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忍不拔是一切偉大作家成名的秘訣。他們的作品之所以高貴典雅,並不是借著天才的靈感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精心細致的雕琢,去除一切不完美的痕跡才得到的。
古雅典悲劇作家歐裏庇德斯曾經受到對手的嘲笑,說他3天隻能寫出3行字,而那人卻能寫出300行。而歐裏庇德斯卻回答道:“你3天寫的幾百行是不會被人記住的,而我的3行卻能流傳百世。”霍桑、愛默生這些大作家的筆記,確實可以讓我們一窺偉大作品背後的艱苦勞動,他們準備一本書要用上幾年的心血,而我們用幾個小時就可以把它讀完。巴特勒主教20年的時間和心血都傾注在他的《論類比》一書上,然而,盡管這樣,他仍然對作品不滿意,想銷毀它。維吉爾的《埃涅伊特》用了11年時間才完成。孟德斯鳩寫作《論法的精神》用了25年時間,而我們一個小時就可以把它讀完。亞當·斯密寫作《國富論》用了10年時間。盧梭認為,自己那種流暢典雅的寫作風格主要得益於不斷的修改和潤色。
柏克的《與一位貴族的通信》是文學史上最恢弘莊嚴的一部作品。在校樣的時候,柏克做了十分認真細致的修改,以至最後稿樣到了出版商手裏時,幾乎麵目全非了,印刷工人甚至拒絕校正,於是不得不重新排版印刷。意大利詩人阿裏奧斯托嚐試了16種不同形式寫作他的《暴風雨》,而寫作《瘋狂的奧蘭多》用了他整整10年時間,盡管這本定價為15便士的書隻賣出了100本。梭羅創作的新英格蘭牧歌《康科德河和梅裏馬克河上的一星期》完全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雖然總共印了1000冊,最後有700百冊退還給了作者。梭羅在日記中寫道:“我的圖書館藏書共有900百本,其中700百本是我自己寫的。”雖然這樣,他仍然筆耕不輟,銳氣不減。亞當·塔克為了寫作他的那部名著《自然之光》,用去了18年的時間。
“恒心與忍耐力是征服者的靈魂,”布爾沃曾這樣說,“它是人類反抗命運、個人反抗世界、靈魂反抗物質的最有力支持,它也是福音書的精髓所在。從社會的角度看,考慮到它對種族問題和社會製度的影響,其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也不為過。”
俗話說得好:滾石不生苔。堅持不懈的烏龜能快過靈巧敏捷的野兔。如果能每天學習一小時,並堅持12年,你所學到的東西一定遠遠超過坐在學校裏接受4年高等教育所學的東西。同樣,好書不厭千遍讀,這種閱讀方式對人思想的塑造要比那種蜻蜓點水式的閱讀影響更大。
許多人失敗的根源就是不能持之以恒。今天還擁有百萬家資,明天就有可能沿街行乞。試問,迄今為止,人類的哪一項成就不是憑借堅持不懈的精神才實現的?提香的一幅名畫曾經在他的畫架上擺放了8年,另一幅也擺放了7年之久。如今,我們仰慕的知名作家,他們的聲望是如何獲得的?都是經年累月、不計報酬的辛勤寫作得來的結果。為了最後成書,他們此前用不計其數的文字作為練筆,將大半生的精力獻給了他們熱愛的文學事業,甚至象奴隸一樣埋頭耕耘,最後才換得了他們流傳百世的美名。
柏克告誡世人:“永遠不要絕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就永遠抱絕望的心情去努力工作吧。”
傳說,披著一張虎皮的赫拉克勒斯頭象的下頜部位還有兩隻虎爪,它的寓意是激勵人們勇敢地與各種艱難險阻作鬥爭,如果我們戰勝了這些困難,那麼,它們反過來會成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力量。啊!一切榮耀與光彩最後都屬於永不屈服的意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