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小李飛刀,例無虛發(1 / 2)

有一絕世高手,所用兵器——飛刀。

飛刀,介乎暗器與兵器之間,刀長三寸七分,由精鋼所鑄。

這兵器是京城大冶的鐵匠花了兩個時辰打造出來的。

此飛刀冠絕天下,出手一刀,例不虛發!

急如閃電,就因為刀鋒破風,其勢方急。

這是江湖人對飛刀絕技的評定。

此飛刀絕技堪稱風雲第一刀,風雲處,橫空也!

小李飛刀!

這四個字本身就仿佛有種懾人的魔力,奪人魂魄的魔力。

刀的確具有一種特殊的結構,不同於尋常,在李尋歡手裏這是一柄天下無雙的利器。

鑄劍穀中,喬正站在鑄劍熔爐前,將手中融化的鐵水倒入早就做好的磨具中。

以小博大,喬正這種做法取巧了,但係統並未言明,也並未幹預。

因為它的目的是將喬正打造成最強鑄劍師,而非最強武者。

雙眼直盯盯的看著麵前的飛刀模具,隨著模具中的鐵水逐漸冷卻,裏麵的飛刀模型也逐漸形成。

在鐵水完全冷卻後,喬正拿出了裏麵已經成型的飛刀。

此時的飛刀才剛剛脫模成型,因為隻是刀胚,整個刀身看上去要比成品漲大一圈,而且刀身上坑坑窪窪,樣子奇醜無比。

還要再將其放入熔爐中再次煆燒加熱,進行二次錘煉鍛造加工。

鐵鉗緩緩翻轉著熔爐中小巧的刀胚。

刀胚逐漸被燒的赤紅,虹光漸盛猶如太陽之時,喬正迅速將其拿出。

拿起一旁的鍛造錘開始迅速敲打。

正所謂“趁熱打鐵”。

鐵在高溫下才會變軟,將燒紅的鐵拿出來以後,就要迅速對鐵片進行捶打,這樣打出來的鐵才能成器。

反過來如果鐵沒有在最熱的時候進行捶打,那麼一旦時間拉長,鐵片稍稍變涼,那麼打鐵所增加的壓力可不是一點點。

而且一旦如同太陽的光澤褪去,鐵降溫變成暗紅色,在錘打中就容易出現裂紋和碎裂,鍛造失敗的風險也會變高。

打造不同的武器使用的鍛造錘也不同,而像打造飛刀這種小型物件,使用的鍛造錘是小型的。

隻有嬰兒拳頭大小的鐵錘不停的在刀胚上敲打著。

喬正的動作迅猛無比,運錘如飛,鍛造錘猶如雨點一樣不停的落在刀胚上,鐵錘和刀胚的碰撞火星四濺。

雖然這些錘擊造成的聲音乍一聽頗為淩亂,但如果仔細聽的話就會發現這些聲音頗有節奏,仿佛急促而又優美的樂曲一般。

鍛造錘不斷的落下,刀胚的樣子也在不斷變化,慢慢的,緩緩的,一點一點的改變著形狀。

造型逐漸接近成品。

飛刀中的分子結構隨著不斷的敲擊錘煉,也越來越緊密。

再次煆燒加熱。

隨後將其取出,喬正仔細觀察著飛刀表麵的溫度變化,等到合適的溫度之後,放入旁邊的水池中,隨著‘呲’的一聲大量的白煙冒起。

耳翼輕輕煽動,淬火的滋滋聲映入腦海……

很好,很完美,沒有多餘的雜音,也就是沒有因為熱脹冷縮而造成應力破裂聲,過程很平順很成功……

淬火,不管是打造什麼兵器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

所謂淬火就是將金屬加熱到臨界溫度保溫一段時間後再以大於臨界冷卻的速度降臨。

這樣的目的就是讓金屬在進行淬火後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剛性、硬度、耐磨性等等。

這個水池裏麵的水連接著地下水,這也是係統弄得,專門用來進行淬火使用。

礦物質豐富的地下水淬火比起普通水來效果要更好一些。

在溫控技術發達的現代,可能這都不算什麼,但是在古代頂級的鑄劍師對於鍛造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有著嚴格的要求的。

順帶一提,其實像喬正他這種新手,最佳的淬火方式還是油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