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2 / 3)

痛苦,多半是由於人去想它的緣故。

〔俄〕列夫·托爾斯泰:《十二月的塞瓦斯托波爾》

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受到痛苦的唯一原因。

〔美〕伯恩斯,引自《抑鬱症的認識療法》

失望不算痛苦,無目的無希望而生活著,才是痛苦。

〔中〕茅盾:《茅盾全集》

隻有彷徨動搖的人,在矛盾悔恨中過生活的人,才會感到痛苦。

〔中〕茅盾:《茅盾全集·蝕·追求》

思想被事實禁錮住,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

〔中〕冰心:《冰心文集·繁星》

當一個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戰的時候,常會發現,越是清醒,越是痛苦。

〔法〕羅曼·羅蘭:《人生小語·清醒與糊塗》

人們所想得到的往往是私利或私情。也唯有私利或私情患得患失的時候,才會痛苦。

〔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胸懷博大的人,不太容易為痛苦所纏繞,心胸狹小的人,會常常為痛苦所折磨。

〔中〕汪國真:《年輕的季節》

如果說極度的痛苦由於時光的消逝而有所減輕的話,那麼,取而代之的則是永久的憂鬱了。

〔英〕毛姆:《奇妙的愛情》

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法〕拿破侖:《語絲》

一定要感到痛苦,所受的教訓才會在記憶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法〕巴爾紮克:《人生的開端》

真正的激情,是人們藏在內心的激情,真正的小說是那些公眾不知道的小說。真正的痛苦是人們默默承受著的,不願別人憐憫和安慰的痛苦。

〔法〕喬治·桑:《木工小史》

痛苦,因為要單獨一個人承受,會更加強烈。

〔俄〕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創作過程》

人的心靈隻能承擔一定數量的痛苦。如果痛苦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就會逃逸到思想的深處,給埋了起來。

〔美〕西德尼·謝爾頓:《午夜情》

一切痛苦能夠毀滅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滅!

〔英〕拜倫:《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

辛勤的蜜蜂永遠沒有時間悲哀。

〔英〕布萊克:《嘉言選》

害怕自己會受苦的人,已經遭受他所害怕的痛苦。

〔法〕蒙田:《人生隨筆》

我責成我的心靈一視同仁地看待痛苦和愉悅,不過一個輕快,另一個艱難。至於小心地壓製一者,就如擴展另一者一般是能夠做到的。

〔法〕蒙田:《人生隨筆》

一個心裏痛苦的人,有向親人傾吐心底秘密的必要。

〔法〕司湯達:《紅與黑》

大人的痛苦是可以減輕的,因為知道它從哪兒來。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人類的痛苦達到頂峰之後,必須回降。要麼痛苦而死,要麼習以為常。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利己主義往往可以成為悲憫他人的鑰匙。自己痛苦的人,有可能體會到別人的痛苦。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一切痛苦畢竟是懦弱的表現,在堅強有力的生活感召下會悄悄隱退。

〔奧〕茨威格:《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誰能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就會成為新人。誰能戰勝痛苦和恐懼,他自己就能成為上帝。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一個敏感的人,即使在最痛苦的時候也能找到美的因素。

〔蘇〕阿尼克斯特,引自《英國文學史綱》

強迫自己的內心去回溯痛苦的往事是一種折磨。

〔美〕歐文·斯通:《總統之戀》

許多的苦痛是你自擇的。

〔黎〕紀伯倫:《先知·論痛苦》

我們對這種奇怪的痛苦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減輕痛苦的程度。

〔英〕狄更斯:《荒涼山莊》

世上沒有不願意忘記自己的悲痛和委屈的人。

〔英〕狄更斯:《聖誕故事集》

痛苦也和激情一樣,如要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必先使痛苦充分地發泄,毫不保留。

〔法〕羅曼·曼蘭:《母與子》

痛苦的人所能棲息的另一處所,是音樂世界。

〔法〕莫洛亞:《人生五大問題·論幸福》

當痛苦臨身,想起殉教者的苦惱與地獄的折磨,痛苦就消失無蹤。

〔美〕愛德華茲:《決斷》

既要活著,就最好是快活積極地活著,而不要希望誇大痛苦,更不要傳播痛苦給別人。

〔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

由痛苦而來的歡樂,禍害連連。

〔古羅馬〕賀拉斯:《書信詩》

痛苦或者歡樂,完全蘊含於眼界的寬窄。

〔英〕雪萊:《關於道德觀念的思辨》

痛苦跟歡樂一樣,會創造一種氣氛的。走進人家的屋子,你第一眼就可以知道它的基調是什麼,是愛情還是絕望。

〔法〕巴爾紮克:《貝姨》

痛苦總是守在歡樂旁邊。

〔法〕雨果:《巴黎聖母院》

痛苦從來不妨礙歡笑,歡笑也從不妨礙痛苦。

〔法〕羅曼·羅蘭,引自《羅曼·羅蘭傳》

一點小小的痛苦就足以破壞我們所享受的一切快樂。

〔德〕萊布尼茨:《人類理智新論》

世界上產生痛苦的事,原本比製造快樂的要多。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每個人都由一部痛苦的機器和一部快樂的機器結合而成的。這兩種機器的功能很和諧地配合在一起,帶著巧妙、精細的準確性,按照互讓的法則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