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親章第十八
全章要旨:慎終追遠,父母喪以哀其痛,以禮守喪。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 ,禮無容,言不文 ,服美不安,聞樂不樂 ,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 ,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
孔子說∶“孝子喪失了父母親,要哭得聲嘶力竭,不發出悠長的哭腔;行為舉止失去了平時的端正儀禮,言語沒有了條理文采,穿上華美的衣服就感到心中惴惴不安,聽到美妙的音樂也不愉快,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好吃,這是做子女的因為失去親人而過於悲傷憂慮的表現。父母之去世, 3 天之後就要吃東西,這是教導人民不要因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哀中而損傷生者的身體,不要因過度的哀痛而滅絕人生的天性,這是聖賢君子的為政之道。為親人守喪不超過 3 年,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辦喪事的時候,要為去世的父母準備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飾和鋪蓋的被子等,妥善地將其安置進棺內。陳列擺設上 、簋類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傷。出殯的時候,要以捶胸頓足、嚎啕大哭的哀痛之情恭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好好安葬。興建起祭祀用的廟宇,使亡靈有所歸依並享受生者對他們的祭祀。在春秋兩季舉行祭祀,以表示生者無時不在思念亡故的親人。在父母親在世時以仁愛和恭敬之心來侍奉他們,在他們去世後,則懷著悲哀之情料理喪事,如此就算盡到了人生在世應盡的本分和義務。養生送死的大義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為孝子侍奉親人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