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陽將新募之兵以嚴苛軍法操練,新兵不服管教者,偷奸耍滑的便命人賞幾記軍棍,然後高高吊在抄關上示眾。時值夏末秋初,幾個孬兵被毒辣的日頭火辣辣的曬著,被南來北往的商賈行人指指點點,最怕的還是臨清父老嫌棄鄙夷的唾棄。
李青陽新募之兵,都是土生土長的臨清人,哪受的了街坊四鄰的白眼。
不出半日,臨清父老便紛紛聚集在抄關上,指點咒罵:“張伢子,你好不知羞!”
“孽障,老張家的臉麵呀,都被你丟盡了!”
“丟人現眼的不孝子,我打死你這不孝子!”
幾個孬兵很快便招架不住了,哭喊著求饒:“小人知錯了,求大人開恩。”
“大人開恩,殺了我吧!”
李青陽卻心如鐵石,將幾個孬兵在抄關上掛了三天,又將其五花大綁用高頭大馬,敲鑼打鼓的送回家中。這便是他對症下藥,為臨清地方開出的方子,以鄉人守鄉土,以宗法治鄉兵,以鄉兵戰倭寇。這良方一開出來便極具神效,鄉土觀念,在大明可是深入骨髓的,容不下敗壞門風的敗類。
此法一出,幾個孬兵將親族也連累了,在街坊四鄰麵前抬不起頭。於是乎,三百新兵軍心為之一振,咬牙忍受著嚴苛的軍紀,枯燥的操練,牙打掉了往肚子裏咽,誰也不願意連累宗族受辱。
李青陽一紙軍令解了臨清之危,任命兩個登州老卒做了正副百戶,穩定地方,便該率部南下迎戰倭寇了。
九月初,碼頭水路。
臨別時千回百轉,新婚夫妻自是難舍難分,兩個丫鬟也在抹著眼淚,一身戎裝的郭玉茹也有些傷感。
“大人,都上船了。”
外頭傳來親兵的呼喚聲,青陽便一咬牙信步登船,忍痛不去看嬌妻在岸上垂淚,提所部百名精兵南下,直奔揚州。風雨兼程,多虧了這運河水路航速極快,不幾日抵達揚州時與郭槐碰麵,共商抗倭大計。郭槐早對他心服口服,言聽計從,立刻在縣兵,民壯,漕幫好漢裏挑選精兵兩百,救援浙江。
此時官兵大多不堪一擊,東南沿海鄉兵大興,群雄並起,大明男兒自發的組織起來抗擊倭寇。然而各地鄉兵卻群龍無首,各自為戰,無法對倭寇形成有組織的圍剿。此時便需要一個領袖,振臂一呼,統禦調派這些寶貴的守土力量。身處最前線的寧波參將戚繼光,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選。
戚繼光在寧波的三千新軍,當以編練完成,以他的手段守住寧波當不是問題。然而指望一個戚繼光包打天下,那是萬萬不能的,戚部新軍眼下急需外部支援,為他分擔前線的巨大壓力。
李青陽責無旁貸,在揚州招募了兩百條武藝出眾的血性漢子,加上他的本部一百新軍,三百餘眾緊急登船沿運河再次南下,直抵杭州。數日後李部在杭州下船,進抵紹興,紹興可就離前線不遠了。
九月間,紹興府。
山雨欲來風滿樓,進至紹興,眾人便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肅殺之氣,撲麵而來。