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第一次見到滄海,是在酈山腳下的溪水邊,他握著燕昭王墓裏的古籍,心滿意足地笑。我走過去抱膝坐在他身邊,直直地望著溪中寡淡的水花。他側過頭來看我,愣住片刻,說,天色已晚,這裏荒山野嶺,姑娘為何還不回家?
我歪頭望他,嫣然一笑,說,我的家被人毀了。我已經,無家可歸。
滄海英俊的臉上閃過一絲若隱若現的笑意,說,姑娘,如果不嫌棄,跟我回寧府如何?我會照顧你。
我有片刻的怔忡,未想,如此輕易就得到他的憐憫。
但我原本就對此求之不得,於是很認真地點頭,送出眼裏一泓感激的清泉。
這個白衣勝雪的男子,坐在距我咫尺的地方,瞬間綻放的笑容,倒映在溪水中,宛若春花,讓我糾結在心中的怨恨,霎時,煙消雲散。僵硬如石的心,仿佛忽然串出一簇火焰,灼熱而濃烈。
(二)
一路並肩而行,才知他就是當今丞相之子,寧家的二公子,寧滄海。他奉父親之命來酈山尋找燕昭王墓,為的是墓中的兵法古籍。
我說,想不到堂堂丞相之子,也要做這種盜墓的勾當。
滄海也不怒,說,所謂物盡其用,我寧願背負掘先人墓的罪名,也不願讓這些寶物長眠地下。那時,我不知,他這樣的人,算不算冠冕堂皇。他卻忽然握住我的手,說,你可知道,我此行最大的收獲,卻是遇見你。
殘雪輝映著夕陽晚照的餘輝,明媚如春。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有水紋綻放的痕跡。一漾一漾的,浸透了千百年來單薄的寂寞。
風過花開,相思成災。
(三)
我成了寧府的侍女。即使滄海對我寵愛有加,仍然不能得到丞相的應允,娶我過門。
滄海曾經問我叫什麼名字。我本想說我沒有名字,卻忽然想起淩司送我的兩句詩:奈何樹無對,雪無雨獨炎。
我將刺著字的絹遞給滄海,他凝神思忖片刻,說,原來你叫木靈。
木靈。原來這就是淩司給我的名字。
我微笑,其實這並不是很難的字謎。隻是,我一直未曾放在心上。想起與淩司相依相伴的歲月,心底滲出細碎的酸楚。
月上弦,雲瀲灩。花園中縈繞著夜來香的味道,微醺如醉。滄海環住我的腰,說,木靈,真是一個動聽的名字。木靈,你可否,為我而舞?
我點頭。扭動僵硬的腰,抬起沉重的臂,踮起腳尖,輕紗在眼前晃動,華麗的轉身。
霓裳旋,羽衣舞,清眸豔。
我聽見老丞相在樹後的歎息,他說,妖風媚骨,必然是個害人的東西。
滄海沒有聽到,於是我也假裝自己沒有聽到。其實寧丞相說錯了,我並沒有生得一副媚骨,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起舞。可是他的要求,我卻總是無法拒絕。就像我可以為了他心甘情願當寧府的侍女,放棄了堅持的驕傲。
望著滄海迷醉的眼神,我以為,這就是愛了。
(四)
那一曰,豔陽高照。寧府的下人們議論紛紛,說是前堂來了一個風度翩翩的書生,英俊風雅,顧盼生姿,烏黑的頭發上有小撮白發,說是來跟老爺切磋文史的。
我端著茶杯的手,倏的一抖。
淩司,他終究還是來了。其實我也很思念他,隻是在這裏相見,不知是福是禍。
我於是悄悄倚在窗下,傾聽屋內的動靜。曾經靜默的歲月,讓我的聽覺超乎尋常的敏銳。
淩司的聲音,沉穩卻張揚。他正在跟寧丞相討論《漢書》、《史記》和《東觀漢記》的價值,滔滔不絕。
寧丞相爽朗地笑,說,原來你對“三史”也這樣精通。那麼,你對老莊和諸子百家又有怎樣的看法呢?
他的聲音似乎透露著極力隱藏的憤怒和勉強,隻是淩司渾然不覺,繼續口若懸河的探賾百家,談老莊之奧意。言辭恢弘,乃前人所未見。
之後寧丞相開口留他住在這裏,淩司欣然應允。我的手心平白攥出一把汗,明明白白的聽見老爺出了房門對侍衛說,派重兵看好他,不要讓他走出這道門。
原來所謂的以文會友,不過是誘人自投羅網的把戲。我想起早前聽這裏的百姓紛紛議論,說丞相曾經宣言,自己的才學,天下無人可匹敵,若有誰心中不服氣,隨時都可以到相府討教。如今我似乎有點明白,為何在淩司之前,那些儒士學究,入了丞相府,有的,卻終生不得出。
這背後原來是有汙濁的。藏著陰謀和殺機。得勝者,是要以自己的性命做交換的。偏偏淩司又侍才放曠,不懂得自避鋒芒。
我聽到寧丞相和滄海對話的聲音,詭秘的,幽緩低沉,他說,大概就是這個了。滄海也沒有多答,隻是點頭。
寧丞相的話讓我費解,心中的疑惑繼而布滿了張皇。這個,是指的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