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努埃曼:《紀伯倫傳》
做人的道理,就在於不妨害他人的權利,自由自在地運用自己的身體。
〔日〕福澤諭吉:《勸學篇》
君子有四貴:學貴要,慮貴遠,信貴篤,行貴果。
〔中〕方孝孺:《侯城雜誡》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言語以簡重真切為第一。
〔中〕呂坤:《呻吟語·修身》
做人無甚高遠的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的工夫,滅除得物累,便臻聖境。
〔中〕洪應明:《菜根譚》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擾我,而無悠閑鎮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
〔中〕洪應明:《菜根譚》
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誌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俱非矣。
〔中〕洪應明:《菜根譚》
施恩於人。責其報:要求對方報答。做人隻是一味率真,蹤跡雖隱還顯;存心若有半毫未淨,事為雖公亦私。
〔中〕洪應明:《菜根譚》
短不可護,護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中〕聶大年:《座右銘》
人生須向道理上講究,方有著力處。道理須是從身心上體貼,方有得力處。若不向道理上去,隻是虛生不向身心上去,隻是空談。
〔中〕張伯行:《困學錄集粹》
使人恨不若使人愛,使人愛不若使人敬。
〔中〕李惺:《西彙外集·藥言剩稿》
做人和寫文章一樣,包含不斷的修正。
〔中〕沈從文:《沈從文文集》
做人做事,惟有眼低手高,才能意氣平和。
〔中〕三毛:《隨想》
剛柔者,立本者也。
〔中〕《周易·係辭下》
太剛則折,太柔則卷。聖人正在剛柔之間,乃得道之本。
〔中〕《淮南子·巳論訓》
方其中,圓其外。
〔中〕柳宗元:《與楊誨之再說車敦勉用和書》
外柔而內益剛。
〔中〕柳宗元:《答周君巢書》
平生不作圓軟態,此是丈夫;能軟而不失剛方之氣,此是大丈夫。
〔中〕呂坤:《呻吟語·聖賢》
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
〔中〕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表裏如一,恪守本分,無欺無詐,正人君子為人處世應該這樣。
〔英〕簡·奧斯丁:《愛瑪》
善處身者,必善處世;不善處世,賊身者也。善處世者,必嚴修身;不嚴修身,媚世者也。
〔中〕鄒元標:《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