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為分開的意思:闔為閉合的意思。在鬼穀子的思想體係中,“捭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概念,既是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也是縱橫家遊說活動的根本方法。
《鬼穀子》認為一開一合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是掌握事物的關鍵。
本篇所著重論述的就是如何選擇說辭,如何掌握談話的節奏和技巧。要根據談話的時機、場合、對象等環境的不同,而適時地采取相對的捭闔之術。推而廣之,從應用的範圍來看:陽、動、剛、張、方等都可歸為捭術;陰、靜、柔、弛、圓則可歸為闔術。變陽為陰或變陰為陽,以靜製動或以動製靜,以柔克剛或剛柔並濟,都可以說是捭闔之術的延伸與推廣。
本篇也隱含了發揮主觀能動性變陽為陰或變陰為陽的“捭闔陰陽術”,還有軟硬兼施、剛柔相濟的“剛柔張弛術”等等。隻要我們善於抓住事物的關鍵便可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鬼穀子總結出的捭闔之道旨在告訴人們:德酵度敞群心扉,直言陳辭;何時應冷靜觀察,沉默不語。通過捭與闔的密切配合,把握事物發展的關鍵,從而達到知人、禦人的目的。
以不變應萬變取得成功
妙語共賞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奇文精析
秦末項劉爭霸之時,劉邦派韓信率兵攻下齊國,齊王田廣狼狽逃竄,退至高密(今山東高密西)固守,並飛騎向項羽求救。項羽派大將龍且支援。龍且急於交戰邀功,不聽別人勸阻。於是,與齊楚聯軍在濰河兩岸擺開了陣勢。
頭天晚上,韓信派人先到上遊,用一萬隻泥袋將濰河主流堵住,洶湧的河水頓時減緩了許多。第二天,韓信率領一半人馬涉過濰河攻擊龍且。
龍且親率兵馬迎戰。交手不久,韓信佯裝不敵,撤回河西岸。龍且一見大喜,立即揮兵涉河,追殺韓信。韓信命人扒開堵住河的泥袋,積蓄了半夜的河水卷著波濤,洶湧而下,一下子把涉河的龍且兵馬截成兩半。河中的兵士被衝走。
過了河的兵馬一看後無援軍,也無心戀戰,被韓信返回頭來殺得抱頭鼠竄。龍且也被殺死。沒過河的兵士失去了指揮,也像無頭蒼蠅般亂撞。河中水流過後,又恢複了平日的流量。韓信帶兵渡過濰河,乘勝追殺,大獲全勝。
火也是戰爭中的關鍵憑借物。火燒赤壁,大挫曹操大軍的故事已為大家熟知。幾十年後,東吳陸遜又用此計大破劉備。
劉備大將關羽目中無人,被東吳殺掉。劉備為替義弟報仇,不顧聯吳大局。率20餘萬大軍殺奔東吳。東吳求和不成,派鎮西將軍陸遜率5萬人馬迎戰。兩軍相持了半年,未分勝負。時值盛夏,天氣炎熱,劉備便命大軍沿江紮營。40餘座大營相連,綿延700餘裏。陸遜見狀,命人帶上火種,順風放火,隔一營燒一營,霎時,40餘營皆被引燃,成了一條700餘裏長的大火龍。蜀軍損兵折將,劉備也險些被俘,自此大傷元氣。
“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就是及時發現事物發展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和利用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以求因勢利導。水也好,火也罷,作為戰爭中的關鍵之物,在於人去運用。兩軍相爭,智者取勝。你能根據天、地、時等具體情況,巧妙地運用它,你就可能取勝製敵;否則,被敵人運用,你便會慘敗。關鍵在於你能否會利用,會不會“守司”。
白花油企業的創業者顏玉瑩原是做糖果、麵包等小生意的。結婚後妻子劉氏從娘家帶來一則祖傳秘方白花油,這種藥油由薄荷腦、冬季綠油、桉葉油、熏衣草和樟腦等天然草藥配製而成。主治肚痛、感冒鼻塞、防治蚊蟲叮咬等小毛病。原本這自製藥隻是家用,因藥效特好,親朋好友紛紛來討用。有鑒於此,顏玉瑩突發靈感,決定試銷白花油。
為了打開白花油銷路,使白花油家喻戶曉,顏玉瑩用出奇製勝的手法大肆進行宣傳。他親自和夥伴們一起,到港九新界每個角落張貼街頭廣告,或釘上鑄有白花油字樣的鐵皮商標以廣招顧客。後來他又想法子把鐵皮商標釘在流動船隻上,以吸引市民注意,而每月付給船主的廣告費僅一元或幾角就夠了。這種廣告費用少,收效大。他最成功的一次宣傳,也許要算1953年在香港的義賣救災運動中,因捐錢最多而摘取慈善桂冠,因此,白花油銷路直線上升。為了長期吸引人們使用白花油,他還在香港開設了白花油慈善會有限公司。凡報名成為會員的,隻要每月購買一瓶白花油,此人去世後,其遺產繼承人便可以領取一筆可觀的撫恤金。這種做法很吸引人,該慈善會吸收會員最多時達一萬人。白花油的聲譽也隨之興起,變得家喻戶曉。
