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教徒阿南(1 / 1)

到處都是山!阿南越走越怕,越走越恨:“都是因為一時糊塗,竟去入了那個什麼大難教,這下可好了,真是大難臨頭了。”

大難教是清朝年間流傳於嶺南一帶的一個崇尚行善與吃苦清修的教派。它教規極嚴,諸多清規戒律,而且相信災難說,認為違規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對違反教義、教規的教徒處罰甚酷,不乏剜眼、剝皮、拆骨之類。阿南犯的是奸淫大戒,按教規應處剝皮之刑,於是他才如此狼狽,竟一頭撞進了這一山山連綿不休的地方。

帶的幹糧早就吃完了。野果很多,可阿南並不識得,就不敢隨便摘來吃;而野物則在眼前亂竄,他就是抓不著。後來,實在忍不住饑餓了的阿南摘了兩個果子大嚼了起來,可越嚼越迷糊,最後就完全失去了知覺。

阿南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一間屋子裏,不知從何處飄來的嫋嫋的香氣,一絲絲,一縷縷,若有若無,而門外則依稀傳來幾個女子的笑語,雖聽得不甚分明,然語音婉轉,若琴瑟清鳴於空穀,煞是動人。阿南晃晃尚發暈的腦袋,有恍然在仙界的感覺。

正在阿南癡癡地發呆的時候,門一響,進來了一位女子,衣著與山外迥然不同:頭束錦色頭帕,上麵綴滿銀鈴;身著錦色衫裙,腰收得很緊,凹凹凸凸的甚是分明;鞋是自己縫的鹿皮鞋,輕柔嬌俏,暗暗的黃色麵子上各飾著一朵明黃的小花,也不知是什麼料子的,鮮豔如活的一般。

那張臉,幹幹淨淨,五官小巧,配搭得恰到好處,一雙如那張臉一樣幹幹淨淨的大眼睛,柔柔地照著阿南。阿南麵對著這麼美麗的姑娘,生不出半點邪念,反而心生自慚形穢之感,竟紅了臉。

“好些了嗎?”極輕柔的一句,如神女輕撫五弦從九天輕揚而下的仙樂,讓阿南又是一陣發癡。

那女子見他如此神情,不由粲然一笑,給他倒了一杯水,又詩一般地去了。

阿南恍惚覺得那女子很是麵熟,又總也想不起在哪見過。有了這一種想法後,忽然又覺得那衣著服飾也甚是麵熟,似是有那麼個印象,可也是總想不起來在哪見過。

幾日來,那女子也不說話,隻是笑,飄進來,又飄出去,送飯,送水,送精神。

阿南每次看到那女子進來,總想和她說說話,可張著嘴,卻又不知該說什麼好。他的心仿佛在牛乳中洗了又洗一般,慢慢地純粹起來,總是覺得自己在那女子麵前有一身的汙,唯恐說出的話也汙了那女子。就更是說不出話來了。

一日,阿南無意從隨身包袱中摸出了一本教中的經書。出於多年的習慣,阿南一直將它帶在身邊,這次倉皇出逃,竟還帶了出來。看到經書,阿南不由腦中靈光一閃:天,那女子的相貌,衣著打扮,不正是《聖女玉像》一篇中所描述的聖女的形象嗎?越想越像,阿南驚懼萬分,收拾好東西就往門外竄,不想匆忙中下身撞到了門外一根凸出來的樹枝上,一陣劇痛,他暈了過去,耳邊隻隱約聽得一句:“回頭是岸。”

阿南醒過來之後,收拾收拾心情,一路趔趄,往山的更深處走去。

不知過了多少年後,一個科學考察隊在這個林子的一個石洞裏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幹屍。它長發如銀,無須,肌膚完好,麵容如生,大約七、八十歲光景,身上衣物早已風化,觸手而碎。身邊一個包袱,內有一部經文,上依稀可見幾個字“大□教聖經”,第二字筆畫繁多,已分辨不清,有專家推測應是“難”字。

據附近村中老人說,這一帶極偏僻,村中有住戶二百餘口,從未出過山外,卻曾經流行過一個勸人從善,禁欲苦修的教派,叫“大難教”。那幹屍的形容打扮,甚似他們曾聽祖輩的老人描述過的此地“大難教”的鼻祖,他的名字聽說叫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