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1 / 2)

太監朗讀完禦賜的聖旨之後,羅慕玉呆了好半日,方才從震驚中回了神來。

接旨的是一身官服的羅大將軍,他鄭重地磕了頭,伏著身子,聲音沉穩而有力,道:“臣羅知同,謝主隆恩。”

羅家全家人都沒想到,賜婚的聖旨來得如此之快,隻有羅慕英一人表現淡定,表情似乎完全在預料之內。

羅慕玉知曉阮輕楚被罵一事,心中疑惑,景仁帝分明不同意,突然來一發賜婚,倒顯得極為奇怪了。

要問羅慕玉為何消息靈通,還要拜開明的家長所賜,自羅慕玉和阮輕楚二人定親之後,羅大太太便沒阻其書信來往。

畢竟,羅慕玉還有三年時間才會出閣,若是真按照老祖宗方法,進行未婚夫妻之間的避諱,沒準兒羅慕玉嫁過去,說不定對方早沒了原來的熱忱心思。

都道男人心易變,要如何保持堅定不移愛著同一個女人的心,是一個曠古難題。

羅大太太是個過來人,尤其是對小女兒關愛至極,在這一方麵,她比其他家長開明的許多。

於是,阮輕楚和羅慕玉之間的鴻雁傳書,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權當不知道,還原封不動地送去羅慕玉的住處汀蘭軒,還細細叮囑了,定不能有所遺失。

羅慕玉從阮輕楚信上得知,景仁帝不出他所料,果真為兩家結親之事表示不滿。如今,景仁帝又來一招神來之筆,令人措不及防,她左思右想,還有誰能改變景仁帝的心意?

羅大將軍和景仁帝君臣多年,向來隻有服從,而景仁帝明顯不是個軟弱可欺的,誰也無法動搖帝王之心,能逼迫得了他,唯有他自己而已。

羅慕玉忍不住偷偷瞟向羅慕英,心道,該不會是自家二姐用了殿前比武的一次承諾?

羅慕英天生是個高調的,就怕別人看不見她一臉的坦然之色般,得意洋洋得很。

羅慕玉心中明了,估計羅慕英拿了機會去求景仁帝,帝王被迫應下親事。

羅家和阮家順利結親,還有皇帝做媒作保,對於兩家來說,著實是一件大好事。

這就代表著,除非不可抗力因素,羅家和阮家必須得履行婚約,無人能再次更改,除非大齊亡國。

羅慕玉這幾日出門,常常被人用一種“未來阮國公府世子夫人”的眼神對待,各家太太和小姐們望見她,不停地上來巴結討好,令她應接不暇。

羅大太太同樣如此,各家貴婦人早已變了模樣,曾經相信羅慕玉謠言的太太,各個似沒發生過此事般,完全轉了態度,不停地拍著阮輕楚和羅慕玉的馬屁,讓羅大太太一度以為自己已坐上阮國公府世子丈母娘的寶座。

對比起羅家阮家,皇宮中的某些人,日子不要太好過。

驚聞羅家和阮家結親,皇後這幾日便沒睡好覺。當朝武將之家和重臣家族強強聯合,還和她沒啥太大幹係,是個人都會擔心地位不保。

因為太子一事,皇後、太子與羅家曾鬧得不愉快,幸好羅家是個中立派,皇後拉攏不成,平時也沒太過憂心。

誰知一個晴天霹靂下來,羅家和阮家結親了!

阮家是阮嬪娘家,育有九皇子,在後宮地位雖不顯,但實力可謂不深,如今,兩家聯姻,全站太子對立麵兒去了,急得皇後如熱鍋上的螞蟻。

早上前去阮太後請安之時,阮太後那一臉得意的老模樣,差點沒將皇後給氣得七竅生煙。

阮太後生怕她體會不到似的,對前來代請安的阮嬪宮女問這問那,又傳口諭於貼身女官,賜下各種珍貴補藥,還小心叮囑了禦膳房,特地送些清淡的補膳過去。

阮嬪這個當口稱病,意思可謂不明顯。

皇後嫁至皇宮如此之久,從來沒見過太後如此和顏悅色關心媳婦,心中自是嫉妒萬分,又加上為太子著急,接連幾日晚上都睡不著,毫無疑問,皇後是真的生病了。

太子攜太子妃前往朝鳳殿,探望病中的母親,見皇後臉色實在難看,太子遣了宮人出去,忍不住發問:“嬤嬤方才盡數告知於我,太醫診脈下來,說母後身子不利落,是由於鬱結於心,引發心脈不暢。到底是何事,令母後如此憂愁?”

太子妃捏著帕子,忙附和道:“母後莫要心憂,殿下在此,您不妨和殿下說上一說。臣妾雖然嘴笨,但願盡綿薄之力,幫母後分擔著。”

皇後無力地搖了搖頭,這幾日的時間,仿佛讓她老了十歲般,她無力地拍了拍太子手指節,歎氣道:“母後是擔心你的地位,我的好顯兒……”

太子妃麵色一白,猜到了是何事,女人們的心思,總比男人要小上很多,關注的重點也不一樣。

“母後是說……阮家?”太子雖然擔心此事,但沒有皇後嚴重,畢竟,男人關心的永遠是男人之間的事。

九皇子從來不和他爭搶些什麼,太子對於這個弟弟,其實是十分滿意的。九皇子乖順穩重,不似該死的老二,雖然已經走了,但時時刻刻如同魚刺般卡在他喉嚨裏,以及現在上躥下跳的老三,和諱莫如深不知在玩什麼陰謀的老四,對比起這幾個人,九皇子簡直就是天下好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