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出下一步
毛奇將軍雖然19歲就當上了軍官,但直到步入老年才爬上了普魯士軍隊總參謀長的寶座,他堅持學習到66歲。他的軍旅生涯可謂風光無限,他成功地把奧地利人趕出了德意誌,為德意誌統一做出卓越貢獻。他又在普法戰爭中使強大的法國一敗塗地,改變了歐洲的版圖。軍旅上的輝煌,把已是古稀的毛奇將軍又推上了陸軍元帥的寶座,毛奇將軍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戰略家。
我們往往隻看到了那些成功人士臉上的笑容和麵前堆滿的鮮花,但是卻往往不想或忽略了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以及所受到的傷痛。
約翰·斯圖亞特·布萊克斷言,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天生適於做哪一件事,如果強要說有這樣的人,那麼當真的有一件具體的工作落到他頭上的話,那他也無法做到很好地完成它。
“陪審團主席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有著正義感的人,但他的固執與倔強也同樣很有名。”威普這樣講道,“在一次審判會上,被告辯護律師喬治先生用了整整1個小時的時間申訴了案件本身和對被告無罪的辯護。再接下來的時間內,喬治先生還是滔滔不絕一遍一遍陳述自己的現點,其中沒有任何的假設和推理,隻有對案件本身要點的申訴。我開始明白,喬治先生在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與陪審團進行對抗,使陪審團支持自己的觀點。陪審團主席、那個倔強而又富於正義感的案件裁定者開始有些憤怒了,這從他臉上僵硬的紋路上看得出來。但喬治先生仿佛沒有看見,或者看見了根本不作理會,依然一遍遍陳述觀點,陪審團主席僵硬的麵容開始放鬆,逐漸轉為輕輕點頭。整整5個小時過去了,喬治先生終於贏得了勝利,陪審團一致同意宣判被告‘無罪’”。
《紅字》真是一部完美的作品,看過這部作品的人無不為它優美的文字、流暢的思路、清新的文風、精雕細琢的修辭而拍案叫絕。如果能夠有幸看到霍桑的筆記本,我們就會發現作品如此出色的原因。在筆記本上霍桑透露這部作品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修改遍數之多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無論多麼微小而瑣碎的修改都會在他的筆記本上找到記錄。霍桑的筆記本裏記錄著他的所思、所想、所看以及他的感受,正是這樣他才寫出了如此完美的作品。
霍桑的《紅字》的完美來源於霍桑卓越的思想和大量有價值的資料,但在《紅字》成功問世之前,霍桑還充滿著擔心,他擔心這部作品是否同他以往的作品一樣不被人們認同,他曾把自己的一部分作品付之一炬。生活上,霍桑一度也陷入了困境,在他從塞倫海關離任後的一段日子,霍桑的主要食物就是栗子和馬鈴薯。在霍桑和他的不朽作品《紅字》被世界認同之前,霍桑在文學界摸爬滾打整整20年。
就象寶劍再經一錘就能橫空出世一樣,人們往往在腳步已踏到成功終點線時,還渾然不知,奮鬥者的悲劇就在於在成功即將到來的這一刻停住了腳步。
“我生命中的新一麵是在1865年9月開始的,那時我終於動手寫我早想寫的小說。”喬治·艾略特說,“雖然我以前一直想寫小說,也曾經試過,但從未下過真正的決心,總是淺嚐輒止。我往往隻寫了一個描述斯坦福郡的鄉村以及鄉民生活的開頭就停止了。就這樣,停停寫寫,寫寫停停,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幾年時間過去了,我想寫小說的欲望也漸漸淡薄,而且我還感到自己缺乏高超的寫作技巧,以及在小說結構的處理方麵還有欠缺,但是在敘述故事方麵我還自我感覺良好。”
“時間很快來到了改變我命運的那一年那一月份——1985年9月,某一天早上,我忽然心血來潮,想寫一個故事的梗概,我抓住這一契機,動手寫了起來,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導致了《牧師生命的一幕》的問世,它最初刊登在《黑木》雜誌上,引來了讀者的極大歡迎,緊接著,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我終於成功了。”
赫伯特·斯賓塞在完成了他巨著第十卷時已76歲,這是個創舉,很少有人能超過他。赫伯特·斯賓塞在創作中遇到了許多困難,身體也每況愈下,但他依然堅持創作、鍥而不舍,終於贏來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