體的意義。 三 我們對外應有的態度
這裏所謂“我們”,是指本店的全體同人,所謂“對外”,是指對我們的讀者或顧客,以及本店在社會中的一切朋友。
我曾做了一篇《本店同人的做人問題》,我想這“做人問題”,就本店的情形說,可分為對外和對內兩方麵,我在這篇短文裏要先提出對外的方麵來和同人談談。
我們對外應有的態度,就總的原則說,“發展服務精神”——本店三大目標之一——可以包括無遺。但是我們對於“發展服務精神”這個極可寶貴極當重視的原則,如果隻是看做老生常談,看做口頭禪,看做漠不動心的標語,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實踐上不加以親切的體會,努力的實行,那還是不會有什麼實際效果的。
這在《本店同人的做人問題》那篇文章裏,提及書店門市部同人的做人問題,因為門市部同人對外接觸的機會特別多,所以在實際代表本店對外的責任也特別重。關於門市部工作的技術方麵,是另一個問題,這裏所要連帶提到的是門市部同人對於服務的態度。最須注意的是誠懇、熱誠、周到、敏捷、有禮貌等等,而要做到這些,最主要的是要存心耐煩;而存心耐煩,又是從對於服務的意義有正確而深刻的認識產生出來。
所謂耐煩,就是不怕麻煩。麻煩是大家怕的,但是認識了服務的意義,存心不怕麻煩,存心先克服麻煩,就可以不怕麻煩,否則便為麻煩所克服。舉一個例來說,沈誌遠先生是本店的好朋友,在他未正式加入本店工作的時候,在譯著方麵已幫了我們不少的忙。最近有一次,他無意中說起,那時他有一天到重慶分店去買一本書,有一位同事很不在意的回答他說沒有。沈先生自己在門市部書架上尋著了這本書,抽出之後,拿來問那位同事,那位同事說沈先生將書名說錯了一個字,不但不認錯,而且現出怠慢的樣子。沈先生看了覺得詫異,笑著對他說:“你不要這個樣子,我也是書店的老朋友啊!”我引這段故事,並不想追究這件事,也許這是出於一個新來的門市部同事,更不是說門市部同事都是這樣,我隻是要說明這件事所包含的嚴重問題是充分表示不耐煩的態度,同時也充分表示了缺乏服務的精神。就是書名說錯了一個字,那位同事也何妨費一點手續在架上找一找?後來由顧客自己找了出來,我們正應該感到抱歉,怎麼還可以現出怠慢的樣子呢?
沈先生是本店的好朋友,對整個書店的事業,素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偶然的疏忽無礙於他對本店的熱誠與同情,但是別的讀者或顧客,大半都是以本店任何同仁的對外態度代表本店的精神,那末像上麵那位“找不到”反而怠慢的同事的服務精神,豈不大坍本店的台嗎?
服務不僅僅是替人做事,而且要努力把事做得好。所以我們不但做事,而且需要做得誠懇、熱誠、周到、敏捷、有禮貌等等。而最要緊的是能認識服務的意義,存心不要怕麻煩。
這種對外的應有的態度——發展服務精神——不但為門市部全體同人所嚴格注意,而且是任何部門的同人所應嚴格的注意。例如:我們的發行科或郵購科對於讀者來信的詢問,必須迅速代為查明,一麵誠懇答複,一麵在事實上切實辦理或糾正,倘若一信要延擱幾十天,幾個月,甚至如石沉大海,這便發生不良的印象。最近發生屢次由郵局退回沒有貼頭的“全抗”,郵差退回時還加以責備,我聽到非常慚愧——簡直感到傷心!(我正在設法嚴查負責人)這有人看來或許覺得是小事,但仔細想想,每一個讀者對於我們的刊物是多麼熱望,因為沒有貼頭而收不到,他們是多麼失望,至於無故麻煩郵差,他的責備,我們是應該虛心接受的。回想到在辦理《生活》周刊時,因為要讀者早收到本刊,我們同人常常加入社工中幫同認真卷折包封,以便迅速付寄,那時本店同人對外態度是怎樣?我不相信規模大了就必然不能避免這類沒貼頭退回刊物的糟糕事情,還是要我們認真負責,正確認識對外應有的態度——“發展服務精神”!
又例如對於讀者的任何複信,必須誠懇詳細,即令有的讀者問得幼稚,我們仍然必須認真答複,不怕麻煩,誠誠懇懇詳詳細細地答複,如果怕麻煩,撒撒爛汙,簡單馬虎,聊以塞責,都是本店事業上的罪人!
我們對外應有的態度,是在實踐上——不是在口頭上——“發展服務精神”,要替本店創造無數的好朋友,不要替本店創造無數的冤家! 四 旁觀的態度與參加的態度
參加一種事業的人,對於這種事業是存著旁觀的態度?還是存著參加的態度?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這事業的前途是有很密切的關係,肯定的答案必然保證事業前途的光明與勝利;否定的答案必然要使事業的前途隻是黑漆一團!
旁觀的態度是消極的,參加的態度是積極的;旁觀的態度是隻想吹毛求疵,而不想辦法;參加的態度是不僅批評,而且還要想辦法。旁觀的態度是隻唱高調,不顧到現實,參加的態度是根據實際的需要,同時並根據現實,加以慎重的考慮。旁觀的態度是要說的話藏在肚子裏,或背後大斵壁腳;參加的態度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旁觀的態度是隻顧自己,不顧大局;參加的態度是把團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的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旁觀的態度往往偏於個人的爭意氣;參加的態度特別注重正義與公道。旁觀的態度事事不負責任;參加的態度處處負責任。旁觀的態度把自己的事看作團體的事,參加的態度把團體的事看作自己的事。旁觀的態度對於同事的好壞,馬馬虎虎,參加的態度對於好的同事愛護備至,對於同事的錯誤,總是要很誠懇地設法糾正。旁觀的態度隻顧到私誼,不顧到團體的公共利益,於是援用私人,包庇私人的種種病態都紛至遝來;參加的態度雖重友誼,但遇到公事,必把公事放在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