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須很狡黠,才能掩飾無知。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讀書》
凡是我所讀過的書籍,在我的內心裏,都比我的職業能喚起更高尚的感情。
〔法〕盧梭:《懺悔錄》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
〔俄〕赫爾岑:《赫爾岑論文學》
我越讀得多,書本越使我跟世界接近,生活對於我越變成光明有意味。
〔蘇〕高爾基:《論文學》
讀了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了一扇窗戶。
〔蘇〕高爾基:《高爾基論青年》
不讀書的人,不光人要變得淺薄,也將被社會的前進步伐所拋棄。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
〔中〕劉向:《說苑》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
〔中〕陳壽:《三國誌·魏書》
讀史最有益。
〔中〕薛宣:《讀書續錄》
讀書能使人寡過,不獨明理。
〔中〕呂坤:《呻吟語·問學》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中〕抱甕老人:《今古奇觀》
讀書不費精神,且能長精神。凡言費精神者,皆不善學者也。
〔中〕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書卷乃養心第一妙物。
〔中〕張英:《篤素堂文集·聰訓齋語》
知識分子接受前人的經驗,主要靠讀書。
〔中〕毛澤東:《毛澤東選集》
我們隻可以把書本當做“引繩”,閱讀時依賴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導向某方麵。
〔德〕叔本華:《論文集·關於思考》
從書中閱讀別人的思想,隻是撿他人的牙慧或殘渣而已。
〔德〕叔本華:《論文集·關於思考》
一個人要善於讀書,必須是一個發明家。
〔美〕愛默生:《美國的哲人》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中〕孟軻:《孟子·盡心下》
學者觀書,每見每知新意則學進矣。
〔中〕張載:《張子語錄·語錄中》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中〕朱熹:《訓學齋規·讀書寫文字》
讀書當思致遠,若不知致遠,便為一二項書所縛。
〔中〕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讀書須是體貼在自己身上,則讀一句得一句之力,讀一章得一章之力,方為真實讀書,方於自己有益。
〔中〕張伯行:《困學錄集粹》
士人讀書,第一要義,有誌,第二要義,有識,第三要義,有恒。
〔中〕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讀書不必急求進功,隻要有恒無間,養得此心純一專靜,自然所學日進耳。
〔中〕左宗棠:《左文襄公家書》
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
〔中〕張之洞:《書目答問略例》
知古知今,是謂通才。能如是隨處留心,斯與讀死書者有異矣。
〔中〕梁啟超:《湖南時務學堂劄記批》
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倘隻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
〔中〕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
〔中〕魯迅:《花邊文學·讀幾本書》
(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中〕魯迅:《致顏黎民》
用活書,活用書,用書活。
〔中〕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中〕郭沫若:《郭沫若談讀書》
盡信書,固不如無書,而盡不信書,則又如無書。不盡信書,斯為中道。
〔中〕錢鍾書:《管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