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曾經的秀山(2 / 2)

“看來情況確實不太樂觀。”蔡總神情凝重。

葉禎心忍不住問:“蔡總,我聽向妍說,這幾年南明湖都沒有發生藍藻爆發的事情,秀山的水質一向這麼好,這兩年在又在搞五水共治,水質應該越來越好才對,怎麼反而會出現藍藻呢?”

蔡總聞言連連擺手:“你錯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人人都說秀山市環境底子好,天生麗質。我去別的地方調研,省裏領導來秀山調研,都說你們秀山是老天爺賞飯吃,不像他們別的地方,治水幹的這麼苦。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秀山的環境質量並不是天生如此優越。”

“是嗎?”連鬱青山對這種說法都有些意外。

印象裏,秀山的環境一直不錯,鬱青山接觸環保工作三年多,很清楚知道秀山的生態環境質量情況拿下過多少個全省第一。

秀麗山水,是秀山人的驕傲。

蔡總搖頭:“你們年輕人不知道,上麵的領導們也是一批一批地換,恐怕隻有我們這些老環保人才知道,二十多年前的秀山市的環境質量是個什麼水平。你們要知道,90年代初,曾經一句口號——北治太湖,南治秀山,由此可見,當年的秀山水質有多差。”

兩人都不敢相信。

可秀山的環境質量,雖然不敢跟地曠人稀的新西蘭、瑞典、芬蘭比較,可最起碼在國內,不論是空氣還是水,質量都是排在前列的。

“怎麼可能,秀山的工業一直不發達,二十幾年前應該沒什麼工廠才對吧?”葉禎心問。人盡皆知,秀山是全省經濟最落後的山區,其他地市的人一提起秀山,除了風景秀麗之外的印象就是——窮。

蔡總無奈搖頭。

“有工業,怎麼會沒有工業!不過那時候的工業都是一些低小散的企業,造紙廠之類的,也沒有汙染治理設備,汙水、廢氣都是直接排放到外環境。一家企業汙染一條河,說的就是我們秀山。現在我們秀山的水質是什麼水平?交接斷麵水質達標率達到將近98 %,而且大部分都是一類二類水,但那個時候,我們幾乎全部都是三類、四類水,這兩類水質的占比幾乎要超過60 %。”

跟現在的水質一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那時候秀山治水,親手關停了秀山市下轄幾個縣環境汙染嚴重的企業,其中有一個造紙廠,其每年交的稅收是當地財稅收入的50 %,可就因為其汙染嚴重,下令關停。”

回憶起往昔,蔡總頗有感慨。“幸好,這麼多年下來,我們環境治理好了,經濟也跟上來了。我們守住了綠水青山,也要慢慢發展金山銀山!我們環保人不邀功,但是作為環保人自己,我們必須記住前輩們為了守護這綠水青山做出過的努力,我們的好山好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葉禎心的內心深深觸動。

網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這句話同樣可以用在秀山市。

哪有什麼天生麗質,如今的每一縷清新空氣,每一滴幹淨的水,都是曾經的秀山人犧牲了經濟、犧牲了GDP換來的。守住綠水青山,發展金山銀山,是所有秀山人為之奮鬥的目標。

這些年,隨著秀山市環境質量越來越好,以及老百姓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環保工作也漸漸得到了認可。發展生態旅遊,也打出了秀山牌子。

今年新上任的市委書記,還喊出了將秀山全市打造成像美國黃石公園一樣的大公園的口號。

眼見著家鄉越來越美,葉禎心忽然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越重。

回家的路上,葉禎心還在網上查找藍藻的資料。

藍藻不禁會對水裏的魚類造成危害,其自身腐爛之後發出的腥臭,也會嚴重影響水質,藍藻毒素損害人類的肝髒,而以湖泊為水源的人們,會受到致命的影響。

“南明湖應該不是秀山市的飲用水源吧?”葉禎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