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氣(2 / 2)

憤恨不平即使有真正的不公平和錯誤為基礎,也不是取得勝利的方法。

〔美〕馬克斯威爾·馬爾茲:《你的潛能》

習慣性的憤怒必定會導致自我憐憫,那又是人所養成的最壞習慣。

〔美〕馬克斯威爾·馬爾茲:《你的潛能》

憤恨往往能造成惡性循環。

〔美〕馬克斯威爾·馬爾茲:《你的潛能》

小利害信,小怒傷義。

〔中〕《管子·問》

天下甚事不因怒後借了,怒則忙,忙則錯。氣一動時,不可不即時簡點。

〔中〕陸世儀:《思辨錄輯要》

人需要溫和,不要過度地生氣,因為從憤怒中常會產生出對於易怒的人的重大災禍來。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抑製自己免於憤怒最好的辦法是:當別人憤怒時,你就冷靜觀察那是怎樣的一副德性。

〔古羅馬〕塞涅卡:《談憤怒》

“可以激動,但不可犯罪。可以憤怒,但不可含憤終日。”也就是說,對憤怒必須從程度和時間兩方麵加以節製。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憤怒》

當你被激怒時,應努力在憤怒的同時給對手以蔑視,但不可在憤怒中表現出畏懼。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憤怒》

人在憤怒時千萬要注意兩點:第一不可惡語傷人,這不同於一般的對世情發牢騷,而會植下怨毒之種;第二不可因怒而輕泄他人的隱秘,這會使人不再被信任。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憤怒》

如果那喀索斯看見過自己生氣時的尊容,他決不會愛上自己。

〔英〕托馬斯·富勒:《聖地與世俗地》

憤不形於色,也不為別人之過而怒。絕憤棄怒,利人利己。

〔日〕《日本書紀》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製百動。

〔中〕蘇洵:《心術》

凡有橫過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動氣,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使氣最害事,使心最害理。君子臨事,平心易氣。

〔中〕呂坤:《呻吟語·應務》

凡遇事有可怒,切莫輕發,姑忍著。小者忍一二時,大者忍一二日,其氣自平。

〔中〕陳確:《辰互雜有·治怒》

無事於爭,何有於忿。

〔中〕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牘》

沒有職權解決某事的人,發脾氣無用;已有職權解決某事的人發脾氣不必。

〔中〕鄒韜奮:《韜奮文集·一年的練習》

對應發怒的事物發怒,對應發怒的人發怒,當該發怒時發怒,隻要人們這樣做,就該受到讚揚。

〔古希臘〕亞裏土多德:《倫理學》

人生中最重要的行動往往就從盛怒中萌芽、產生。

〔法〕巴爾紮克:《十三人故事》

一次充分的義憤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全部能力。

〔美〕愛默生:《日記》

血氣之怒不可有,義理之怒不可無。

〔中〕朱熹:《朱子語類》

所謂怒亦不同,有公怒,有私怒。私怒決不可有,公怒決不可無。公怒為天下國家,私怒隻為一己。

〔中〕陳確:《辰夏雜言·治怒》

我們可以把該發之怒稱為“大”怒;不該發之怒稱為“小”怒。“大”怒是大公無私之怒,“小”怒是有私無公之怒。兩者有境界高下的不同。

〔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大怒與小怒》

人遇到該怒之事,不能不怒。因為怒是對正義的維護,是對真理的仗義執言,是有所不為的耿介,是威武不屈的操守,是“舍我其誰”的擔當,是要爭個水落石出的堅定。“敢怒”是一種膽氣,是力量的展示。

〔法〕羅曼·羅蘭:《羅蘭小語·大怒與小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