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斜陽 什麼是武功!
武,是一種意誌,是一種精神,是道之心、是勇猛、是精進、是殺伐。
把武領悟到了深處,武就是道。
而所謂功,就是人身體的生氣跟力量。
通過打拳練功,不斷淬煉肉身、血液、筋骨,使得身體不斷變強,從而達到徒手劈碑,力撕虎豹,氣血如龍的程度,就算是練功有成了。
但武在古義上是指持戈靜止而立,注視蒼穹,這是在參悟天地,又或是舉戈而動,與獸鬥、與妖鬥、與人鬥、與天鬥。
不斷超越自己,突破自身極限,這就是武。
把武道的精神凝練如鋼,意誌洗煉如刀,才能更好的駕馭不斷變強的身體,使身體發揮出超越自身極限的力量。
一拳就能打出氣爆。
練功還要修武,才叫武功。
“嗡嗡嗡嗡!”
“轟!”
此刻,在柳城李氏豪族之內的一片百米方圓的竹林之中,李亦鴻氣貫全身,出拳拍掌之間,發出陣陣脆響,銳注四梢,發聲而起勢,落音而著凹。
這是已經把武功練到了骨髓之中,掌握了身體的每一分力量,沒有絲毫泄露。
霹掌如揚鞭,發拳如發炮。
“蓬!”
驟然一拳打出,李亦鴻拳勁一崩,如箭穿雲一般,空氣排空震蕩,激發出一道道水紋漣漪,發出生生爆響。
周身氣勁都在震蕩。
十步之內,氣流激射,如同刀劍在激絞。
武功,不僅是一係列的動作套路。
真正的武功很難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隻有自身不斷去修煉、去參悟,才能知道什麼是武功。
但所謂的武功、招式、武技、就必須要有動作套路,否則也無從練起,無法表現在外。
同樣的一拳一腳,一招一式,修煉十年與剛修煉的人同時打出來,就是有天壤之別。
李亦鴻修煉的乃是李家傳承六百年的功法《摩訶王拳》,傳聞是一篇無上功法,乃是李家傳承至今的星級功法。
“想要把《摩訶王拳》練到極致,在武功上真正的有所造詣,不僅要把肉身凝練如同鋼鐵,還要先練就不動心。”
李亦鴻目光淩厲,卻是渾然忘我,一招一式完全沉醉其中。
不動心,就是內心不亂,心不亂是為定,表現在外,卻又要外不著相。
在柳城以東千裏之外有座名譽天下的昭明寺,傳聞其中就有大德高僧練就了不動心,但對外不著相也稱之為禪。
所以領悟不動心的高僧也叫禪僧、禪師。
外不著相,才不會被招式套路所束縛,達到有序練習,無序變化的程度,才能在招式上變化莫測,招法萬千。
加上堅定的心誌,如刀的毅力,才能練就不動心。
否則永遠都要困在武師境,不得寸進。
習武之人如果沒有練就不動心,在生死關頭就容易心亂,心一亂,手腳皆亂,與人對戰,必有性命之憂。
而一旦練就不動心,就不會再貪生怕死,心無所懼,萬法不侵。
不貪生不怕死並不是不愛生命,反而更熱愛生命。
練功修武就是對自身性命的熱愛,使得自身沒有疾病痛苦,沒有普通人的諸般病魔煩惱,才能在武道上不斷精進,不斷超越自己,開發身體的一次次極限。
在柳城也隻有練就不動心的人物,才算的上是真正的武道強者。
“蓬蓬蓬!”
李亦鴻越打越快,起時柔、行時剛,觀其形如虎下山,視其行姿如蛟龍。
“轟!”
落足聲爆如炸雷,殿宇震搖氣勁飆。
如此強大的氣勢,大理石鋪成的地麵,卻沒有被李亦鴻強大的氣勁炸裂飆飛,甚至四周的竹林依舊是惠風和暢。
這是已經將自身氣勁控製到了圓融如意的境地。
收發隨心,舉重若輕,力量更是沒有一絲泄漏。
否則發拳鞭腿的刹那,單憑強大的氣勁就能震碎方圓十米的地麵,這是武師境巔峰的高手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