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老態龍鍾
一旁,陸柄卻麵色誠懇道:“陛下,咱皇明人口億萬,不缺精兵,不缺良將,隻缺養兵的銀子。”
皇帝沉默卻似乎沒有生氣,良久才歎氣道:“朕明白,沒有銀子,兵是練不成的。”
一聲歎息,李青陽終於大著膽子抬頭,嚇了一跳,看到上首一個斜躺在軟榻上的,有氣無力的中年人。此刻的嘉靖皇帝疲態盡顯,蒼白的臉上帶著不正常的青色,錯愕過後也在心中歎氣,原來天子在宮中無人處也是這般蒼老,與尋常人無異。
皇帝發了一會呆,才微一欠身從禦案一角,取下那卷放了整夜的聖旨。
“傳朕旨意,命南京六部調撥銀兩工匠,限兩年之期,打造精良鳥嘴銃兩萬杆,大小火炮軍械若幹,調撥軍前,欽此!”
陸柄慌忙將聖旨接下,一旁,李青陽心中一鬆,他辦成了這樣一件大事,一掃心中陰霾,心中正暢快時。
耳邊如同千裏之外,響起陸柄慷慨的說話聲:“臣尊旨,必不負皇恩浩蕩!”
李青陽腳下一軟也趕緊跟著撲倒,一個頭磕到地上,突然覺得全綿綿的,仿佛全身的力氣都被抽走了。
氣氛正有些感人的時候,上首傳來皇帝威嚴的聲音:“退下吧,朕乏了。”
兩人匍匐在地,等著一群太監抬著軟榻,把皇上從禦書房抬走了,才拖著疲憊的身體起身。出了禦書房,回頭看一眼朱紅色大門,李青陽心有餘悸,寧願麵對千軍萬馬,也不願意再來一回君前奏對,太耗費力氣心血了。
數日後,外城。
繁華落幕,進京祝壽的番邦使節陸續離開,京中大小官員卻不見少,大小官員削尖了腦袋,往新晉內閣首輔嚴嵩,嚴大人的府裏擠。嚴府門前的馬匹轎子排成了長龍,夏黨垮了,嚴黨卻又冒了出來,聲勢也更加浩大了。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青陽在京中冷眼旁觀,長了好些見識。文官又紮堆捧紅了嚴黨,武勳以英國公張洵為首,加上陸柄一手操持的錦衣衛,東廠,形成了三方勢力的製衡。大明王朝現如今便如同一個三條腿的凳子,使得朝局再次穩定了下來,這便是當今聖天子的手段,高深莫測。
這三方勢力互相製衡,然而平衡也隻是暫時的,一旦平衡被打破了,就又是一場腥風血雨,是為黨爭。這樣的製衡手段好不好,太平盛世時尚且相安無事,一旦遭遇外敵入侵,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惡果。
文官,武將互相扯對方的後腿,不分青紅皂白,為了反對而反對。
譬如沿海倭亂越來越嚴重,武勳請戰要蕩平倭寇,文官禦史們卻嚷嚷著要西征河套,文武早已勢成水火,簡直是南轅北轍,一團亂麻。武勳將領們每天進宮請旨,文官們每天瞎嚷嚷,文武大員互相捅刀子,扯後腿,最後什麼事情也沒幹成。
這般亂局,使得李青陽歸心似箭,再也不願在京城虛度光陰。
密雲,兵仗局,鑄炮廠。
當天子下了決心,大明王朝的戰爭機器動員了起來,便爆發出恐怖的無限潛力。天子下旨重修武備,張居正這個兵部主事也水漲船高,接下了督造大炮的活計,這可是個出力不討好的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