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海裏斯:《關於音樂、繪畫和詩歌的論文》
音樂可以在人心中引起一係列的感情。
(英)海裏斯:《關於音樂、繪畫和詩歌的論文》
音樂和我的智力發展之間的聯係是,從我對音樂的興趣中產生出了至少有三種影響我終身的思想。
(英)波普,引自《哲學與當代世界》
群眾不讚美的一切音樂作品,必受詛咒!群眾瞧不起的音樂作品,一無價值可言。
(法)柏遼茲:《回憶錄》
隻有旋律是具有靈感的藝術所掌握的不可戰勝的威力的泉源,隻有旋律才具有音樂征服人心的力量。
(法)盧梭:《新愛洛依斯》
音樂令人興起想乘風破浪的感覺。
(法)雷納爾:《日記》
音樂以其影響的魔力,在一定的程度上,能描畫出想畫的一切。
(法)萊修埃爾:《音樂見解》
音樂對於一般沒有感覺的人是不會變得危險的。
(法)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
不愛音樂,不配做人。雖然愛音樂,也隻配稱半個人。隻有對音樂傾倒的人,才可以稱作人。
(德)歌德:《西方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論音樂》
音樂用理想的紐帶把人類結合在一起。
(德)瓦格納,引自《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論音樂》
旋律具有主要的意義,並且是音樂完美的最高峰。
(德)馬泰鬆:《完善的樂隊長》
音樂具有一種奇妙的東西,我甚至要說,音樂——這就是奇跡。
(德)海涅:《論法國舞台》
音樂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樂音及其節奏,比最好的演說家還好地引起各種激情。
(德)奈特哈特:《平均律》
音樂給人開辟了一個陌生的王國,一個與他周圍的外在感性世界沒有任何共同之處的世界。
(德)霍夫曼:《克萊勘勒主義者》
我們愛唱歌。隻有美的人才能夠唱得好——我說的美的人,就是愛生活的人。
(蘇)高爾基:《伊則吉爾老婆子》
一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
(中)王蒙:《桔黃色的夢·音樂與我》
真正的美的音樂來自人民,來自生活;人民就是最好的音樂,生活就是最好的音樂。
(中)陳遼:《葉聖陶評傳》
最自由的而且響聲最完美的樂器是人的聲音,它兼有管樂和弦樂的特性……
(德)黑格爾:《美學》
人的聲音是完美的,可以與任何樂器配合得頂合式,頂美。
(德)黑格爾:《美學》
人的聲音可以聽得出來就是靈魂本身的聲音,它在本質上就是內心生活的表現,而且它直接地控製著這種表現。
(德)黑格爾:《美學》
歌手卻在他內心擁有一切事物,從他生命本身發出無數樂音,它們不是來自外界素材的積聚。
(印度)泰戈爾:《人生的親證·美的親證》
歌者,樂之聲也,故絲不如竹,竹不如肉,迥居諸樂之上。
(中)段安節:《樂府條錄·歌》
唱法之最緊要不可忽者,在於起調之一字。
(中)徐大椿:《樂府傳聲·起調》
學唱之人,勿論巧拙,隻看有口無口。
(中)李漁:《閑情偶寄·演習部》
隻有一個人不通過手的操作,而是通過理智掌握音樂的本質時,那個人才是音樂家。
(古羅馬)鮑埃齊:《關於音樂的教導》
現代的作曲家可以根據真理創作自己的作品。
(意)蒙特威爾弟:《“牧歌第五卷”序言》
音樂家的藝術絕不在於對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於能夠使人們的心靈接近於(被描述的)對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法)盧梭,引自《盧梭論旋律與和聲》
對一個天生的音樂家,一切都是音樂……世界上一切都是音樂,隻要去聽就是了。
(法)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
人的心同時也是大音樂家的共鳴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麼音樂家永遠也不可能創造出偉大的東西來。
(德)舒巴爾特:《音樂美論》
我努力要做的不是音樂家,而是畫家或詩人。在我著手工作以前,我不管怎樣也要力求忘記我是一個音樂家。
(德)格魯克,引自《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論音樂》
大部分聽眾感到興趣的,不是音樂而是音樂家。
(德)貝多芬:《書簡集》
音樂家的想象力愈是豐富……他的作品就愈能激動人,吸引人。
(德)舒曼,引自《科學·藝術·哲學斷想》
偉大的音樂家同時也是偉大的人,他們懂得同時代人的希望、意願與憂慮——往往比人們自己了解還多。
(奧)克涅普勒,引自《藝術家與德育》
一個人要想成為音樂家,首先應該培養自己的智慧,學會思考和判斷。簡言之,他應該具有思想。
(匈)李斯特,引自《科學·藝術·哲學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