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氣

確定個人誌向,選好專業,這是幸福的源泉。〔蘇〕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

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隻要人肯立誌,都是做得到的。〔中〕曾國藩:《曾文正公家訓》

曾國藩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中〕荀況:《荀子·勸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中〕蘇軾:《晁錯論》

學者須是立誌。今人所以悠悠者,隻是把學問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則且胡亂恁地打過了,此隻是誌不立。〔中〕朱熹:《朱子語類》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誌。正誌先立,則邪說不能移,異端不能惑。〔中〕程顥:《明道先生文集·論王霸劄子》

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誌者。〔中〕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

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誌氣奮得起,何事不可做。〔中〕呂坤:《呻吟語·存心》

士君子碌碌一生,百事無成,隻是無誌。〔中〕呂坤:《呻吟語·修身》

未有不立誌之人,便能做得事業。〔中〕戚繼光:《練將·立誌向》

一個人有無成就,決定於他青年時期是不是有誌氣。〔中〕謝覺哉:《謝覺哉文集》

有心之人,即立誌之堅者也,誌堅則不畏事之不成。〔中〕任弼時:《言誌》

沒有雄心壯誌的人,他們的生活缺乏偉大的動力,自然不能盼望他們會有傑出的成就。〔中〕華羅庚:《學者論學》

雄心是生活的動力,也是一切災難的淵源。〔西班牙〕鬆蘇內吉:《合同子》

人越是心高誌大,就越少不了有種種的小弱點。〔英〕狄更斯:《馬丁·瞿述傳》

讓自己的內心藏著一條巨龍,既是一種苦刑,也是一種樂趣。〔法〕雨果:《笑麵人》

誌向是天才的幼苗,經過熱愛勞動的雙手培育,在肥沃土裏將成長為粗壯的大樹。〔蘇〕蘇霍姆林斯基:《給兒子的信》

一個真正有誌向的人從來用不著在談話中希望對方說到他,讚美他。〔美〕愛默生:《愛默生散文集·曆史》

誌,氣之帥也。〔中〕孟軻:《孟子·公孫醜上》

處身而常逸者,則誌不廣。〔中〕《孔子家語·在厄》

有大誌者,時亦有大言;好大言者,不必有大誌。〔中〕劉炎:《邇言》

所謂定誌者,一心誠意,擇善而固執之也。〔中〕程顥:《明道先生文集》

不能克己者,誌不勝氣也。〔中〕薛宣:《讀書錄》

人隻為氣勝誌,故多為氣所使。如人少而勇,老而怯;少而廉,老而貪。此為氣所使者也。若是誌勝時,誌既一定,更不可易。〔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君子之誌,所慮者豈止一身,直慮及天下千萬世。小人之慮,一朝之急,曾不遑恤其身。〔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學者大不宜誌小氣輕。誌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氣輕則虛而為盈,約而為泰,亡而為有,以未知為已知,未學為已學。〔中〕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

立誌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中〕王守仁:《傳習錄》

最糟糕的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受到錯誤誌向的阻礙而不自知,直到擺脫了那些阻礙時才明白過來。〔德〕歌德:《歌德談話錄》

人無善誌,雖勇必傷。〔中〕《淮南子·主術訓》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中〕諸葛亮:《戒子書》

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中〕範曄:《後漢書·馬援傳》

學者立誌,須教勇猛,自當有進。〔中〕朱熹:《總論為學之方》

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中〕諸葛亮:《前出師表》

過分地輕視自己。若自覺有所短而存在著自賤的心理,便是自甘永居卑劣的地位,所得的結果是頹廢,不是進步。鄒韜奮:《自覺與自賤》

立誌要如饑渴之於飲食。〔中〕朱熹:《朱子語類》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中〕鄒韜奮:《自覺與自賤》

凡是從自卑感自溺狂等來的苦悶對社會都是不利的,對自己也是致命傷。〔中〕傅雷:《傅雷家書》

少年立誌要遠大,持身要嚴。立誌不高,則溺於流俗;持身不嚴,則入於匪辟。〔中〕張履祥:《初學備忘》上

已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中〕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一個誌向高遠的人,不僅要超越他的行為和判斷,甚至也要超越公正本身。〔德〕尼采:《快樂的科學》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中〕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