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2 ATTACHED 《孝經》成書
《孝經》出自孔子故居牆壁藏書中。據傳孔壁藏書為孔子裔孫孔鮒於秦末時所藏,漢武帝時魯恭王擴建宮舍,推倒孔子故居牆壁始被發現。
關於《孝經》的標題,班固在《孝經·藝文誌》中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舉大者言,故曰《孝經》。”這是說,《孝經》之“經”,不是經典之“經”,而是源自《孝經》中“夫孝,天之經也”之“經”,意為“孝是天下的大經大法”。《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
《孝經》有著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經》和古文《孝經》兩種。今文《孝經》據稱出自漢初,河間人顏芝原藏,因為是用通行的隸書字體書寫,所以稱今文《孝經》。《漢書·藝文誌》載:“《孝經》一篇,十八章”。鄭玄為之作注。古文《孝經》相傳出孔子故居壁中,因為是用先秦古文字書寫,所以稱為古文《孝經》。《漢書·藝文誌》載:“《孝經》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國為之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