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失敗中振作起來(1 / 2)

要從失敗中振作起來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華盛頓的一次演講中說了這麼一段讓美國人記憶深刻的話:“做一個堅強的美國人吧!鼓起勇氣向生活困難衝擊,不要懼怕失敗,要從失敗中奮起去爭取勝利。”

從此,“要從失敗中奮起去爭取勝利”成了千千萬萬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

也許你曾經苦惱過,也許你曾經彷徨過,也許你無助過,也許你為自己的平庸焦躁過,還或許你曾失去了朋友、親人、住房或所有的財富;或者你失去了親自去上班的能力,抑或完全失去了行動能力,但隻要你不屈服,不被挫折嚇倒,有勇氣麵對這一切的不幸,有從失敗中奮起的精神,你就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拿破侖的一支12萬人的軍隊被75萬人的奧地利軍隊挫敗了,拿破侖非常失望地對士兵們說:“你們叫我很失望,你們缺乏必要的以一當十的勇氣,你們不配法蘭西勇士的稱號!”

這些戰後餘生的法蘭西士兵眼含熱淚說:“您知道敵人兵力數倍於我們,我們不是懦夫,把我們派往最能考驗我們的地方去,看看我們配不配稱法蘭西勇士。”在隨後的戰役中,這支部隊勇猛衝鋒陷陣,最終把奧地利軍隊擊潰,他們用事實證明了自己的無畏無懼。

生活中不乏一些僅僅因犯了一些小錯誤,或失去了全部財產,或投資的項目破產了就唉聲歎氣、怨天由人的人,有的人甚至由此走上絕路。實際上,好好想一想,失去這些身外之物又能怎麼樣呢,如果你真的喪失信心,仰躺在地上,那你也許真的完了,永遠沒有希望了;但如果你遇挫不敗,勇氣倍增,對自己充滿信心,決心從頭再來,那你又會向成功邁進。

生活中也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不管是在戰場上與敵人真刀真槍地作戰,還是在後方與敵人明爭暗鬥中,都能夠像尤利西斯那樣為了正義作不屈不撓的戰鬥,即使麵對猙獰的死神也無畏無懼。隻有這樣的人才可能是屹立不倒的人。隻有像拿破侖那樣蔑視困難,不承認失敗,認為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的人,才能成為與成功相見次數最多的人。

你或許與成功失之交臂,所以你現在放棄了。你沒有好好想一想,你如果放棄了,那就意味著你又多經曆了一次失敗,甚至你今後真的永遠與成功無緣,上一次失敗,不等於這一次也失敗,隻要試一試,希望還是存在的。

狄更斯在小說《聖誕頌歌》中塑造了斯克魯奇這麼一個守財奴的形象,斯克魯奇自私自利、心胸狹窄、冷酷無情、視財如命,他把自己偷偷儲藏的一堆金子視作自己生存的唯一精神支柱。但是到了晚年,他卻變成了一個富有同情心、出手慷慨大方的善良老人,這一巨大轉變並不是狄更斯杜撰出來的,它也來源於生活中,我們從媒體上不是也多次看到許多人從過去的失敗中醒悟過來,振作起來,重新踏上征途了嗎!

對於一個不懼怕失敗,凡事充滿信心、勇氣、意誌的人,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失敗,最終一定能走向勝利。

暫時的失敗隻能激發起他們更大的自信、勇氣和更頑強的抗爭,也讓他們更強大,比徹說得好:“失敗隻會讓勇者的肌肉更結實,體魄更健壯,更加堅不可摧。”

也許很多人大半生過得平平安安、富富足足,也積攢了不菲的錢財,也有了許多知心朋友,社會名望也很不錯,但突然有一天,這一切都如海市蜃樓般消失了,他們無法一下子接受這巨大的打擊,對生活一下子失去了信心,思想僵硬、機體麻木起來,他們進取的力量和勇氣好像也隨著這一切的消失而不見了。不可否認,這一打擊是巨大的、沉重的,人人都會有一種天突然昏下來的感覺,但如果能夠勇敢麵對,那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即使一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人,如果他能夠堅持承受下來,勇敢麵對,那他還是有希望的,但是即使一個滿腹經綸的人在經受打擊後喪失了信心,毫無鬥誌,那他也必定必敗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