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磨礪的光輝 1.活在希望當中
人要活在希望裏,哪怕你的希望在不停地破滅,也要鼓足勇氣去繼續尋找並構建新的希望。隻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充滿張力、人生才會豐富而又多彩。什麼是希望?希望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無論你自由還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閑地享受生命,還在掙紮著抑或是已經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擁有,並讓你可以更加堅強地麵對現實。希望是美好的,隻要我們心中充滿希望,任何困境都可以征服,隻要心中充滿希望,我們的心就永遠年輕。所以,人是要活在希望當中的。
生活之中離不開希望
希望是夢想,是理想,是誌向……是一個值得讓自己去努力奮鬥的目標和方向。它不一定會很大,但卻是生命的需要,或者說是支撐。生命隻有在追逐希望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並體現出其意義,一旦沒有了希望,那它就會變得虛無且縹緲。就像萬物生長所需要的紅太陽,雖然不能每天都會如期的出現,一旦沒有了它,世界將會變得黑暗且荒蕪。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陽光總在風雨後,隻要努力,隻要堅持,隻要心存希望,夢想終將變成現實。
隻要心中充滿希望,就有可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巴頓將軍曾說過:“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兵。”將軍是每一個軍中男兒的夢想,是鋼鐵板塊裏的驕傲,是戎馬生涯裏的最高榮譽。它召喚著一代又一代軍人為之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造就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軍人都能成為將軍,但他們心懷希望不斷奮鬥的曆程卻值得人們去學習。
希望對於年輕氣盛的青少年來說,一定要立足於現實,切忌好高騖遠。因為任何一個願望的實現都是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的。因此,當要構建一個新希望時,必須立足現實,去偽存真,找準差距,精謀細劃,明確方向。否則就是夢幻泡影,水中撈月。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誌向,最終經過不懈的努力得以實現。亂世救國,是熱血男兒的責任;追求真理,是成就偉業的方向。由此可見,總理的誌向是遠大的,也是現實的。如今的國家興旺發達,人民安居樂業,那麼,你的希望隻要有益於個人的成長進步、有益於家庭的幸福安寧,有益於社會的繁榮昌盛,就是現實的。所謂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隻要心存希望,就能在你奮鬥、實現與跨越的過程中體現出生命的價值。
希望是勇氣,是信心,是力量……當挫折與失望對你糾纏不休時,當夢想一再破滅時,不妨給予自己新的希望,重拾行囊,懷揣堅強的意誌和不屈的信念,勇敢地啟動新的征程,去迎接明天那一輪嶄新的太陽。
亞曆山大大帝,曾帶給希臘和東方世界文化的交流契機,開辟了一直影響到至今的絲綢之路。據說他投入了全部的青春熱情與希望,出發遠征波斯之時,曾將他所有的財產分給了群臣。為了登上討伐波斯的漫長征途,他必須購買種種軍需品和糧食等物,為此他需要巨額的資金。但他把珍愛的財寶和自己領有的土地,幾乎全部分給了臣子。群臣之一的庇爾狄迦斯感覺奇怪,於是就問亞曆山大大帝:“陛下帶什麼啟程呢?”對此,亞曆山大回答說:“我隻有一個財寶,那就是‘希望’。”庇爾狄迦斯聽過此話之後,說:“那麼請允許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而且臣下中的許多人也模仿了他的這種做法。
所以說,人生不能無希望,所有的人都要生活在希望當中。假如有人生活在無望的人生當中,那麼他隻能是失敗者。其實,人很容易遇到失敗或障礙,如果悲觀失望,那麼在嚴酷的現實麵前,就會唉聲歎氣、牢騷滿腹,甚至失掉活下去的勇氣。相反,身處逆境而不丟掉希望的人,肯定會打開一條光明之路,在內心裏也能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愉悅。在青少年逐步走向社會生活的路上,最重要的既不是財產,也不是地位,而是像火焰一般在自己胸中熊熊燃起的信念——希望。
有希望,生活才有價值
生活的軌道原本就是一條曲折而又坎坷的泥路。自降生起,你便在這泥濘的道路中尋找自己所追求,所向往的夢想……當你回頭望去,看到的是一個個的腳印,或深或淺,它們時常提醒或暗示著你——你所走過的路,一定要充滿希望!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1963年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被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1985年,又因患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隻能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他人進行交談,而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他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提出了著名的“黑洞理論”。他的成就是令人驚歎的,於是1974年理所當然地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9年任劍橋大學路卡訊講座教授——牛頓曾經也擔任過這樣的職位,後來還有著“繼愛因斯坦以後世界上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美譽。
