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
認識一件事物的目的達到後,就可以說它被領悟了。
(意)阿奎那:《神學大全》
有學問的人和能認識的人是不同的,記憶造成了前者,哲學造成了後者。
(法)大仲馬:《基度山伯爵》
認識的需要扼殺了存在的需要;但存在對於認識不再有奧秘。
(法)羅曼·羅蘭:《羅曼·羅蘭回憶錄》
在我不能明辨是非的領域,也就不存在我的權力。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有能者,見鋒穎之秋豪。
(中)摯峻:《報司馬子長書》
凡是反思,總是在生活中遇見什麼困難,受到什麼困難,感到什麼痛苦,才會有的。
(中)馮友蘭:《三鬆堂自序·四十年代》
人類的認識,隻要符合於客觀規律的就是真理。
(中)馮定:《平凡的真理》
如果有人以為他認識了什麼東西,那麼他對他應當認識的東西就一點也不認識。
《新約全書·科林斯前書》
隻有舍棄自我,才能看見真實。
(日)東山魁夷:《聽泉》
物理不見不聞,雖聖哲亦不能索而知之。
(中)王延相:《石龍書院學辯》
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擊不已,火光始現。
(中)陸世儀:《思辯錄輯要》
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複,才能夠完成。
(中)毛澤東:《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
我好像是在海濱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塊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了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麵前。
(英)牛頓:《牛頓的故事》
永遠束縛在整體中一個孤零零的斷片上,人也就把自己變成一個片斷了。
(德)席勒:《美育書簡》
假如那行動使什麼人不喜歡,那不過因為不符合那個人對好事的有限的認識。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人們的認識畢竟是有限的,他們不會比可能知道的知道得更多。
(蘇)高爾基:《智者》
自井中視星,所見不過數星。
(中)屍佼:《屍子·廣》
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眥。
(中)《淮南子·說林訓》
察一曲者不可與言化,審一時者不可與言大。
(中)《淮南子·繆稱訓》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中)桓寬:《鹽鐵論·複古》
見虎一毛,不知其斑。
(中)傅玄:《傅子·闕題》
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中)韓愈:《原道》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中)蘇軾:《題西林壁》
人們總是不能超出經驗範圍之外而有什麼認識。
(中)馮友蘭:《三鬆堂自序·二十年代》
隻注意偉大事物瑣碎細微的地方,你就會產生懷疑——輕易下結論,就會把枯葉殘枝當作大樹。
(印度)泰戈爾:《戈拉》
凡人之患,偏傷之也。
(中)荀況:《荀子·不苟》
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
(中)《淮南子·說林訓》
曲思於細者必忘其大,銳精於近者必略於遠。
(中)劉晝:《劉子·觀量》
有以用藥而死者,而禁天下之醫,非也。
(中)王士元:《亢倉子》
慎於小者,不慎於大。
(中)呂本中:《官葳》
蓄疑者亂真知,過思者迷正應。
(中)呂坤:《呻吟語·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