白花油所以能夠長銷不衰,除效果好、宣傳有力外,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該企業從開創至今,60年來它的配方成分始終沒變,就連它的玻璃瓶子的設計和外殼包裝也一成不變。顏玉瑩認為,一種為消費者歡迎的商品形象,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經營才建立起來的,它的包裝形象已深入用戶腦中,不應輕易改動。一種藥能夠風行幾十年,是經過了用戶的考驗,認為確實有效才能生存下來。既然它已被用戶所接受,貿然更改成分肯定是不明智的。
在商戰中,樹立商品的品牌形象,“守司其門戶”以不變應萬變取得成功的不乏其例。白花油企業深諳變與不變的道理,60年來不僅藥油的配方成分始終沒變,就連它的玻璃瓶子的設計和外殼包裝也一成不變,成功地維護了商品的質量品質和固有形象,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活學活用
縱觀古今曆史,可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展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征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是一樣的。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
妙語共賞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奇文精析
戰國時代,各諸侯國互相攻殺,爭當霸主。後期,一度稱雄天下的魏國國力漸衰,可是國君魏安鼇王仍企圖出兵攻伐趙國。魏國大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鄰邦,得知這個消息,立刻半途折回,他還來不及整理一下衣帽,就趕緊去勸阻魏王。季梁對魏王說:“我這次在路上遇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魏王就問他是什麼事。季梁說:“我在路上遇見一個人,正急匆匆地趕路。有個路人問他去哪裏,他回答說去楚國。路人告訴他說:‘到楚國去應往南走,你這是在往北走,方向錯了,趕緊往回走吧。’那人卻滿不在乎,說他帶了很多盤纏,雇了上好的車,駕的是駿馬,車夫的駕車技術也很精湛。路人無奈,隻好眼睜睜看他走遠了。”講完故事,季梁對魏王說:“現在大王想要稱霸中原,一舉一動都應取信於天下,這樣才能樹立權威;如果仗著自己國大兵多,用武力攻打鄰邦,就不能建立威信,離您的理想越來越遠了。正像要到南方去的那個人駕著車子往北走一樣!”安鼇王聽後,認為他說得有道理,於是就取消了攻打趙國的計劃。
這個“南轅北轍”的典故可說是人人皆知,其道理十分淺顯:無論做什麼事,首先都要認清形勢、看準方向。如果大方向是錯的,再努力也是白費工夫,反而會離最初的目標越來越遠。然而,大多數人讀到這個故事都隻是一笑了之。在人們看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傻瓜。的確,“南轅北轍”反映的是一種極端的情況,那就是方法與目標完全背道而馳。
戰國時期,燕國曾一度被齊國滅掉。後來,燕昭王即位,設“黃金之台”,廣招人才,準備報仇。而齊泯王卻蒙在鼓裏,聽從燕王間諜蘇秦之謀,攻占宋國,引起了諸侯恐慌。燕昭王趁機聯合秦、趙、韓、魏,發大兵攻齊。半年時間,齊國除莒城(今山東莒縣)、即墨(今山東平度)兩城外,其餘70餘城盡被燕將樂毅率領的聯軍攻占。
固守即墨的守將是田單,他是個很懂得計諜權術的人,指揮軍民共同固守,使樂毅打了三年,也沒攻下來。等到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後。田單派人去燕都施“反問計”,讓燕惠王用武夫騎劫代替了老謀深算的樂毅。田單又施“剛柔弛張計”,派城中老者到城外騎劫大營獻上黃金,說城中糧草將盡。兵員大減,守城者多為老弱婦孺,田單已準備投降。用“軟”的一手麻痹燕軍。田單又派人準備了一千頭牛,給牛畫上怪異花紋,犄角綁上尖刀,尾巴拴上浸了油膏的葦草。又挑選了五千名壯士,讓他們吃飽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