大部分人是從暢銷的科學書籍《時間簡史》才開始了解霍金的。1988年他撰寫了《時間簡史》,迄今已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發行超過2500萬冊。不久前,他的新著《果殼中的宇宙》問世,並獲得了“安萬特科學圖書獎”。閱讀過他的著作的人,會產生出這樣的感受,像他的新著《果殼中的宇宙》,題名出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中一句台詞:“我即使被關在果殼之中,仍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霍金的回答大多簡潔明了,也不乏睿智和幽默。一位記者希望霍金預測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發現會是什麼,霍金說:“如果我知道,我就已經把它做出來了。”場內一片笑聲,而霍金接下去的話又耐人尋味,使人體味到科學中蘊含的哲理思想,他說,“科學發現是某種不可預料的東西,將非常奇異的到來,它是由想象力的跳躍組成的,科學就是這樣的發展。”
也許,我們會埋怨上天的不公,讓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禁錮於輪椅上,剝奪了他本應與同齡人一樣擁有的朝氣、自由與美好的前途。也許,我們有過這樣一個疑問:如果沒有疾病的折磨,也沒有被禁錮於輪椅上,霍金會不會有比現在更偉大的科學成就?相信人們都希望聽聽霍金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他的回答是:“我認為我的科學研究沒有多大影響。自《時間簡史》之後,我的科學觀點得到發展,但是沒有根本性的改變。”當記者問霍金,除了科學研究帶來的樂趣之外,生活中最大的快樂是什麼時,他回答說:“我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巨大的快樂來自於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我的家庭。”
今天,霍金所獲得的巨大成就,是他與不公命運鬥爭的結果。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不要被命運繩索所束縛,應該把命運緊緊地握入手中,自己去爭取屬於自己的!而這一點就需要有勇氣,有希望。記得培根曾說過:“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所以,擁有堅定的希望才是最關鍵的。
曲折的生活道路在霍金的人生中,隨處可見。可他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壓倒,而是毅然憑著自己的信念堅強地走了過來。看看霍金臉上的滄桑和笑容,四肢健全、青春活力的你們還有什麼可以去埋怨呢?隻要心中有希望,有理想,有意誌,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
所以,心中常存希望,就會有追求,有追求就有了意義,有了價值,你也就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2.保持樂觀的心態
心態決定一切,心態好了看著什麼都順眼,做起什麼事都順心。比如學習,心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習的最終結果的好壞。就如法國著名作家拉伯雷所說的:“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如果每天都能保持樂觀的心態,那麼,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快樂和充實的。
樂觀的心態是戰勝一切的法寶
當你看到隻有半杯水的杯子時,你會怎麼想呢?你會說“我還有半杯水”,還是會說“我隻有半杯水”。“還有”“隻有”僅一字之差,但表現出的卻是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一個是積極樂觀,一個是消極悲觀,而注定的結果就是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在人的一生中,成功之路也不是暢通無阻,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麵對挫折和困難,心態積極、樂觀向上的人會接受挑戰、應對挫折,無論做什麼事都會以愉悅的心情對待,自然就有成功的機會,也可以說已經成功了一半;而消極悲觀的人,總是怨天尤人、誇大困難,結果隻能是碌碌無為,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路走向下坡,掉進失敗的深淵。
樂觀者因積極的心態,所以總是可以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危難中找到轉機;悲觀的人即使給了他機會,他的眼裏也隻看得到危難。
有一個美國女孩,在她小時候因一次意外,眼睛受了重傷,最終導致雙目失明,但慶幸的是通過手術,她還能通過左眼角的小縫隙來看這個世界。麵對生活給予的“禮物”,上帝賦予自己的殘缺的身體,她沒有因此而悲觀,不僅接受了現在的自己,而且更加堅定了活下去、要活得更好的信念。她很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跳房子的遊戲,為解決眼睛看不到記號的問題,隻有努力把每個角落都記在腦子裏,然後快樂的像個正常人一樣。憑借著一股韌勁,她曾到一個鄉村裏教過書,在教書之餘,她還在婦女俱樂部做演講,到電視台裏做談話節目。雙目的缺陷並沒有影響她的人生,相反,她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努力奮鬥的毅力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的文學學士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她所著的自傳體小說《我想看》在美國轟動一時,成為暢銷名著,激勵了無數人的鬥誌。她就是波基爾多·連爾,她曾這樣說:“其實在內心深處,我對變成全盲始終有著一種不能言語的恐懼感,但我也深知,這種恐懼不會給我帶來一點益處,我隻有以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麵對這一切,激勵自己,才能最有效地改變現狀。”也正是她這種樂觀的心態,不僅成就了她輝煌的人生,也使她在52歲時,經過兩次手術,獲得了高於以前40倍的視力,又一次看到美麗絢爛的世界。
