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蹋頓有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這是曆史上對蹋頓的記載,曹煜雖然不能把每個字都記得很清楚,可他還是大概記得蹋頓的生平大略。
這並不是因為蹋頓這個人給曹煜留下多深的印象,而是曹操在平定三郡烏丸一戰確實打得相當艱苦。據說等到曹操勝利回師的時候還因為無水無糧而費了好一番周折,在殺了數千匹馬的情況下才回到許昌。要知道當時數千匹馬是什麼樣的概念,簡直差點要了曹操的老命。
當然,讓曹煜印象更深刻的是前往柳城的道路相當難走。若不是有當地人田疇帶路,曹操恐怕都到不了那個地方。現代學者曾對“三郡烏丸”之說有過很大爭論,關鍵點就在遼東二字。自從看到了漢朝原汁原味的州郡圖,曹煜才發現“三郡烏丸”的三郡中,指的確實是遼東屬國,而不是遼東郡。而所謂三郡就是連在一起的右北平、遼西與遼東屬國。其中以蹋頓所控製的遼西郡為中心,最遠輻射到了昌黎郡。
原本公孫瓚還在的時候,在右北平實施了高壓政策,使當地烏丸人艱難發展,這也是蹋頓率烏丸人支持袁紹反抗公孫瓚的重要原因。公孫瓚死後,袁紹對烏丸人采取了寬鬆政策,使得烏丸又重新迅猛發展。右北平雖然沒有再出現像靈帝時烏延這樣的統治者,但也有不少烏丸豪強紛紛湧現。他們再加上遼東屬國的蘇樸延以及遼西郡的蹋頓,就是曹煜要攻擊的目標。
當然現在曹煜選擇攻擊烏丸人的理由並沒有曹操北征時那麼充分,畢竟曆史上曹操的北征是因為袁熙和袁尚強行遷徙上萬戶百姓投奔蹋頓,對冀州局勢還沒有穩定的曹操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而現在蹋頓縱然會不斷進犯邊疆,但還沒到非得把他置於死地的地步。
但曹煜並不這麼想。他的理由有兩點,一是蹋頓此人極有野心,若是放任不管,恐怕還是會長期禍害幽州,始終是個不得不拔除的釘子。烏丸各族隱然以他馬首為瞻,若是能把他擊殺,那在烏丸人聚居的地方開設互市也有了實施的可能。當然,烏丸騎兵能被稱為天下強騎,也肯定有它的道理,這也是曹煜所關心的。如果能在烏丸再補充一兩萬騎兵,那他以後的重心就可以往步兵和水軍上轉移了。
而第二個理由是他必須要一鼓作氣趁著這個機會搞定烏丸。來一次幽州不容易,當他的重心即將往雍涼和益州轉移的時候,下一次再到幽州也不知是什麼時候,他可不想總是這麼長途跋涉來救火,還不如索性一次搞定,也免了後顧之憂。
殺掉蹋頓並不是最終目的,曹煜希望死一個蹋頓能像曆史上一樣換來烏丸的臣服和幽州中部的安定,而且他現在的兵力也足夠做到這一點。
在考慮充分之後,曹煜開始把兵力往右北平的無終轉移。從上穀郡到右北平中間需要經過漁陽和廣陽兩郡,好在這兩郡都屬於大漢的控製範圍,因此行軍的速度並不算慢。半個月之後,他們就已到達無終這個通往烏丸控製區的前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路就更加難走。曹煜鬱悶地發現他選擇的攻擊時間竟和曹操在曆史上的時間非常接近,都是當地的雨季。無終一帶地勢低窪,道路積水,當真是“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像虎豹騎和鮮卑突騎更是很難前行,大家果然都被困在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