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此去合雙棲 為有夙願鴛鴦交深金石 再來成隔世 依然前生鶴侶眷屬神仙(4)(1 / 3)

司青璜道:“此馬真個性急,這湖岸能遠多少,都等不及。對岸那麵荷花,入水時縱得稍後一點,便踏壞了。”孫次嫻道:“此馬委實忠義烈性,自被人救來此間,日常流淚悲鳴,思念故主。隻為危崖環繞,難於飛越;我們又禁它出外,不然早尋去了。”

正說之間,那一人一騎,已自縱上岸來人才也下馬。孫同康首先趕過,剛和馬上人把臂驚喜,馬也趕近前去;頭向主人不住挨擦,口中低聲歡嘯不已。人是良朋,馬是愛馬,鬧得孫同康一手拉著來人,一手回抱馬頭,也不知顧人好,顧馬好?滿肚皮的熱情,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彭勃見狀,笑道:“四弟畢竟情熱,你和大哥不過良朋久別,中經患難,先前還聽說起大哥在此,並非出於意外,尚且如此悲喜;日內靈智回複,盡悉我五家人的屢生悲歡離合,以及情分之厚,不要痛哭一場麼?”

李清菬也笑道:“嘉客遠臨,大哥尚未見過;我正想命大兒三女往接五弟夫妻,隻候他二人到來,便全數團聚。前生宏願盟約,終於有望,真乃可喜之事。大家部有許多話說,且請同到水波香榭,再作長談!”隨向雙方引見紫、青二女,也向來人禮拜。

同時,斜對麵疏林中又走出七個少年男女,最小的的八、九歲,大的也隻十四五歲。

遙望眾人,恭身為禮,各歡呼了兩聲爹娘、伯叔;並未沿湖趕來,卻順對岸,往正麵臨湖台榭一麵跑去,晃眼沒入湘濱花林之中。

主人因來客要看當地景物,陪同緩行,相隔正麵樓台房舍尚遠。玉珠早看出那七個幼童,個個仙根仙骨,資稟深厚,又都那麼英姿秀發,一身道氣;內中兩個小女孩,更如仙露明珠,瓊雕玉琢。雖然久聞這五對夫妻的屢生修積和一切前因後果,也是驚奇。

一問小孩姓名,才知內中兩個年稍大的,乃彭勃之子彭方,和次子小獸王彭若;餘下幾個小的,俱是李清菬門下子女。正說之間,那七個男女幼童已由前麵假山洞中迎出,拜倒在地。

石、司二女見湖麵頗大,一行沿湖走去;還未走上小半,這些幼童繞著大半圓圈走來。中間還要繞越許多樓閣房舍,路自不近;剛見他走入隔湖花林,幾句話工夫,便自到達麵前。分明已能絕跡飛行,為見外客同來,不致當眾炫耀;又急於相見,特借花林隱蔽,暗中飛來。那最小的一男一女,乃主人六子李同、七女李政,宛如金童玉女,更是秀出群倫,不由得心生愛憐。見正拜倒身前,連忙一手一個拉起,誇讚了幾句,攜著一同向前走去,邊走邊談。

兩小兄妹聰慧絕倫,久聞武當七女之名。內中女昆侖石玉珠,識見、經曆、交遊最廣,法力也高;見對自己垂青,正好就便結納討教,見後在外也可得點照應。有問必答,甚是得體。石玉珠見兩小言笑天真,說話尤其討人喜歡,越發愛極。一會司青璜也覺好玩,舍了主人,湊近身來,隨同一路說笑;除偶向主人應答幾句,俱連沿途景物也無心觀賞了。

那水波香榭,建在正麵左側湖水之上,去岸十來丈。水榭旁邊,石筍如林,大小十餘根,突起水麵;有的森如劍豎,有的雲骨撐空,大都六七丈高下,粗細不等。近水一段多有空隙,湖波平勻如鏡;獨這石林下麵,因有幾處泉眼,各掛著幾條瀑布,與伏流互相排蕩,驚濤如雪,駭浪花飛。石隙再受波濤衝激,吞吐之間,鏗鏘鏜遝,如協宮商,與瀑聲濤聲彙成一片清籟。

過去又是一片水閣平台,由一道平臥水上的朱闌長橋,繞著那叢石林,回環聯係。

但為石林所隔,遙望長橋臥波,至石而止,似與陸地不相通連。石林與右麵平台,離岸較近。石林後麵,巨石如贅,斜露水上;闊不過一二尺,長約五六丈,尾部與岸相接,贅首高昂。左側贅腹,離那石林下麵曲闌紅橋才隻數尺。橋本作萬字形,隻添了一小段,便自接上。

眾人一路說笑,不覺到了贅魚背上,見那石林膚色玉潤,並無苔蘚。每根石筍上麵,隻大小稀稀落落,各倒生著十多業蕙蘭之類的香草。偶有二三小鬆,由石隙中天矯盤舞而出,上綴蔦籮之類;青紅相間,迎風飄拂,襯得白石銀瀑分外明顯。石頂上麵,又各生著兩三株佳花樹,繁枝密葉,正麵全被布滿。

水榭四外,又大一片荷花,翠蓋亭亭,高出水麵;連那長橋也被遮去了一大段。水榭占地頗大,四方一圈玉石平台,相隔水麵又低,吃蓮花一圍繞,萬花如海中,簇擁著一座金碧台榭。加上玉瀑龍飛,平波浩渺,遠山凝黛,近嶺縈青,環境又是雅曠清麗,直疑瑤島仙居不過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