人們總是認為,一個人的成功依賴於某種天分或某種優越的條件,但我們卻從波基爾多·連爾的身上看到,積極樂觀心態所帶來的力量。試想,如果她在失明後自暴自棄,終日活在對老天不公平的抱怨中,還怎麼去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又怎麼能拿出勇氣去克服困難,麵對更殘酷的命運。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社會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於肩負使命的青少年來說,也將要麵對更多的壓力與挫折,用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也決定了日後會有怎樣的未來。其實,困難就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生活中很多失敗,並不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行,而是給了自己的悲觀。所以說困難並不可怕,隻要你能樂觀地看待所麵臨的一切,你就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得比順境更為強大的力量,看得更高走得更遠。
保持樂觀的心態對青少年尤其重要
渴望人生的愉悅,追求人生的快樂,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充滿歡聲笑語的。快樂是一種積極的處世態度,是以寬容、接納、愉悅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世界。月有明暗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生活也是由哭與笑、風雨和彩虹、成功與失敗組成的。而樂觀與悲觀,就像是陽光與陰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如何擁有樂觀的心態,每天微笑著迎接風雨和彩虹,麵對現實,麵對困難和挫折,是青少年掌握人生命運所必須具備的心態之一。
麵對現實,以及麵臨生存的競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使樂觀成為不可或缺的維生素,來滋養自己的生命呢?
對於每個人來說,樂觀兩個字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於青少年來說自然也一樣。英國思想家伯特蘭·羅素曾說過:“人類各種各樣的不快樂,一部分是根源於外在社會環境,一部分根源於內在的個人心理。”也就是說悲觀隨處可以找到,但要做到樂觀就需要智慧,必須付出努力、敢於麵對現實,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種人生處處充滿生機的心境。
人們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但人可以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去調節自己的心理感受,盡量地將其調適到最佳的狀態。要擁有樂觀的心態,首先目光就要盯在積極的那一麵,就如太陽落山後,伴隨著黑夜的來臨,也還可以看到滿天閃亮美麗的星星一樣。世界是向微笑的人敞開的。樂觀是人快樂的根本,是困難中的光明,是逆境中的出路,樂觀能讓你收獲果實,收獲成功,改變現狀。
以不同的心態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樂觀的人總是能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其實,生活中從來都不缺乏歡樂,隻要你用心體會。正如一位智者所說的那樣:“一個人感興趣的事情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而受命運擺布的可能性便越少。”當代青少年也應拿出麵對生活的勇氣,不要總是抱怨逆境,也不要把逆境當做是一種不幸,而是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透過髒兮兮的窗戶玻璃看窗外美麗的景色。
青少年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端正自己對生活、工作及學習的態度。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發現生活中人或事美好的一麵,充滿熱情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輕鬆地學習,以樂觀曠達的胸懷麵對每一天。
不要再抱怨命運的不公,也不要再抱怨上天給予你太多的磨難,無論在多麼困難惡劣的環境裏,換一種觀點、換一種眼光、換一種心態看待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青少年應該努力讓自己擁有積極進取的陽光心態,樂觀地對待生命中的風雨和彩虹,發揮自己的優勢,激勵自己的熱情,挖掘自己的潛能,昂首挺胸地走在光明大道上,接受生命的洗禮。
狂風暴雨之後的彩虹才會更美麗,隻有經曆破繭的痛苦才能進行身體的蛻變,所以請樂觀的麵對吧,明天會更美好,成功就在不遠處。
3.風雨中曆練自己
羅曼·羅蘭說:“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記得巴爾紮克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即便是成功者和大人物,他們在事業的開頭也往往是以挫折和失敗為開場白的,而且即便日後獲得了成功之後,還經常會碰到挫折,這一點與一般人對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的理解並不相同。
人才往往是在逆境中產生的
