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守欲正,器局欲大,識見欲遠。
〔中〕張光祖:《言行龜鑒·德行》
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士;慈顏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中〕朱元璋:《聯句》
大丈夫心事,當如青天白日,使人得而見之可也。
〔中〕薛宣:《讀書錄》
受不得誣謗,隻是無識度。
〔中〕呂坤:《呻吟語·修身》
若要度量長,先學受冤枉;若要度量寬,先學受懊煩。
〔中〕呂坤:《續小兒語》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中〕洪應明:《菜根譚》
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
〔中〕魏源:《偶然吟》
大著肚皮容物,立著腳跟做人。
〔中〕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度量如海涵春育,應接如流水行雲。
〔中〕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人生在世,度量放寬些,一切好歹都要容得;眼界放大些,一切高下都要包得。
〔中〕石成金:《傳家寶》
觀人於失意時,言詞舉止,絕無怨尤憤激之氣,此即是大有學識者,其度量過人遠矣。
〔中〕石成金:《傳家寶》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處薄德,是厚德。
〔中〕史典:《願體集》
容得幾個小人,耐得幾樁逆事,過後頗覺心胸開豁,眉目清揚。
〔中〕史典:《願體集》
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內好撐船。
〔中〕周希陶:《增廣賢文》
我們不要因為過去誰整過自己就記仇。對同誌不要記仇,要不念舊惡。
〔中〕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別人的嫉妒可以激勵我們更加上進;別人的攻擊可以教會我們更加謹慎;別人的貶低可以使我們學得更加從容;別人的中傷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超脫。
〔中〕汪國真:《年輕的季節》
智者總是著眼於現在和未來,念念不忘舊怨隻能使人枉費心力。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報複》
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寬廣的胸襟。
〔法〕斯達爾夫人:《哥林》
人量隨識長。亦有人識高而量不長者,是識實未至也。
〔中〕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有壁立萬仞之節概,乃可以語光風霽月之襟懷。
〔中〕張元忭:《誌學錄》
耳目之聞見,善用之足以廣其心。
〔中〕王廷相:《慎言·見聞篇》
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衝融之趣。
〔中〕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