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訓練材料4(1 / 2)

[高亢型例稿]

長征,迎著民族複興的曙光(節選)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是20世紀中國共產黨人創造的壯麗史詩。

長征的起步,並非高歌猛進而是被迫突圍。它是在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中國麵臨民族危亡的情況下發生的;它是在國民黨當局對蘇區進行大規模“圍剿”,黨內出現嚴重“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麵臨生死存亡嚴重危機的情況下發生的。當時的輿論認為,“國共勝負已成定局,紅軍已是死路一條”。國民黨也認定紅軍“流徙千裏,四麵受製,下山猛虎,不難就擒”。長征就是這樣一個“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生死抉擇,而紅軍就是在去向渺茫的“絕路”上獲得了新生。

這是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豐碑,是堅強意誌、革命勇氣的傳奇。懸殊的敵我力量、惡劣的自然環境、嚴峻的黨內鬥爭,曆史將三重考驗一股腦拋給這支年輕的隊伍。天上每日幾十架敵機偵察轟炸,地上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峽穀激流,雪山沼澤,鳥飛不下,獸鋌亡群;教條主義桎梏,分裂主義挑釁。兩萬五千裏,步步是險境、處處關生死,紅軍在難以想象的艱險中克關奪隘,絕處求生。

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以弱勝強、挑戰極限的奇跡。《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作者羅列了一些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數字:中央紅軍在367天的長征中,進行了300餘次戰鬥,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兩萬五千裏路程上,隻休息了44天,日均行軍74裏……各路紅軍跋山涉水、爬冰臥雪、草根果腹、皮帶充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轉戰烏蒙山、強渡嘉陵江、激戰獨樹鎮……十多萬紅軍指戰員血灑征途,前赴後繼,彙成一股勢不可當的鐵流。

目睹兩萬五千裏長征的艱苦卓絕和驚天逆轉,甚至連敵人都不得不感佩。1936年10月,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會師陝北,蔣介石喟然長歎:“六載含辛,未竟全功。”

毛澤東同誌豪邁地說,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曆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

訓練提示:長征,是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豐碑,是堅強意誌、革命勇氣的傳奇,是我黨的革命事業的偉大壯舉,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挑戰極限的奇跡。試想,若非堅強的民族信念,如何能創造這樣的奇跡。本文以昂揚有力的筆觸體現了人民軍隊不畏艱難的鋼鐵意誌。本篇文章的節奏為高亢型,體現了人們被長征精神所震撼,被長征精神所感染,要引導受眾產生一種高亢激越的情緒。文章第四自然段介紹了很多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數字,讚揚了人民軍隊大無畏的精神。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毛澤東同誌對於長征的總結,更增添了士氣,給人以更加強烈的鼓舞。

國慶60周年大閱兵解說詞(節選)

李瑞英:中央電視台。

康輝:中央電視台。

李瑞英:各位觀眾,這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

康輝:這裏是全世界中華兒女傾心矚目、衷心祝福的中國北京。

李瑞英:2009年10月1日,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60華誕。

康輝:2009年10月1日,奮進的中國邀你共享盛大節日慶典。

李瑞英:當曆史的腳步穿越昔日的故宮金殿,這一時的歡樂足以激蕩古老的中國五千年塵封的記憶。

康輝:當祝福的聲響震徹十月的神州九天,這一時刻的歡樂足以激蕩今日的中國960萬平方公裏豐饒的土地!

李瑞英:今天,我們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為您現場直播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的盛況。

康輝:今天,我們將在氣勢恢宏的天安門廣場與您一同見證跨入21世紀的中國奏響豪情激烈的盛世華章。

李瑞英:從1949年到2009年,一條60年的長度,一頭連著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中國,一頭連著在改革開放的陽光下活力迸射,向繁榮富強快步邁進的中國。

康輝:從1949年到2009年,新中國60年的風雨曆程與豐盈收獲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在10月1日這一天,用自己最真誠的方式,為祖國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