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成功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後才得到的。”在通常情況中,經曆過無數次地痛苦失敗才能得到偉大的成功。成功出於從錯誤中學習,因為隻要能從失敗中學得經驗,便將不再會重蹈覆轍。所以,失敗就如冒險和勝利一般,它也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必須記住:每一次失敗都是供我們再踏上更高一層的階梯。當然,在這個途中,我們難免會感到灰心與疲憊,但我們要知道,就像世界重量級冠軍詹姆士·柯比常說的:“你要再戰一回合才能得勝”。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無限的潛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裏,並堅持用它,否則毫無價值。所以,在遇到困難時,你要再戰一回合。
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痛苦:父親的酗酒和母親的早逝,使他從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無憂無慮地享受歡樂和愛撫的時候,他卻必須得像大人一樣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並且成功地維持了這個差點陷入破滅的家庭。這是命運賜予他的第一個磨難,但這磨難並沒有擊垮他。
後來,由於家庭的緣故,他青年時期就失意孤獨,而當他在步入創造力鼎盛的中年時,他又患耳疾,雙耳失聰。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突然耳聾的打擊更沉重的嗎?貝多芬一生中幾次瀕於崩潰的境地,他在三十二歲時就寫下了遺囑。但後來,在他還是頑強地戰勝了命運的打擊。他曾經大聲呼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推倒。”即便是在困難重重最痛苦的時候,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堅強鬥誌完成了清明恬靜的《第二交響曲》。他一生經曆無數次地挫折與磨難,但是,每一次痛苦和哀傷都被他轉化為歡樂的音符與壯麗的樂章。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交響樂。故而,他後來被人們稱為“交響樂之王”。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對此,作為青少年決不能低頭,而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理智、客觀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並采取恰當的方法來克服挫折。應感謝挫折,生活因此而豐富,人生的體驗因此而深刻,生命也因此而更趨完美。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其實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隻要我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麵對困難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敗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奮起”。在很多時候,挫折也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塊巨石,利用它,你可在砥礪精神的刀鋒,開掘生命的金礦,從自信、樂觀、勇敢、誠實、堅韌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越挫越勇,找到生命支點
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這個世界,確實存在太多問題,也許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無論麵臨什麼樣的挫折,都可以看做是上帝給予的恩賜,目的是要鍛煉自己。
美國偉大的演說家愛默生曾說過:“每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古希臘的偉大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也曾說過:“短時期的挫折比短時間的成功好。”而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當代保爾”張海迪已與病魔抗爭了四十五個春秋,帶給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熱情洋溢的笑容。在艱辛和病痛麵前,他們選擇了獨立和堅強,選擇了責任和擔當。在他們看來,隻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重擔;隻要精神不垮,就沒有解不開的難題。
洪戰輝的家庭遭受了重大變故:父親突發間歇性精神病,飽受傷痛的母親不辭而別,家中還有一個年幼的弟弟和父親,病後撿到的遺棄女嬰需要照顧……這個家庭的重擔壓在當時隻有12歲的長子——洪戰輝身上。十年如一日,洪戰輝一邊讀書一邊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照看時常發病的父親,撫養撿到的妹妹……
父親,妹妹,生活的重擔壓在他稚嫩的肩膀上,唯一能做的隻是堅持,再堅持!在日記中,他這樣寫道:“我會堅持,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責任,不但對自己、對家庭,還有對社會。隻是默默地走,不願放棄。”一份責任讓他支撐住,一種永不言棄的心態,讓他逐漸成熟,幾度麵臨輟學,他沒有放棄,而是憑著自己的一雙手,艱難地維持著妹妹的生活、父親的疾病,自己的學業,這看似沒有可能的事情被他在汗與血與淚中見證。在生活中他承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受住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