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孔子周遊列國(7)(1 / 2)

孔丘的學生仲由一直在孔悝家裏擔任家臣。政變發生的時候,仲由正好在外出差。聽到政變的消息,仲由連忙往回趕,在帝丘城外遇到大夫高柴。高柴也是孔丘的學生,他對仲由說:“國君已經出逃,而且城門也關上了,你趕緊掉頭,或許可以幸免於禍。”仲由說:“我食其俸祿,怎麼能夠避其禍患?”趁著守衛不備,偷偷地進了城,直奔宮中去找蒯聵。蒯聵挾持孔悝登台觀望,仲由想放火燒台營救孔悝。蒯聵大驚,命家臣石乞、孟厭出來與仲由相鬥。戰鬥中,仲由的帽帶被斬斷,帽子掉到地上。仲由說:“君子就算戰死,也不能不戴帽子。”從容不迫地戴好帽子,結好帽帶。石乞和孟厭趁機發動進攻,將仲由殺死。

孔丘聽到衛國動亂的消息,就說:“高柴這家夥會跑回來,仲由必定死在那裏。”

仲由的死訊傳來時,孔丘正拄著拐杖在柴門外散步,端木賜陪著他。孔丘一時淚如雨下,說:“泰山崩了,梁柱斷了,哲人枯萎了!”

他又對端木賜說:“天下無道已經很多年了,沒有人能夠聽從我的主張,難道不是很悲哀嗎?夏朝人死了,靈柩停在東麵的台階上;周朝人死了,靈柩停在西麵的台階上;商朝人死了,靈柩停在兩根柱子之間。昨天晚上,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根柱子之間享受祭祀。今天早上,我才想起,我是商朝人的後裔啊!”

七天之後,孔丘也死了。

孔子的弟子們在列國的表現

回顧春秋時期的曆史,開始是王室衰落,群雄並起,鄭莊公縱橫河雒,隱然成霸;接著齊桓公、楚成王、晉文公相繼興起,尊王攘夷,各領風騷數十年;此後晉國控製中原,楚國獨霸南方,晉楚爭霸成為主題,天下諸侯或從晉,或從楚,或搖擺不定,雖然戰爭不斷,卻保持了長期相對的穩定;再後來晉國衰敗,楚國失勢,齊國短暫複興,吳國曇花一現,越國異軍突起,天下的秩序再度被打亂,似乎周而複始,又回到了當初的混沌狀態。

公元前488年春天,齊景公去世一年之後,宋國入侵鄭國,理由是鄭國背叛了晉國。這個借口很牽強,要知道,當年齊景公與晉國爭霸,宋國和鄭國都投入了齊國的陣營,宋國憑什麼懲罰鄭國呢?很顯然,宋國並不是想討好晉國,而是想趁亂而起,獨樹一幟。

同年秋天,宋國又入侵了曹國。

曹國遭到入侵,完全是自找的。曹伯姬陽愛打鳥,有個叫做公孫強的鄉下貴族投其所好,打到一隻白雁獻給他,而且跟他說打鳥的技巧,講得頭頭是道。姬陽一高興,就封公孫強做了司城。公孫強大約是腦子進了水,當上司城後,成天給姬陽獻計獻策,鼓勵他當中原的霸主!姬陽竟然也信了,於是不再去晉國朝覲,也不買周圍各國的賬。宋景公抓住這個借口,派兵入侵曹國,討其不敬之罪。

同年冬天,鄭國為了救援曹國,派兵入侵宋國。這一牽製戰略很有效,宋景公不得不回師保衛商丘。公孫強看到宋軍撤走,一下子犯了賤,不但不暗自慶幸,反而命令士兵們在城牆上肆意辱罵。宋景公大怒,命令部隊回頭猛攻,很快將城池攻破,俘虜了姬陽和公孫強,曹國就此滅亡。

公元前486年春天,鄭國派兵進攻宋國的雍丘(今河南省杞縣境內),宋國派兵反擊,全殲鄭軍,俘虜鄭將郟張和鄭羅,並乘勝追擊,攻入鄭國境內。

宋國的動作終於引起了晉國的警惕。同年秋天,趙鞅準備出兵救援鄭國,命陽虎算卦,得到的結果是不吉,於是作罷。

宋景公的膽子越來越大,於公元前485年派兵入侵鄭國。公元前483年冬天又派大夫向巢伐鄭,鄭國當國罕達率軍反擊,將向巢包圍在岩地(今河南省境內)。

公元前482年春天,宋國派桓魋(也就是當年砍樹恐嚇孔丘的那位仁兄)增援向巢,結果還沒交戰,罕達隻傳了一道命令——“生擒桓魋者有賞”,桓魋便逃跑了,向巢部也被鄭軍全殲。

前麵說過,桓魋很受宋景公寵愛。然而寵愛到了一定程度,便容易由愛生恨。當宋景公雄心勃勃想稱霸中原的時候,桓魋的膽小表現使得他大為光火。更讓他惱火的是,桓魋回國後,絲毫不覺得愧疚,連宋景公的批評都不能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宋景公下定決心要除掉桓魋。

公元前481年夏天,宋景公安排了一個飯局,要他的母親也就是宋國的太後請桓魋吃飯,打算在席間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將桓魋剁成肉醬。這事兒不知道怎麼走漏了風聲,桓魋知道了,決定反客為主,請宋景公到家裏來作客。宋景公也不是傻瓜,召見司馬皇野說:“桓魋從小是我一手帶大的,現在他卻反過來要害我,請您一定要救我。”皇野說:“沒問題,不過這件事必須得左師幫忙,請您先把他找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